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面对盟军日趋频繁的大规模轰炸,德国的战斗机及飞行员逐渐入不敷出,在这种窘迫的形势下,德国不得不加紧对新式战斗机的研发工作,其中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机就在这时被制造出来并进行了多次试飞,它就是搭载火箭发动机的Bachem Ba349截击机,又称为“草蛇”。

“草蛇”的诞生过程

早在1943年,德国空军在盟军庞大的机群面前就已经失去了优势,要克服这种危机,地对空导弹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项。然而此时德国的制导火箭技术尚未取得突破,地对地的飞弹试验总是出现各种问题,要用它来打击空中目标更加不切实际,但是,聪明的科学们灵光一闪、家脑洞大开,给火箭搭配一个飞行员,用人工操作的方法控制火箭,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1944年初,这个计划被巴赫姆·维克公司老板埃里希·巴赫姆呈送到党卫军头子希姆莱的案头,虽然戴着金质飞行员徽章、但对飞行技术一窍不通的党卫队全国领袖对此计划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大力支持这项“载人航天”计划,竭力帮助将载人火箭截击机纳入了“战斗机紧急计划”,于是,载人火箭“草蛇”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露出了它神秘的面容。

“草蛇”的设计理念与构造

“草蛇”的正式编号为Ba349,它的设计理念就是:采用最经济的如胶合板等简易材料,给火箭插上一对翅膀,制造一架搭载火箭发动机的一次性使用截击机,它不需要跑道,安装在发射架上垂直起飞,当火箭达到预定高度后,改为水平飞行,这时候它就变成了一架滑翔机,它不需要与战斗机格斗,只需要把自身携带的火箭弹射向敌人的轰炸机即可。当然“草蛇”绝不是一架自杀飞机,在完成攻击任务后,飞行员通过操纵装置将机体与发动机分离,降落伞会将宝贵的火箭发动机安全降落到地面,以便再次使用,而飞行员也将跳伞回到地面以便“再次使用”,至于机身嘛,木板加螺钉值几个钱?那就不要了。

应该说这个理念非常具有超前思维和科幻色彩,它与现代的载人航天技术在某些方面几乎不谋而合,说它为现代航天带来启示和方向亦不为过,只是受制于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草蛇”并没有获得最终的成功,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草蛇”的整体构造类似于一枚安装了翅膀的火箭,在火箭前端设计了一个驾驶舱,将搭载一台HWK 109-509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机头罩里装载24枚火箭弹,这就是“草蛇”的攻击武器。

“草蛇”机长6.02米,翼展3.6米,最大速度998公里/小时,巡航速度790公里/小时,最大爬升高度为1.4万米。为了在发射时获得更大的推动力,工程师们还在“草蛇”的机身上加装了四枚斯密丁固体燃料火箭,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生产的捆绑式火箭了吧?

一波三折的试飞历程

用于测试的原型机代号M,1944年10月第一架“草蛇”原型机M1下线,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2月,M1至M21进行了拖拽滑翔试验和无人发射升空试验,期间虽然发生过多次意外事故,但总的来说,试飞工作还是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并且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1945年2月25日,原型机M22进行了模拟载人飞行,“草蛇”带着一个假人顺利升空,40秒后到达预定的6000米高度,在无线电遥控下转向为滑翔飞行,随后发动机与假人都平安降落到地面,试飞取得了成功。

受此鼓舞,3月1日M23号进行首次载人飞行,试飞员是洛塔尔·西贝尔,不幸得很,当火箭爬升到约500米高度的时候,驾驶舱的盖子被掀开了,然后火箭钻入云层,大约半分钟后,火箭以垂直角度高速冲出云层砸向地面,机毁人亡。事后的调查报告认为,飞行员在火箭发射的重力加速度影响下,可能头部受到撞击或颈椎断裂,在无意识状态下拉动了操纵杆,导致飞行方向发生偏差;也可能是机舱盖在发射时没有完全闭合,导致升空后机盖脱落造成试飞员受伤昏迷,最终试飞失败。

不论如何,洛塔尔·西贝尔应该是第一个乘火箭升空的飞行员(中国明朝的万户表示不服),他比苏联第一位坐火箭进入太空轨道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提前了16年。

首次载人飞行失败后,依然有多名试飞员接替他的工作,后来又进行了三次载人飞行,基本达到勉强合格的成绩。党卫军急不可耐的向巴赫姆公司下达了生产150架Ba349截击机的订单,德国空军也订购了50架,对德国而言,此时的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已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直到德国投降为止,巴赫姆大约生产了36架成品,但都没有交付给军方,也没有进行过实战。

后续

盟军占领巴赫姆公司之前,巴赫姆公司用拖车将5架“草蛇”转移到奥地利山区,在德国投降时,这些人员和飞机都成为了美军的俘虏。其他飞机要么在实验中出事故被毁坏,要么被德国人自己炸毁。

美军将部分人员和两架“草蛇”弄回国内,其中一架在试验中爆炸,另一架在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后,交给航空博物馆作为展览品。

美国的科研人员对Ba349截击机的评价并不高,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很不成熟的偏激产品,是德国军队和科学家在战争即将失败情况下孤注一掷的产物。

随着喷气发动机技术日益成熟,飞机的动力均采用喷气发动机技术,“草蛇”的设计也就成为昙花一现的理念,最终被技术进步的成果所取代,但是,它的出现,至少为现代航天科技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和惨痛教训,从这方面来看,Ba349“草蛇”在科技发展的历程中,依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喜欢二战历史请关注烟雨蒙蒙未沾衣,我写作二战德国人物、军衔、服装等内容,客观讲历史,批判法西斯,更多史料请点开我的用户名,在“文章”栏目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