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

有不少人向在脱贫攻坚中干得热火朝天的扶贫干部“泼冷水”:除了一些“老弱病残”户,勤劳能干的早就脱贫了,剩下一些好吃懒做、没本事的人,你们不该扶,也扶不起。

的确,在贫困地区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酗酒的、“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群众,他们因为自身发展能力及发展意愿不足等主观因素,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难点、痛点。但这不应成为他们被时代发展、被全面小康抛弃的理由。

不抛弃,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现阶段的集中体现。我们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坚持“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的目标,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不抛弃,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公仆之心。中国共产党因初心而生、为使命而行: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张,“土地法大纲”的制度设计,把劳苦大众从剥削和压迫中解放出来;新中国成立之初,仅用3年时间就在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上,全面恢复了国民经济,解救了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劳苦大众;改革开放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廓清思想迷雾,以扶贫开发为标志,消除绝对贫困的实践驶入快车道。历经风雨、初心如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人民承诺、向世界宣誓: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战胜贫困的道路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践初心、担使命,带领人民栉风沐雨、接续奋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不抛弃,是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要求。历史上,摆脱贫困一直是中华民族执着的愿望。从孔子的富民思想,到朱熹的“足食为先”,对富民裕民的追求从未停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与过去相比,这次脱贫攻坚“不留锅底”,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但在承载着亿万人民小康梦想的脱贫攻坚伟大事业里,没有不该扶的“贫”;在无私奉献、执着坚定的扶贫干部的双手中,没有扶不起的“困”。

来源:《中国扶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