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路不好,卖粮的时候粮价比别的地方每斤低两分钱。现在路通畅了,粮食也能卖上好价了,去哪儿打零工也更方便。”说起农村公路建设带来的新变化,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兴镇新权村贫困户高秀华很是感慨。

松嫩平原东北端、小兴安岭西麓,海伦这片素有“粮仓”美称的正宗“黑土地”上,农村的发展因路而兴。

近年来,海伦市充分发挥交通先导作用,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交通+”扶贫模式,为贫困群众铺就了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

2016年至2019年,海伦市共完成投资16.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946.56公里,改造危桥154座、险涵69处。

高秀华口中的公路,指的是海(伦)明(水)公路海伦至伦河段。这条公路途经祥富镇、海兴镇等5个乡镇,因建设标准较低,部分路段经多年运营后破损严重,制约了沿线乡镇群众出行和经济发展。2019年,在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该公路启动了三级公路标准改造,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完工通车。

公路建成通车后,同高秀华一样高兴的,还有公路沿线直接受益的4176户贫困户。

一批批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的建成,为海伦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交通+”扶贫模式日趋完善,在保障贫困户稳定可持续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特色产业”,让农副产品不仅“种得好”,而且“卖得好”。

大豆、毛葱、黑木耳等富硒农产品美名远扬。海伦市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北菜南销基地,全市特色农作物面积达40万亩,新增专业合作社268个,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目标。

“交通+电商产业”,让农民“触网”电商,农产品不愁销路“身价”倍增。

依托日臻完善的市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海伦市成功争取到国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吸引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知名平台入驻。

2019年,海伦市成为黑龙江省唯一争取到阿里巴巴“兴农扶贫”项目的市县,带动1470户贫困户就业,每户平均增收1000元。

“交通+劳务经济”,让农民在种地之外,有了更多的生计。

海伦市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农村公路建设,2016年以来,共吸纳1500余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优先聘用贫困户从事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目前已聘用171名,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增收6000元,实现了“扶持一岗、脱贫一户”目标。

“交通+生态旅游”,把远方的客人吸引过来,把海伦美景传扬开去。

四通八达的公路带动了“四大坊”民俗村、森林花海观光园等旅游观光公路建设。2019年,全市旅游人次增长26%。

作者|张晓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