章武三年春季,蜀汉建立者刘备在伐吴失败后病倒于永安。刘备深知自己这次病倒恐怕就是他人生的最后时刻了。因此急忙召集诸葛亮来安排后事。

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先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从表面来看,刘备和诸葛亮充分地表现出了各自的情谊。刘备的大度信任和诸葛亮的忠贞不渝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但事实上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凶险又有谁人知?

刘备是个什么人?大奸似忠说的就是他。或许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汉室的忠实拥趸,是一个正面人物。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刘备绝对是一个利益动物。或许在早年间黄巾动乱之际,刘备确实想的是报效汉朝,然后谋个一官半职。但随着董卓祸国天下大乱之后,刘备和其他人一样,他再也没有匡扶汉室之心了。取而代之才是刘备的终极目标。

刘备的发展之路上一直都是背叛背叛再背叛。刘备背叛过的诸侯可比吕布多得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利益。汉献帝被逼退位后,刘备又是第一时间称帝自立,甚至连汉献帝怎么样都没有了解一下。可见刘备的权力欲望有多么旺盛。这样的刘备他会舍得把打下的江山让给诸葛亮?别开玩笑了!换个角度来讲,你愿意把自己一生奋斗的基业送给一个外人吗?

刘备之所以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值得辅佐,你可以取而代之。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诸葛亮。原因很简单,刘备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但蜀汉经历了丢失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后,蜀汉实际上已经岌岌可危了。他知道诸葛亮是一个权欲心旺盛的人。

如果是和平时期,诸葛亮这种权欲心旺盛的臣子就应该铲除掉,然后给继任者留下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但刘备考虑到蜀汉内忧外患,刘禅能力又有限,所以他必须要安排一个人辅佐刘禅。显然诸葛亮就是这个最佳人选。

当然了,向我们上边所说,虽然刘备知道诸葛亮是唯一的托孤人选,但刘备也需要试探一下诸葛亮的心意。看看他有没有野心,适不适合托付后事。所以刘备对诸葛亮所说的“君可自取”。完全就是一种试探,这也是一步杀招。

如果诸葛亮的回答没有让刘备满意,那么诸葛亮绝对会先刘备一步而去。诸葛亮也不傻,显然他也看出了自己的危险境遇,因此他连忙哭着表忠心。诸葛亮的表现赢得了刘备的满意程度,此时的刘备打了诸葛亮一耳光,想起了需要给刘备一个甜枣,所以他才会让刘禅把诸葛亮看成自己的父亲。此举也有示好诸葛亮之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