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内配图皆来自电视剧《三十而已》。

“话题爽剧!姐姐飒气挑战” — 贴着如此标签上线的都市女性剧《三十而已》,在这个 7 月火出了圈。

这是一部由女编剧(张英姬)为当下的女性观众市场“量身定制”的女性剧。更具体一点,它聚焦/吸引的是当代都市女性,年龄大约在 20 到 45 之间 — 她们,也是女性消费市场的主体。

《三十而已》着力于呈现当代都市女性在现实中可能遭遇的共通困境,在激起情感共鸣的同时,也试图提供一套 — 现实问题的荧幕解决方案。

至于说这套荧幕解决方案到底如何,剧集尚未播映完毕,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但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很多观众却已急不可耐地将剧中的顾佳奉为“十项全能的完美人妻”,甚至总结出一套“顾学”来。不少女观众竞相“入学”,渴望毕业。

从“顾学”到“众叛芹离”(剧中钟晓芹、陈屿夫妇那条线),到几乎一面倒地骂顾佳老公许幻山“渣男”,我第一次发现,追“观后感”和“追剧”一样有丰富的解读空间。

观众怎么“读剧”,大约比“剧”本身,更能折射社会文化心理。

被追捧为“完美人妻”的顾佳

三位女主角中,以童谣扮演的“全职主妇”顾佳话题度最高,也最受关注。

顾佳的确是颠覆了以往的同类荧幕形象:

她高学历、高智商、高颜值,还能说一口流利英语;做事有目标、有计划,还有超强执行力,像管理公司一样,管理着自己、家庭以及和老公联手创办的企业。

她在家里大事小事一手抓,运转得井井有条,对细节高度关注,细致到连老公的袜子是否穿对都能目光如炬,明察秋毫;

自家公司里,她也采取“垂帘听政”制,不止安排了“自己人”当老公司机做“眼线”,也时不时现场巡视及时“过绿”,在公司危机时刻更会直接出手“干预/救场”。

▲ 顾佳被赞超强“过绿器”,赶走了刻意讨好老公的女下属

她“软”能帮阔太提鞋、应付好色客户,“硬”能暴打恶妇,这样的她,也被广泛赞誉为“能屈能伸”、“智商情商皆高”、“有勇有谋”。

一句话,顾佳的战斗力不是爆表,是超级爆表。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她顾佳“搞不定的事儿”。

她是“家族公司”里不坐班的董事长,是“家庭组织”里掌舵操盘的 CEO。

中国电视剧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全职主妇,能如此的“十项全能”。

是的,“十项全能”、“完美人妻”,正是绝大部分观众下给顾佳的评语。各个管道的声音几乎都在交口称赞:“顾佳完美演绎了什么叫下得厨房,上得厅堂。”

到底谁在渴望做“完美人妻”?

讲真,看到铺天盖地的“完美”呼声,我还是狠狠倒抽了一口冷气的。

其实,顾佳这样一个“十项全能”的角色,是很难在现实中“打版”的。

就算顾佳自称是“007开工”,“连上厕所都要排进日程表”,可她一天也毕竟只有 24 个小时。她凭一己肉身凡胎、游刃有余地完成这许多家里家外的“作业”,实属“Mission Impossible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止如此,连上厕所都得做计划的顾佳,还神奇地做到了:只要闺蜜有事,随叫随到。

而在搭上王太太之后,她居然又开始定期奔赴“太太圈”的下午茶聚会,还盘了个甜品店,大动干戈地搞了欧范儿的装修。这装修是有多麻烦、多消耗精力,有经验的朋友都懂。

《三十而已》算整体质量不错的剧,但在顾佳这个“全能主妇”的塑造上,用力过猛了。可为什么“过猛”?大约又是因为符合现下的“大女主戏”风潮。

果然,这个角色“爆”了,备受追捧。

我们看到,无论是观众主流舆论,还是各种女性自媒体文章,大都数都在追捧这个“十项全能的完美人妻”角色,用“完美人妻”来标签化顾佳。

我一直觉得,电视剧就好似一面镜子,观众追剧,跟着剧中人物的命运辗转起伏,投射的是自己的情感,完成的是观众对自己的角色期待与人生想象。

所以,从当今诸多都市女观众,包括大批女性自媒体对“全能顾佳”和“顾学”的集体追捧,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当下主流都市女性对“理想(模范)女性角色”或者说“理想(模范)妻子角色”的期待,正是顾佳式的里外全能,是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完美演绎。

