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古代的禮儀那麼繁瑣,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

禮儀的含義古今有所不同的,今天禮儀的含義側重禮節,是人表達敬意的規範的行動形式,比如商務禮儀,注目禮之類的。

古代的禮儀指的是禮節和儀式,在國家、家庭、民俗等每個方面都要用到,基本上只要是人的行動都要用到禮儀。

在今天古典禮儀的應用顯然沒有那麼廣泛了,但禮儀的應用仍然沒有缺少,只不過沒有古典那麼複雜了,比如今年爲在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的表達深切哀悼,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防空警報鳴響。

默哀和鳴笛就是全國層面的禮儀。民俗的禮儀相比古代也簡化了許多,比如生活中婚嫁禮儀,相比古代程序要簡單得多。

雖然現在的禮儀變得簡單了,但是我依然不太喜歡一些充滿禮儀的場合,難以接受那些禮儀的條條框框。

我一直有個疑問,在古代社會程度比較低,人們生產生活都有很大的壓力,古人爲什麼要把禮儀搞得那麼隆重,那麼複雜呢?直到我看到《論語》的這句話。

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翻譯成白話文是,有子說了:“禮儀的運用,是因爲和諧是重要,以前的聖明君主治理國家,就是懂得禮之用,和爲貴的好處(產生好的治理效果),也有的先王不運用禮儀,而是深知和諧的重要,於是就追求和諧,但不是禮節的方式去達到的,最終還是行不通的。”

有子的一段話,至少讓我知道,原來古代推行那麼複雜繁瑣的禮儀是爲了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和諧。

確實如此,從個人來說,人與人之間講禮儀可以相互表達敬意,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不會就不會因爲陌生而放大敵意。

打個比方,你是一個外鄉人,來到一個陌生村莊,村裏人對你的到來保持了很大的警惕,村民面目凝重時時刻刻觀察着你,如果你硬闖要進村莊,恐怕村民會非常地抵制,不惜以此爆發衝突,趕走你,你的內心也會不知所措,充滿恐懼。

但如果你施以拱手禮和敬意的稱謂,向村民說明來意,你的善意充分表達,那麼你與村民之間的隔閡就會減少一大半。

在網絡上流傳的“你愁啥”的段子,如果能施以禮儀,也就很難有衝突的結果。

這是人與人之間的禮儀。再比如說婚禮,古代婚禮的流程要大致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的環節,每個環節都有禮儀的講究,禮儀的運用使得雙方家庭在溝通上變得有章可循,有禮可依。

這樣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方面可以讓兩家人婚事上的交流、溝通有前提;另一方面禮儀可以增強人心理的烙印。這一點很關鍵,直到現在也是這樣,舉行過婚禮的夫妻和沒有舉行過婚禮的夫妻在內心對婚姻的認可是不同的。

這是生活中的禮儀。還有一種有很多人蔘與的禮儀,比如每年曲阜孔廟祭孔大典、涉縣女媧祭典等,這些活動同樣有很多的禮儀,這些祭典禮儀就是人們的文化生活,可以增強文化的共識和認知。自然也會對社會的和諧起到關鍵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