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经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是全国首部以“垃圾分类”命名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我国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垃圾分类,前后折腾了二三十年了,但是倡导绿环环保的“垃圾革命”却屡遭失败,可见这件关系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事是多么难以作出改变。

在不同的城市实施垃圾分类都有困难,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

比如常见的共性问题是:“先分后混”,很多垃圾清运公司为了省事儿又省钱,降低成本,把社区里好不容易分好类的垃圾,又进行混装、混运,最后在城郊的垃圾处理站堆砌或者掩埋。实际上这种垃圾分类只是做了表面工作,实质性的功效并没有显现出来。

再比如一开始实施起来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看得见的人管不了,管得了的人看不见。”有些人为了省事,就是懒得在家里对垃圾进行分类,一股脑儿装一起,后半夜去扔你总看不见吧?能把我咋地?即使是路人看见了,你也不好说什么,制止不了这种行为。

而在不同的城市,又有不同的问题:有的城市垃圾分类标准比较细,具体细分七八种左右,有的分的简单,一两种,三四种都有,这就与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可能有关。比如上海的分类方法是: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与有害垃圾。哪些是干垃圾、哪些是湿垃圾,还有具体分类。在上海湿垃圾也可叫做厨余垃圾,包括食物残渣、菜根菜叶、动物蹄角、瓜皮果屑、蛋壳、鱼鳞、毛发、植物枝干等。而北京的分法是这四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种。

这次河北的分类方法,也是采用了北京的“四分法”。免得北京人到了河北的城市,垃圾分类知识还需要在学习熟悉一遍,增加了应用的成本。

这次河北实施垃圾分类,也有其自身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想执行好,首先就得在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几个河北大中城市先顺利推行起来。

在河北可能遇到的个性问题有:

1.社区推广实施可能遭遇执法难。垃圾分类需要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社区卫生靠大家。但是在河北的社区邻里关系可不想北京,有带着红袖标端着小马扎的正气大妈,说句话大家都老老实实不敢惹,也不想上海那些碎碎念的社区阿姨,你如果不分类能叨叨半天让你下不来台,不得不现场分类分拣。河北好多城市这些年都是城镇化率不高,好多“城中村”的老乡刚刚转变为“城里人”,各社区以前都是这个庄、那个营的,一个小区里好多都是一个家族沾亲带故,放在这种“人情与亲情”交织的社区,你找谁来监督也不一定好使。再加上燕赵民风好勇斗狠,侠气逼人,搞不好因为这点小事,引发一场“一包垃圾引发的血案”也不好说啊!

2.土地选址、设施保护等配套保障落实难。河北的这几个城市:石家庄、唐山、保定,垃圾处理站一般都在周边乡村,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垃圾进入后,因为剩余劳动力多,很可能会把专业的垃圾处理分包,进而散布在城市周边大小乡镇的小作坊里,由人工进行粗糙的分拣。接下来,很可能就是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废弃垃圾在农田边焚烧,各种塑料袋迎风飞舞……这些村庄里的环境会遭到更大破坏。等村民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搞不好就给你搞各种破坏,要求处理站搬迁等等,这回令当地政府很头疼。

3.环保压力大,导致抵触情绪强烈。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也有关系,本来河北省因为拱卫首都的地理位置,很多落后产能企业不少,正面结构转型的压力,垃圾分类本身也会带来“污染企业”的问题,每年重污染天气多的时候,河北省企业都要错峰生产,好多企业开不了工,上不了班,工人和企业老板都有不少意见。垃圾分类的实施,初期会提高企业经营成本,老百姓一开始也会觉得不习惯,这肯定会带来一些抵触情绪。

长远来看“垃圾分类”利大于弊,势在必行,市民百姓应该“未雨绸缪”

毋庸置疑的是,垃圾分类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即便是为了发展城市经济,也不能再走先污染在治理的老路。

首先,对于市民和老百姓来说,要做好思想心理准备,承担起“文明市民”的责任。条例还明确了家庭在垃圾分类中的责任,规定单位、家庭和个人应当遵守生活垃圾分类规定,履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义务,承担生活垃圾生产者责任。对个人垃圾分类行为采取正面激励和反面惩戒措施,违反分类投放规定应当受到处罚的个人,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从轻、减轻处罚。

从2021年1月1日开始,河北省将分步、有序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具体区域和实施时间,由省政府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其二,物业和服务型企业要把握商机

有人存在服务的需要就是商机,有美团跑腿的,就可以有“垃圾代收”,组织个代收垃圾团队,可以手机网上预约,上门收混合垃圾,由他们去分类再投放,明码标价一次收费多少元,首次注册使用还可以免费。城市里有些高端社区,高收入群体居多的话,还可以低价回收不少家电家具二手处理。对于一些上班996,下班宅的年轻人来说,这些可能除了点外卖,又多了一个找“垃圾代收”了。

第三,环保科技企业的商机来了

前几年就有个小兄弟总是给我介绍,说他们几个人合伙开了个公司专门经营垃圾分类所需的家庭和社区设备用具,比如分类式垃圾桶、垃圾袋、垃圾箱等等,让我帮忙给联系推广点业务。一些环保科技企业,还可以利用生化技术,设计制造一些小型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利用生物分解技术对家里的厨余垃圾进行二次处理,既无异味,还可以用来浇花施肥,肯定是居家神器。而这种东西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在日本、德国等垃圾分类实施更早、更严格的国家早就有了。

以上机遇和挑战,各位石家庄的市民朋友,都准备好了吗?

有一句广告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垃圾多了就不美好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