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剩男”现象普遍存在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此的成因也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原因涉及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不是一个单一而孤立的因素导致的,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男生找不到女朋友而变成剩男,但是在这个现象里,“剩男”很多是由于自身因素所造成的,而在剩男的成因里最多的有以下“两极”现象。

第一、“物”极

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自然而然离不开物质,同样在感情世界里也无法摆脱和排除物质的影响,尤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更加关注和在意,在择偶时更加注重物质条件方面的选择,这就由此衍生出一种由于物质条件的极端影响婚姻的选择。首先是条件极好的,无论是学历、收入、地位、家庭条件等处于明显的优势,拥有人们在婚姻选择里向往和追求的诸多条件。

也就是人们所谓的“精英男”或“青年才俊”,即人们口中的“高富帅”之流,正是由于他们的很多方面的条件好,成为大家追求和选择的重点对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香饽饽”、“抢手货”,按理说此类男士极好选择,是很容易找到女朋友,一般不会成为“剩男”的,但是正是由于这些男士各方面条件俱佳,要想具有这些并非易事,这样这些群体无疑就成为稀缺资源,所谓“曲高和寡”。

在此情况下,由于这些男士自身的条件高,相应地“眼光”高、要求也高,对女性的期望值和择偶标准相应也高,认为凭借自身条件一定要找个好的,而能与之“势均力敌”、“门当户对”,也就是能够“般配”的优质女也自然很少,这样由于自身的条件高,使得许多女性“高不可攀”,选择受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自身的选择余地,很难找到中意合适之人。

一旦年龄变大,又觉得凭自身的条件优势,降低标准是心不甘、情不愿,最后被自己“挑”成剩男,那些所谓的“黄金剩男”、“钻石王老五”就是这种现象的一种具体体现。其次,就是哪些条件极差的男士。凡事都有两方面,有优就有劣、有富就有穷,除却哪些高端优质剩男,与哪些“精英男”、“优质男”完全相反的另一极端男性群体,就是那些在各方面条件都不行的男性。

可以说什么都不占优势,除了能够养活自己以外,很难再能治撑起一个家来,而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里,人们固有的认知就是“男强女弱”,在女性心目中认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男人就要能够具备“养家糊口”,承担支付家庭一切的能力,而社会发展到现在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更加在乎对物质的追求,大家日渐重“物”,这也体现在男女择偶方面。

这样一旦男人不具备生存条件和竞争优势,那么在择偶方面就完全处于劣势地位,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这种社会风气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条件差的男性会被女性嫌弃和轻视,也就是俗话说的“看不上”,愿意选择此类男性的女性是屈指可数,那么选择的范围和余地就很小,使得很难找到合适对象成为“剩男”,他们往往属于“被”剩下的,这种剩男群体在生活中占比极高。

第二、“业”极

自古以来人们认知里是到了适龄必须“成家立业”,将“家”、“业”看得同等重要,而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却将这二者割裂开来,甚至重此轻彼,过分得看重“业”的重要性,认为“成家”必须在“业成”之后,非要在成家前干出一番事业,不是忙于提高学历、忙各种充电考证,就是疲于于挣钱、忙着晋升,追求名利地位等,拼所谓的事业,总之一句话就是希望在某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有所作为。

他们把事业放在首位,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根本没有考虑恋爱成家的问题,不想受其影响而忽视了个人感情方面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不管事业成功与否,等到想寻找对象考虑成家之时,已经是时过境迁,错过了大好时机,无论是可选对象还是选择范围都已有限,在有限的范围内再挑来选去,高不成低不就,最后无奈地沦为大龄男子,成为剩男。

还有与重“立业”、轻“成家”相反的另一种类型,就是既轻“立业”也轻“成家”,不去打拼事业,也不急着考虑婚姻问题,他们思想前卫、观念新潮,意识里成家立业的概念非常淡漠,他们不愿过早考虑个人问题,不急于成家,让自己年纪轻轻去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被恋爱和家庭来限制束缚自己,他们想趁着青春年少,不辜负自己的花样年华,让自己无忧无虑、尽情玩耍,充分体验人生的乐趣。

他们可以三五成群k歌撸串,啤酒烧烤,也可以熬夜游戏上网,酒肆一醉方休,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可以邀朋约友观影喝咖啡、运动郊游,也可以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等,让自己过得无拘无束、潇洒自由,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己到哪家在哪”的惬意生活,在黄金年龄放纵自我,不想让恋人和婚姻来影响自己的自由,享受所谓的快乐青春,等到耍够了、疯累了、玩腻了的时候,再去考虑个人问题。

而时光不等人,在他们肆意玩耍的过程中,时间也在无情溜走,等到自己想找个伴、有个归宿时,已经不知不觉变成了大龄,这时候的的情感选择已经变得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可选对象已所剩无几,再加上自己玩的一事无成,一无所长,缺少选择的筹码和优势竞争力,能看中自己的也是少之甚少,无意中将自己“玩”成“剩男”,这两类由于对于“成家立业”理解的极端偏颇成为剩男的为数不少。

这就是“剩男”成因里的“两极”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