不由感慨,这届女观众的“自我要求”,也是忒高的。

“完美人妻”是个坑

和我一位独立出版人朋友聊及盛赞顾佳的舆论风向,这位生了两个娃的妈妈感慨:“觉得自己都没资格做个家庭主妇了。”

是啊,如果顾佳这种十项全能,还看着毫不费力的“完美主妇”,被媒体和舆论鼓吹成了“妻子角色规范”的标准,我的朋友可不得“自惭形秽”下。

然而,我却真替我们很多不得不在职场家庭间疲于奔命的 30+ 女性们感到心累,压在女性身上的负担本已沉重不堪,家务劳作、职场工作,哪一个不是一份“全职”?可很多人却不自觉地,又要用这个“完美人妻”的角色模版,进一步“绑架”自己。

“完美人妻”、“十项全能,妻子里外一把抓”,这分明是完全站在男性利益角度出发的“女性角色期待”啊……

可见,今日的中国社会,虽女性意识正在觉醒萌芽,但真落实到实践中,很多女性还是会一不留神就掉进男权思维的陷阱,下意识地就以男权社会文化对女性角色的规范脚本,来做自我规训。

不自觉间,“我们”,已经成了男权文化的“代理人”,甚至是“监工”。

因为,所谓习俗、文化这些,正是让你习以为常,不觉有异。

你看,社会上的男性,就不会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自我要求”:做一个家务、职务一手抓的完美丈夫。

其实,真正的两性平权,从不需要这样的“完美妻子”,也不需要这样的“完美丈夫”,甚至,也不存在所谓“完美妻子/丈夫”的范本。

因为,平权本就意味着,不论是男性女性,都有选择人生方式的自由。但这种“选择自由”的真正获得,首先就需要打破那种旧式的性别权力结构与既定性别文化。

也只有男性和女性真正拥有了结构性的平等权力,才谈得上有对等的选择权。

举个例讲,在一个对女性整体不友好的职场社会文化里,看上去是一些女性从家庭整体利益出发,“自愿”选择回家照顾家庭,因为老公收入比她高,但实际上,是职场文化对女性整体不友好、导致女性相对于男性更难获得职务晋升的现状,以及传统的“女主内”性别刻板印象,将越来越多的女性推回了家庭。

“家庭主妇”回潮的现象,并非基于女性的“自愿”选择而导致,而是被当下的性别秩序和性别文化按照它的优先级“选择”了。

如果女性真想获得“做,或不做主妇”的选择自由,如果女性真想获得那种系统性的外部“支持”进而得以“做自己”的自由,无论是经营自己的事业还是兴趣,首先就是不要自套枷锁,被所谓“完美人妻”的角色模版给套路与绑架,我们需要大声说出来:

“主内”不是某一方的义务和责任,我也需要时间来做我自己,从事我热爱的事业/兴趣。

我不要做所谓的完美妻子,我也不需要这份“完美”。

所谓“完美xx”,从来都是陷阱,这是角色规训的常见套路。一旦入坑,又不具备跳出坑的识别力和能力,交付的就是自己的整个人生与命运。

所以,正如我在标题里所言,大众集体追捧顾佳这个“完美人妻”,大可不必。

而我接下来要说的,是顾佳的并不“完美”。

顾佳的并不“完美”

先说“不必追捧顾佳”,再说“顾佳并不完美”,这样的先后论述顺序,看似因果颠倒,其实不然:

