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C,是裝備我空軍時間不長是殲-10系列中較新的戰機,就其航電設備、機載雷達,能攜帶的中遠程空戰導彈和對地(艦)精確制導打擊武器來看,稱得上是國產第三代半戰機中的佼佼者。

  殲-10A/B戰機,由於技術凍結的年代較早了,其機載武器設備特別是基本上不具備對地(艦)打擊能力,只是純制空的戰機,已經難以擔負防備周邊國家第三代半戰機。

  

  因此,在此背景下,具備制空作戰,同時還能對地(艦)實施精確打擊的殲-10C型戰機,在殲-10B基礎上就橫空出世了。

  殲-10C具備外掛4噸載荷的能力,除了外掛PL-15遠程空空導彈以外,以及PL-10近距離格鬥空空導彈,還能外掛國產精確制導武器,以及多目標打擊吊艙,能實施對地(艦)精確打擊,是殲-10A所不具備的,殲-10B也勉強具備一定的對地打擊能力,但仍然是以制空作戰爲主,不屬於多功能戰機。

  

  由於殲-10C是在殲-10B基礎上升級改造提升而來,因此,兩者在外觀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殲-10C僅在機背上和機頭下方都多出了一根天線。

  但座艙內裝備有國產衍射平顯,有更爲先進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和探測精度較之殲-10B有大幅提高,便於殲-10C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先敵擊落。

  

  但殲-10C與殲-10A則外觀上有較大的區別,六骨加強筋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爲流線型的設計,且採用了類似梟龍戰機上採用的DSI進氣道。

  殲-10A歷來裝備的是俄製AL-31FN蝸扇發動機,此型發動機原本不是爲單發戰機研製的,但由於當時沒有可靠的發動機可用,就將其用在了單發的殲-10A戰機上。此後,爲了專門匹配殲-10系列戰機,還專門對其進行了改進。

  

  在空軍使用中,AL-31FN蝸扇發動機的整體性能,其實,已經無法很好地匹配國產第三代半的殲-10C戰機,畢竟其推重比達不到8;此外,發動機的整體使用壽命低,油耗也較高,空軍在使用中的數起墜機事故,據事後分析判斷是由於軸承潤滑等方面的先天設計缺陷,可謂胎裏疾,對於殲-10戰機來說,是非常致命的,爲了戰機安全起見,別無他法,只能換國產的發動機。

  因此,就用國產的渦扇-10(WS-10A)發動機,也稱“太行發動機”,可提供152-155千牛的推力,是國內第一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高推力渦輪扇發動機,性能達到西方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取代了俄製AL-31FN蝸扇發動機,網絡上已曝光了國產殲-10C戰機換裝蝸扇-10系列發動機的消息,採用的空軍的標準塗裝,且噴塗有八一軍徽以及戰術編號。

  

  從側面印證了這並非是一架驗證機,而是已經服役空軍的殲-10C戰機,自蝸扇-10系列發動機首次公開到現在最起碼有十五年來,有了多種改進型號,其整體性能已達到國外三代半小涵道比加力式軍用蝸扇發動的水準。

  換裝蝸扇-10發動機的殲-10C,將賦予戰機更強勁的機動性能,其作戰性能將比肩F-16、米格-29以及"陣風"等全球著名的非隱形戰機。

  另外,換裝了國產蝸扇-10發動機,不再使用俄製AL-31FN蝸扇發動機,因此,將不影響殲-10C戰機對外的銷售,儘管中國並沒有外銷殲-10C的打算,但並不表示今後就不會打算,在技術和材料上的純國產化,出口將不會受到外來的限制。

  

  在空軍組織的紅劍軍演中,殲-10C攜帶的武器有PL-8/10/12/15系列空空導彈,以及KD-88空地導彈、YJ-91反輻射導彈和激光/衛星制導精確制導炸彈,既可執行空中攔截任務,也可以執行打擊地(艦)目標的打擊任務,多用途能力較殲-10A/B有大幅度提升。

  總之,殲10C是我空軍近年來全方位、多功能戰機的傑出代表,整體性能達到國外第三代半戰機的水平,與F-16、“颱風”、“陣風”、JAS-39E“鷹獅”的最新款處於同一水平,在機載相控陣雷達和航電設備上還略佔優勢,由於採用了國產蝸扇-10發動機,推向國際市場上就無任何後顧之憂了,再也不會出現當年“梟龍”戰機出口到其他國家時,需要獲得俄羅斯認可的尷尬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