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話國家公園內的特許經營者:門檻有哪些?利益如何分配?

從自然保護領域的生態學博士,到體制內科研單位的研究人員,再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國家公園項目負責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保護項目專家,如今又成爲國家公園的特許經營實踐者。20年間,王蕾不斷轉換自己的身份,但始終沒有脫離“國家公園”這一軌道。

“我希望能夠不枉所學,知行合一。”7月27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企業——瑪多雲享自然文旅有限公司(下稱“雲享自然”)總經理王蕾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從體制內科研單位到體制外國際環保組織,從來沒有在保護工作中被考覈過經濟效益。我對商業力量在國家公園建設中的作用既缺乏實操層面的認識,又充滿期待。”她說。

王蕾爲自己在未來20年設定的新角色是:國家公園產品品牌增值體系和特許經營制度的探路人。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反應罐和催化劑”

第一財經:很多人認爲,國家公園“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就應該像自然保護區那樣封閉起來,不應該有人類活動,不應該有生產生活,更不應該有經營項目。三江源國家公園爲何做特許經營?

王蕾: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就是要補足體制機制、制度建設和市場機制這三個“短板”,穩固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嚮往這一“底板”。

補足“短板”,是解決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管長遠的問題以及內生動力的問題;穩固“底板”,則是實現可持續保護的基礎保障。

對三江源而言,讓人民羣衆通過做保護過上好日子,是激發當地羣衆投入保護的內生動力、成爲做保護的主體、實現生態系統和諧及可持續保護的關鍵,也是建設中國特色最嚴格的保護地的必須。

當前,綠水青山如何可持續地轉化爲金山銀山,讓原住民獲得能體現保護價值的收入?這已經是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無法迴避的問題。

三江源國家公園雖有壯美山川,卻缺少“反應罐和催化劑”實現上述轉化。只靠生態補償不僅難以充分體現保護的市場價值,更難以反映牧民在保護中的績效差別。而國家公園產品品牌增值體系和特許經營機制就是一種“反應罐和催化劑”。

第一財經:三江源地區過去也有觀光旅遊等類似項目,這與生態體驗有何不同?

王蕾:三江源瑪多縣在2019年之前是國家級貧困縣,最大的變現可能性就在於旅遊開發。但過去大衆旅遊的模式不可持續,因此被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於2018年叫停。2019年瑪多縣旅遊收入驟降,其他業態和開發也被嚴格限制。

黃河源區域擁有藏族自然聖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但缺乏轉化機制來兌現。2019年,民間環保組織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和漂流中國運動發展有限公司都向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申請了特許經營權,以探索社區如何增加收入並可持續發展。目前,項目都在試點中。

雲享自然註冊於青海省瑪多縣,被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授權開展國家公園生態產品特許經營,通過“企業+社區+當地政府”的方式,依託黃河源當地社區開展牧民參與式商業項目,爲公衆和國家公園訪客提供生態體驗的產品和服務。

國家公園特許經營制度需要積極探索

第一財經:國家公園特許經營,對特許經營者設置的門檻有哪些?如何進行利益分配?

王蕾:國家公園特許經營很複雜,涉及的利益相關者和政策障礙都很多。目前仍處於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體制試點期,特許經營也在試,門檻需要管理機構來制定。但是我觀察到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包括雲享自然在內的三家特許經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夠讓社區直接從訪客接待與活動組織中獲益,讓牧民就近就業並且增加收入,且牧民收入不是大鍋飯,是按勞取酬。

我從事生態研究多年,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把“最嚴格的保護”理解和執行爲“一刀切”式的禁入。

特許經營探索的是明確企業經營的業務範圍、利用強度和類型、時間和空間;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的目標是爲公衆提供國家公園環境教育服務的同時,讓社區通過參與生態體驗活動受益。

目前,黃河源區內每個營地只設計了12張牀位,訪客接待帶來的現金收入中,60%~70%當月返回給提供服務的社區合作社和牧民,原住民在獲得生態管護員工資外,還能通過綠色發展分享到保護成果。

雲享自然扣除運營費後的利潤當年結算,一半分紅給社區合作社,其他留作企業發展和員工激勵等。我們希望通過在黃河源探索和示範的這一特許經營項目,給當地社區提供就業崗位,帶領牧民參與生態產品生產,並將取得的收益大部分回報當地。

第一財經:在特許經營過程中,如何協調保護與經營的關係?

王蕾:這是關鍵問題,畢竟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第一”。國家公園特許經營只能將保護的成果可持續地轉化爲收益,國家公園特許經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也必須是制度化、系統化的。

三江源國家公園不僅有試點方案、總體規劃,也有生態保護、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產業發展和特許經營、社區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專項規劃。比如,《三江源國家公園產業發展和特許經營專項規劃》就明確,以進一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直接利用、促進民生改善爲總目標,制定園區產業發展正面清單及其培育、扶持、鼓勵政策,制定特許經營清單和管理措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8年1月印發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也限定了特許經營範圍,包括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服務業、有機畜產品加工業、民族服飾、餐飲、住宿、旅遊商品及文化產業等。鼓勵開辦牧家樂、民間演藝團體、民族手工藝品、生態體驗等特許經營項目,給予政策扶持。

這樣規範的制度基礎,可以確保特許經營不走偏,但市場是否認可還需時日。至於我個人爲何選擇做國家公園的特許經營,我覺得這項工作有非常強的創新性和實踐意義,我想試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