因为,不必集体追捧顾佳这个“完美人妻”,与顾佳本身是否“完美”并无关。

我们本无需、也不应该按照什么“完美”标准去评价衡量一个人。

我这里说的“不完美”,不是相对于“完美”而言,而是基于一些普世的价值观,来点出她身上被很多观众给“正当化”甚至“美化”了的一些“问题”。

我个人整体上还是喜欢顾佳这个角色的,她无疑有很多优点,但我并不赞同她的某些观念与某些做法。虽然我能够理解。而这个角色也其实因为有这些缺点的存在,才有了更真实、更细腻丰富的人性质感。

但是,舆论将她的某些行为纷纷当作“优点”来大加赞誉,还是挺有意味的的。Again, 它背后折射的,正是我们当下的社会文化心理。

怎么评价顾佳的野心和欲望

顾佳无疑是一个非常有 ambition(野心),对金字塔尖充满向往的女人,人有欲望可以理解,但过分执着于此,就无异于自设囚笼。

因为想要在 40 岁时也爬到最“顶层”、把莫奈的《睡莲》挂进自家客厅,她一边过于着急地规划两夫妻的道路,一边惦着脚尖按照“顶配”的标准“打造”儿子 — 在她“国际精英学霸的养成计划”里,儿子必须按部就班地从小就上最顶尖的双语幼儿园,还要学习各种申请海外名校的“加分项”,比如马术,哪怕儿子再不喜欢。

她的老公许幻山反问她:这就是你给咱儿子规划的人生吗?

只是,观众对顾佳做的各种人生路径规划,是没有异议的,甚至几乎可说是全面拥抱。

因为,欲望在今天早已不是贬义词,不断向上跃迁自己的阶层,尤其是,过上某种阶层才能拥有的物质生活,是这个时代的某种主旋律。

顾佳的欲望,投射着我们自己的欲望。

怎么评价顾佳的“提鞋”

顾佳为了把儿子送进顶级幼儿园,非常舍得下身段,不止赤脚爬楼,更俯身为阔太提鞋,还美名其曰:“这是当妈的修行。”

其实,凡事并不必做到“最尽”,因为不必“求尽”。人间真相是,你求,也未必得。更不必因此把自己逼到给人弯腰提鞋的逼仄境地。

提一次鞋,得着了好处,人就很容易提第二次、第三次。这次是为了孩子上学,下次也许就是一个订单,一个更大的订单。久而久之,弯腰提鞋,就成了习惯。

▲ 顾佳为王太太提鞋。

当你制定了自己不太够得着的“人生战略规划”时,弯腰提鞋,其实是比“踮起脚尖”更常见的姿态。

然而,由于顾佳的“人生战略”先已获得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同,她采取的“作战方式”,也因为“行之有效”,同样被这批观众照单全收了。

怎么看顾佳对职场性骚扰的态度

顾佳为了订单,不惜忍受好色客户对自己动手动脚,本质上也是一种“提鞋”行为 — 是女性对手握资源的男性的躬身“提鞋”,虽然事出不得已,十分让人心疼心酸。还好,她到底是没有忍受对方的“肉体交易”要求。

可顾佳这样一次不得已的弯身、受尽委屈,却在不少观众口中成了“能屈能伸又不失原则”。

我感到特别意外和心酸的是什么呢?原来,竟有如此多的女性都觉得:为了拿到订单,只要没到最后一步,没被逼迫到床上,其它诸如被灌酒、被吃豆腐,都可忍,也应该忍。这叫做“能屈”。

哎,这个现象是得有多“常见”,才会让那么多女性对这种明显的“职场性骚扰”有如此高的接受度……

怎么看顾佳的抄近道

顾佳另一处被赞誉的行为,还有她削尖脑袋挤入阔太圈,不惜四处凑钱买爱马仕限量款,为的就是通过于太太拿下她老公乐园的订单。

她也果然如愿实现了,于先生轻松一句话,连方案都没看,订单就成了。

对此,她老公许幻山是有诸多不满的,“连方案都没看,这不就是走捷径吗?”

他对这个富豪阔太圈的“虚伪”也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和咱们不是一路人,那个于先生,连打个球都要作弊,至于嘛!”

