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上海静安援建九叶青花椒项目种植基地

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中西部,因“山势颇挺秀,其形如砚”得名,素有“滇桂走廊”之称,2001年被认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静安一批批干部的帮扶和自身努力下,这里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援滇干部洪雪钢、刘峰,2019年从静安来到砚山开展帮扶工作,他们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子,一到砚山就开始“5+2”“白+黑”的模式,不是在调研和跑项目点,就是在调研和跑项目点的路上。他们仔细围绕当地发展战略制定扶贫项目,精准把控投入资金,让当地民众长期稳定获得收益。今年重点推进高原苹果、黄油桃、软籽石榴、青花椒等项目,带动16个贫困村140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打通最后一关,让高原珍馐走出去

“砚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造就了高品质的蔬菜,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援滇干部、砚山县委常委、副县长洪雪钢介绍,高品质蔬菜只有打开销路、打出品牌,产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让当地农民长期受益。

据介绍,砚山的主要蔬菜种植基地位于北纬23度、海拔1500米的亚热带地区,周边有优质的自然水源,方圆10公里无任何工业企业,常年空气质量良好,土壤无任何污染,优越的区域自然环境为高品质蔬菜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比如中康公司的产品水果小番茄获得2019年文山州绿色食品牌“十大名品”称号。此前大多销往广东、福建等地,近年来,打开上海市场成为企业发展新思路。

“以前从中康的蔬菜大棚采摘下来到净菜车间再运输到上海,需要25个小时左右,对蔬菜的新鲜度有了很大的影响,卖不了好价钱。”洪雪钢说道。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大家想办法积极与航空公司对接,最终以稍高于陆路运输的价格获取了航空运输的资源,现在中康的蔬菜送到上海只要12个小时,既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度,也大大降低了当地菜农和企业的损耗。

千方百计把蔬菜运到上海后,存放也是一大难题。对此,上海援滇干部和上海方面积极沟通,与西郊国际、上海果蔬批发市场形成合作,得以让运来的蔬菜在他们的冷库中存放,并设立了档口对接大宗订单和批量的业务。同时积极开发区域商务合作,在静安区合作交流办、区商务委的合力下,在上海市静安区举办了上百场次社区推广销售,同时陆续在静安区大沽路、武定路、万荣路、江宁路等地设立了零售和推广展示中心,而且减免了部分摊位费,让申城居民能直观地感受并买回家品尝。

洪雪钢介绍,通过发展蔬菜和肉牛产业,每年可以吸纳当地600余人到当地企业就业,加强地区和扶贫项目的自身造血能力,为农户提供持续的收入来源。产业基地建设以后,可以增加当地农户收入来源。“大棚建好了,我们可以就近务工获得薪金。土地流转过后,也有收益。收益好了,现在每年都有十几个打工的人从外面回来。”一名在中康工作的当地农户说道。

“四赢”模式,让帮扶项目安全长期运作

采访中,洪雪钢专门带着记者考察了围绕当地特点开展的一项十分有“味道”的项目。

抵达项目点后,记者瞬间被眼前一大片绿色所吸引,这里是上海对口援助的青花椒田项目。虽然这时的青花椒都还是嫩绿色的幼苗,但在两年后青花椒成熟时,这一片田地将会给当地百姓带来丰厚的收益。

“产业发展是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如何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如何确保项目资金运行安全、如何让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等,成为大家思考的问题。”洪雪钢说道,在砚山县阿猛镇的这个青花椒项目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撬动政策”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

这个模式通过实施产业项目“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收益权”“四权分置”,由政府争取项目和资金、企业负责项目实施、村委会成立合作社负责组织协调、农户无偿提供土地获取劳务收益和产品收益,最终实现政府、村委会、企业、农户“四赢”的目标。

