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孔子去世後,其門下弟子繼續宣傳倡導儒家思想,到西漢時,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使儒學成爲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孔子更是被後世尊爲“孔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等等。

孔子雖然先後獲得了這麼多的至高榮譽,但是,你知道嗎?孔子雖然自漢代開始,先後被歷朝歷代封諡爲侯、公、王等,但孔子首次被抬高到“帝”的高位,卻是一位党項族的西夏皇帝,這位皇帝便是夏仁宗。

夏仁宗(1124年—1193年),李仁孝,党項族,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李乾順長子。 大德五年(1139年)六月,夏崇宗去世,16歲的李仁孝即位,是爲夏仁宗。

夏仁宗十分仰慕中原先進的漢文化,他繼位之後,除了注意維持與金朝的友好關係外,也努力發展與宋朝的交往。

人慶元年(1144年)五月,夏仁宗遣使赴宋朝賀天申節,向宋朝貢獻珠玉、金帶、綾羅、紗布、馬匹等物,恢復了同宋朝中斷了近二十年的聘使往來。

同年六月,夏仁宗下令在西夏各州縣設立學校,進學的子弟增至3000人,比夏崇宗朝的“國學”人數增加了十倍。

夏仁宗又於皇宮內設立“小學”,讓宗室貴族7歲至15歲的子弟全部入學,接受先進的中原儒學文化,他和皇后罔氏還經常去學校察看,並督促訓導。

人慶二年(1145年)七月,夏仁宗又仿照宋朝的制度,建立“太學”,他親自主持“釋奠”大禮,又給予師生賞賜。同年,夏仁宗下令樂官李元儒,參照漢族樂書,結合西夏現行制度,重新修訂國家樂律,至人慶五年(1148年)五月,歷時三年始成,賜名《新律》。

人慶三年(1146年)三月,夏仁宗尊孔子爲“文宣帝”,將孔子從侯、公、王的地位抬高到了“帝”的高位。他還下令西夏各州郡建立孔廟,以祭祖孔子。各州郡修建的孔廟都很宏偉高大,如同皇宮一般。

人慶四年(1147年)八月,夏仁宗又仿照宋朝制度,實行科舉,正式策試舉人,並設立“童子科”,逐步完善了通過科舉選拔官吏的制度。

由於夏仁宗提倡文治,使西夏國內人才輩出,湧現了一批卓越的學者,像大學者斡道衝、王仁忠,編纂《夏國譜》的羅世昌,抗命不去金朝爲叛臣任得敬請封的焦景顏等。

夏仁宗統治時期是西夏文化的鼎盛時期,印刷與出版事業十分發達,大量的文化與學術著作問世,如詩歌集《月月娛詩》、諺語集《新集錦合辭》、《聖立義海》,以及用西夏文和漢文對照雙解辭典《蕃漢合時掌中珠》,韻書《文海寶韻》等等。

夏仁宗繼位時,正是遼亡金興,宋室南渡,西夏處於強盛時期金國的包圍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夏仁宗採取了附金和宋的政策,極力避免戰爭。他統治期間也是金國、南宋的穩定發展期,三國之間的戰爭甚少。

夏仁宗在位期間,文化繁榮,國力蒸蒸日上,疆域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疆域大致包括今寧夏、甘肅的大部、陝西的北部、內蒙古的西南部、青海的東北部、新疆的一部分和蒙古國的一部分。這些都歸功於他的雄才大略——對內,以儒治國;對外,能屈能伸。

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九月二十日,夏仁宗去世,享年七十歲。夏仁宗在位共計五十四年,他是西夏王朝中在位最久、壽命最長的一位皇帝。

本文參考自:《中國通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