可尝到甜头的顾佳,却听不进去老公许幻山“保持距离”的提醒,想要深耕阔太圈,继续靠关系走捷径拿订单。

甚至,为了这个目的,她还盘下一家甜品屋,为的只是给阔太们提供下午茶的“聚会点”,扎根阔太圈。

这样的顾佳,被很多观众称赞为“有勇有谋”,天生适合创业做老板。

▲ 据说是花 28 万买了 Kelly 限量款的顾佳,终于在阔太圈的合影中“幸存”了下来。

我猜想编剧铺陈这些细节,恐怕真不是为了表现顾佳“有勇有谋”而许幻山无谋无能,毕竟,拉关系走捷径这种事儿,无论放在哪个国家、哪种主流社会文化里,都不可能被公然拿到台面上去鼓吹和表彰,它也不会被当作为一种“新兴女性力量”来称颂。

可值得问的是,为什么明面儿上,我们都知道拉关系走捷径有碍公平,也不值得鼓励,可落到“顾佳”这种我们有了情感投射、甚至可能有“自我代入”的角色上,我们就“双标”起来了?

我们不止“正当化”了顾佳的行为,甚至还“美化”它。

因为,顾佳的选择,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面对同样情境时的选择,是人性使然,也有社会制度与文化的原因。

我们怎么读剧,可能比剧本身都还更反应“真实”。

当老公们都成了“渣男”

最后想要点出的,就是大量“观后感”中所体现出的“性别对立”意识。

我非常惊讶地发现,除了30-的弟弟钟晓阳,无论是许幻山,还是钟晓芹的老公陈屿,都被很多女观众解读为了彻头彻尾的“渣男”。

可就像顾佳有她的优点和缺点,剧中的男性角色也同样是优缺点并存的。比如我前面所提到的许幻山,他那些观点就挺正。

这天下,从没有百分百好的女人,也没有百分百坏的男人。

即便是被期待“众叛芹离”的这对,陈屿和钟晓芹,他们之间的冲突也并不能简单以“男渣女善”来概括。(此处就不展开细说了。)

▲ 钟晓芹很善良可爱仗义,但也一直心理未成年,虽然结婚成家了,却依旧高度依赖自己的父母。

搞性别对立、夸大和激化两性冲突,体现出的恐怕正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 — 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以及,极端女权思想。

但争取“女权”,从来不是一方打倒另一方,将男性当作女性的敌人搞性别对立。我们争取的,是“平权”。

极端化地解读两性关系,会让女性争取平权的道路更难,受阻更多。所以,这样的对立思维,并不值得提倡。

结语

主流观众怎么读剧,折射的是社会主流文化心理。

我们作为个体如何读剧,投射出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在阅览了各色针对《三十而已》的解读脚本之后,我认为最值得警惕的,就是本文中说的几点:

执念于某种“完美女性”的角色,不自觉地陷入男权思维的视角,用“里外全能的完美人妻”角色模版做自我规训 — 这不是给女性松绑,而是施以进一步的自我捆绑与束缚。

在一些基本的人生价值观、是非观上,比如“顶层豪宅梦”、拉关系抄近道走捷径、为达目的可以牺牲人格尊严甘心提鞋等,其实更是值得我们反思,而不是一味赞誉和追捧的。起码,我们在这里可以期待有更多的争议与讨论?

因为代入女主视角,于是便少了冷静自省,而将所有的两性冲突,全然归结为对方的过错,这种“性别对立”的意识,并不利于两性和谐相处,推进平权,也缺少了一个现代文明人应该具备的自省和理性。

最后,值得补充提一笔,正当大批观众在力捧这样的顾佳,预期她搭上阔太圈的人生从此一路开挂,我们已经看到顾佳终于为她的“捷径选择”偿付了代价。

带着对阔太圈的盲目崇拜与迷信 — “那可是李太太啊”,顾佳甚至没有实地考察,就以 300 万从李太太手里盘下一个茶厂,结果却是个资质过期的亏损企业。

在深刻的教训面前,她反思,也勇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一句“后会无期”,告别了那个价值观扭曲的阔太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