其中,由企业负责整个项目的具体实施,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来承担风险,企业种植管护3年后全部交给农户,并退还项目本金。企业通过农户在合作期限内无偿提供土地,建成有组织、有规模、集中的种植基地,吸收农户到基地就近务工,学到科学种植管理技术,并在合作期满后获得基地所有权,农户是产业发展项目的直接受益者。

据介绍,青花椒种植一亩栽70到80棵,今年平均每棵花椒产量是5斤左右,一亩就是400斤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价卖10元一斤,产值就有4000元左右。

这一项目的建立,使当地贫困群众不用出门就有工打,既能种植好自家的田地和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又有打工带来的收益。让项目最后能回到老百姓手里,并且成为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记者采访时遇到种植青花椒田的一批农户,她们强烈要求用当地特色的山歌表达对静安这个帮扶项目的感谢。

引进上海模式,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在顶丘村采访前,记者做好享受“搓衣板路”的准备,但现实平整的路面,让大家惊喜不已。原来,在静安长期帮扶下,村、镇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下,都大大提升了基础建设。比如“雨污分流”和道路建设,而且这些基建项目都给之后二次扩展留出了空间,只要再做叠加就可以,避免了拆除浪费。

援滇干部、砚山县沪滇办副主任刘峰表示,帮扶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铺道路,强基础;建中心,凝人心;修公厕,改环境;建圈舍,促增收。今年有5个农村基础功能提升项目,在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乡村有序推进。

当车刚一开进顶丘村,就看见了村广场上热闹的景象。这一村广场也是上海对口援助的项目之一,到了晚上还有新架设的路灯,方便村民在这里开展活动。

当地人在为传统节日“火把节”进行排练,广场上的村民们穿着传统民族服饰载歌载舞,一派热闹景象。其中,两名女学生自学的步舞,把气氛带到了高潮。她们巧妙地把这一舞蹈和广播操结合在了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让大家很是惊喜,因为在孩子身上,似乎看不到预想中的羞涩。

面对记者的疑问,洪雪钢说:“近几年东西部地区频繁的交流和援助,学校方面也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我们近几年的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同时也在扶贫向扶智转变,教育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让大山闭塞住信息,更加不能禁锢住孩子们的进取心。”

在广场上,我们遇到了上海市静安区教育系统对口文山帮扶的郭庆东老师,他来自于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到这里已经快10个月了,他表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里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学习都非常的刻苦。这也激励着我们要尽可能把上海的一些好的模式和当地结合起来,让所有的学生能够获益。”

引进“体验式教学”“精讲多练”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避免传统的老师“一言堂”......这些上海来的教学经验,很快就在郭老师所在的砚山第一中学推开了,这一教学改革让学校上下刮起了一阵清新之风。

除了推进改革以外,增加学校师资力量也是本次帮扶项目的重中之重,郭庆东老师告诉记者,他还带了三个当地的徒弟,她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几乎都没有教学经验,其中一位几乎就是一张白纸,性格还非常内向,当时,郭庆东对她日后的教学工作非常担心。之后郭庆东频繁地听课,课后给她们做复盘,每周再对这三名年轻教师进行培训,从教学理论到学生情况,做一些灵活的变动。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年级中一个一直是倒数的班级,在最近的一次期终考试中,直接跃升为第一名,给学校教研组一个极大的惊喜,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教育改革的决心。其中“二课”的引入成为一个重要改变,从上海来的老师给学校师生展示了一系列在上海获过大奖的课题,让当地师生意识到“二课”的重要性,在一番努力之下,学校的陶艺房建立了起来……

砚山第一中学的校长告诉记者:“一系列的援助和改革让我们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更重要的是上海老师尽心地带徒弟,为我们培养好的老师,将自己的经验、教学心得毫无保留地留在这里。”

记者手记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真正的脱贫致富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次的采访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从教育到青花椒产业,再到打通运输壁垒扩大市场,这些产业都是围绕让当地群众长期受益而建立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智、扶志才能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后返贫。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形势越是复杂多变,我们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