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室内100米」压根就不是正式的室内比赛项目……

不光国际田联没有为「室内100米」设立世界纪录,大型室内田径比赛都很少有这个距离。

这样,顶级选手自然不会、也鲜有机会在「室内100米」有发挥的机会。

一个标准的田径室内比赛场地是这样的

室内田径赛和室外田径赛,都是田径,但其实完全属于同一种运动的两种项目

本质上,和足球与室内足球、排球与沙滩排球、篮球与半场3对3……类似。

只不过因为田径运动的规则基本室内外一致(更多区别在硬件设施和项目设置上),让人误以为它们是一样的。

问题里提到博尔特,就说说博尔特的两个非认证“世界纪录”——

博尔特9秒98的室内100米(2014年8月23日),确实是世界最好成绩,成绩也有效,但不是世界纪录。国际田联就没有设置「室内100米」这个纪录,等于这不并不算正式项目。

02:07

对应的,博尔特还有一个150米的“世界纪录”(150米直道,14.35秒,2009年5月17日),同样因为这也不是常规项目,只作为世界最好成绩。

多说一句,这个150米因为是全直道,所以14秒35的成绩,要比博尔特在柏林世锦赛200米世界纪录那次、前150米更快一些——柏林世锦赛博尔特的19.19秒,前150米用了14.44秒。

既然都不是正式项目,一来室内百米比赛本来就很少(室内田径锦标赛都没这项目),二来跑的再快也无法当做纪录,当然就很少有人跑了……

另外一点,室内和室外田径赛的场地区别是很大的。

国际田联标准田径场的两种形态,室外400米和室内200米。

室外不用多说,标准的400米距离,外加几乎完全平坦没有坡度——国际田联要求合格场地的跑道左右倾斜度不超过1%,上下倾斜度不超过0.1%(左右倾斜度要求更低,是考虑到有一定倾斜度方便排掉积水)。室外跑道数一般为9道(实际比赛通常8道);

室内的标准田径场200米一圈,这也很好理解,室内想搭建一个标准400米面积的体育场成本和难度高得多,也没有必要只为了将赛道搬进室内而设这么个运动项目。

200米一圈自然弯道更弯,为了减少离心力影响,弯道倾斜度就做的很高。国际田联的规定,在200米跑道的拐角上,最大坡处与地平面的夹角是10.0925°,而直道的纵向坡度为146.62722°。

整个赛场跑道一般为6道。向内场倾斜,有点像室内自行车赛道,也像一个盆地。

室内弯道有非常明显的弧度

标准的室内田径比赛的短跑,直道项目只有60米(偶尔有50米),短跑还有200米(跑一圈)、400米(跑两圈)。

很偶尔的非正规项目,会在室内旁边额外再设置一条100米赛道(如上图)。

室内60米直道与100米接近,但更考验选手起跑能力+加速能力,相应的,100米还要考验选手维持最高速度的能力——所以为什么60米项目上苏炳添这样的小个子选手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相反博尔特(相对来说)并不出色的前段,在60米上未必有那么大的优势;

而200米/400米,因为跑道更短弧度更大,更要配合跑道本身内外高低差来适应离心力,不常比室内赛的选手,跑弯道很多时候速度是远不如室外的。

从技术特点上来说,室内和室外田径短跑项目就存在诸多区别。

多看室内比赛还能发现一点,因为室内直道很短(一般赛道60米,加上延伸段也不过87米),选手们冲线后都需要更长的减速距离,所以他们通常都会撞上缓冲海绵墙。

外加很多室内田径场都是在大型场馆内临时搭建、不像室外田径场是固定建筑,在里面比赛你会感觉层高很“低”,心理上感觉更闷一些。

真跑起来,室内室外完全两种感觉。

苏炳添2018年曾4次获得60米的冠军,并2

在比赛时间设置上,室内和室外田径锦标赛也分别安排在春季(通常3月中上旬)和夏/秋季(通常8月下旬-10月间)。2020年室内田径锦标赛本安排南京,现因疫情改到2021年,有兴趣的到时候不妨看看。

回到问题本身,总结下——

室内田径赛和室外田径赛在赛道硬件和比赛项目上有很大的区别,比赛的技术特点都相差极大,完全是两个东西;「室内100米」不是正规比赛距离,既不属于室内也不属于室外,更接近在室内场馆内安装了一条百米赛道让大家比赛,国际田联也没有设置该项目的世界纪录;这样室内田径比赛很少有百米,即便有成绩也不能作为纪录认可,顶级选手自然鲜有比赛机会、也不会优先考虑参加这样的比赛;经济层面,室外田径赛的商业价值也远高于室内赛。这就让顶级选手更多将室内赛变成调整状态、检验阶段性训练成果的地方,成绩反而不会是他们刻意追求的。这也导致即便室内/外区别不大的项目,室外成绩也都要远好于室内的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