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真是感谢贵州民革,感谢凤归巢基金会!”2019年9月12日,在民革贵州省委会定点帮扶的纳雍县玉龙坝镇,55岁的贫困户周琴早早地来到镇上民革贵州省委会与北京凤归巢基金会共建的扶贫助残就业中心,在这里她找到一份制作环保袋的工作,月收入达2000多元。她灿烂的笑脸和诚挚的感谢是对民革贵州省委会用心用情帮扶玉龙坝镇的最大肯定。

过去的玉龙坝镇,人多地广,土地贫瘠,习惯于土里刨食的农民,种植的是低效的作物,一年到头,常常解决不了温饱,路不通,房破烂,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2018年8月5日,贵州省副省长、民革贵州省委会主委王世杰赴玉龙坝镇调研九龙潭建设。

2017年9月,民革贵州省委会确定玉龙坝镇为帮扶联系点。2018年11月,在民革中央定点扶贫工作会议上,民革省委会与玉龙坝镇签订结对帮扶共建协议。三年多来,民革中央、民革贵州省委会、民革企业家联谊会、民革毕节市工委等通过教育帮扶、科技帮扶、产业帮扶、生活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这里进行产业规划,协助引进中药材种植、冷水鱼养殖等项目,建起了“帮妇助残”精准脱贫项目示范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爱心·励志”小屋、中山博爱卫生室、文体广场、幼儿园等,给玉龙坝带来了崭新气象。

举全省之力

形成帮扶工作的“一盘棋”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为做好帮扶工作统筹规划,民革中央、民革省委会、毕节市工委三级联动帮扶工作机制由此建立,全省民革组织也“组团”帮扶,全力助推玉龙坝镇脱贫。

民革贵州省委会主委王世杰多次率班子成员和中科院专家等深入玉龙坝镇进行调研,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帮扶项目资金落地。王世杰说:“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我们要将帮扶玉龙坝镇脱贫攻坚工作提升到彰显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优势的高度,彰显民革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特点优势的高度,彰显民革贵州省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敢于善于担当作为的高度来抓具体抓落实。”

2018年,民革省委会协调民革党员企业实地进行航拍绘制当地三维地图,组织专家制定了《2018—2020年岩脚村脱贫攻坚工作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纳雍县玉龙坝镇何家院社区九龙潭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园地质环境整治项目建议书》等一批助力脱贫攻坚的专题规划和意见建议。2019年,民革省委会共组织赴玉龙坝帮扶点开展考察调研和帮扶活动13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69万元,帮助引进项目、资金16个,涉及资金3670万元。2020年4月至5月,民革省委会调研组就玉龙坝镇中药材产业发展、平寨坝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次次调研,一串串数据,一个个措施,凝聚了民革中央及贵州民革全省各级组织倾力帮扶玉龙坝镇的强大合力。

2019年4月23日,贵州省副省长、民革贵州省委会主委王世杰(前排左二)到玉龙坝镇调研。

念好 “三字经”

铺好产业调整的“奠基石”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我们的职责就是帮助贫困户鼓起一份信心、找到一条出路、解决一个难题。”民革贵州省委会分管社会服务工作的副主委陈勇说道。

做好“水”字文章,变水害为水利。省委会协调在玉龙坝镇九龙潭核心区内安排了一个提灌工程项目和一个防洪排涝工程,共计投资713.83万元实施工程建设;做好“路”字文章,变毛路为平路。(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2018年,民革浙江省委会协调投资75万元在该区域实施了道路改造项目,改弯、改坡、改路幅,投资126万元启动实施产业路,极大改变了该区域的通达条件;做好“山”字文章,变山区为园区。按照“山顶药、山腰果、山下园、遍地花”的四维布局产业规划和“林、果、药、蜂”四业并举主导产业规划,省委会协调投入850万元帮扶资金,在该区域规划建设5000亩经果林、5000亩茶叶、5000亩中药材,配套养蜂2000桶、养牛3000头。打造“农旅文一体化”产业格局。在玉龙坝推动“九龙潭万亩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一个核心点、五条产业景观长廊、万亩田园花海”。

2018年5月14日,民革贵州省委会组织地矿专家到玉龙坝镇专题调研水文地质情况。

协调资金项目

夯实基础设施 “硬底子”

群众期盼的事,就是民革要做的事。近年来,民革省委会协调资金700余万元,建设了307省道至九龙潭核心区4.5公里通村油路,并对道路设施等进行提质改造;协调资金近300万元开展果比河辅助排洪沟渠治理项目;协调资金近600万元开展黄蜀葵产业种植园及自动烘烤线项目;协调资金200余万元在九龙潭核心区建设健身步道项目;协调有关部门利用何家院的山水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鱼养殖项目;协调资金1000余万元,完善岩脚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改造等;目前还将协调有关方面资金解决何家院社区长年水患问题和岩脚村缺水的难题……

此外,民革省委会还启动了“博爱扶贫云商城”微信公众服务号,助推“纳货出山”消费扶贫,并组织镇村干部、产业带头人等40余人次到省内外参观学习。同时,开展了结对帮扶、慰问贫困群众、帮扶贫困学子、送文化、送医疗、送法律下乡等公益慈善活动。

基础设施的改善,身边的变化,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安了心。“路好了,到县城走亲戚就方便了。”“有了路、有了车,我家的土鸡蛋拿到县城就能卖个好价钱。”说起民革“组团”帮扶带来的好处和变化,村民们纷纷称赞。

有一种情谊叫心手相连,有一种温暖叫“组团”帮扶。三年来,民革贵州省委会积极发挥优势,靠点点滴滴的作为、桩桩件件的实事,让各种帮扶资源在玉龙坝镇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玉龙坝镇出列2个贫困村,脱贫513户235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4%;2019年底后还剩余贫困人口500户126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42%。2020年5月30日,已实现贫困户全部清零。

如今的玉龙坝镇,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整洁的小楼错落有致,一座座新建的蔬菜大棚焕发生机,一个个惠民的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一幅幅农村新貌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使命未竟,步履不停。只有用心、用情帮扶,才能让温暖直抵人心。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贵州即将撕掉贫困标签的关键时期,民革省委会将以铿锵的脚步,走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路上,传递温暖,点亮希望。(团结报特约通讯员 郭静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