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都會對孩子的一些需求進行滿足。比如說,男孩子小時候手裏都會有的汽車玩具,女孩子手中永遠保持笑容的芭比娃娃。這些童年玩具伴隨着他們成長,記錄着他們的心路歷程。

但很多孩子童年時期的玩具不是自己真正想買的,而是看到別人擁有,自己也想要。果果就是其中特別想要別人手中同款玩具的一位。

果果從小就對各種新奇事物感興趣,尤其是身邊很多小夥伴手中的玩具更是會讓果果十分留意。從果果三歲開始,便經常向自己的媽媽谷麗要各種玩具。谷麗對孩子也比較寵愛,在孩子一開始要玩具的時候,總是會無條件滿足他的要求。

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谷麗發現果果要玩具的次數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頻繁。有一次,小區裏有個男孩的奶奶給孩子買了一輛兒童汽車,小男孩坐到汽車中,在小區裏也引來了同齡孩子羨慕的眼光。果果看見了,便和谷麗說:“媽媽,我也想要那個兒童汽車。你給我買好不好。”

谷麗聽到果果的訴求,想到家中果果的兒童汽車和自行車已經有三四輛了,便一口拒絕道:“不可以。你已經有很多輛了。”果果意識到媽媽對自己已經不再有求必應了,便開始在地上撒潑打滾。谷麗哄了好一會才平息了這場“鬧劇”。

其實,果果不是特例。當孩子看到同齡人所擁有的東西時,他們都會有與生俱來的從衆心理和羨慕心理,自己會在心裏想:“爲什麼他能有的東西我就不能有?”在這樣的心理操縱下,他們就會跟父母提出各種要求。父母此時對於孩子各種因爲羨慕而引發的消費需求是需要有正確回應的。

那麼,父母如何回應纔是正確的呢?

1、一味地拒絕和答應不是長久之計

我們剛說到,孩子的這些需求是因爲羨慕心理而引發的。有些家長也存在着攀比心理,認爲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便一味地滿足孩子需求;而有的家長則是因爲知道這種需求是如何發生的,不等孩子把話說完就直接給予拒絕。

這絕對的肯定和否定肯定會存在誤區。一味地支持會讓孩子的需求變得膨脹而不切實際;一味地反對則會讓孩子喪失對正常需求的表達。所以,一味地拒絕和支持都不是長久之計。

2、懂得糾正孩子不合理的需求

上文提到,“一味地拒絕和答應不是長久之計”。那麼,真的遇到不合理需求時,我們更加希望的是家長朋友能夠懂得糾正孩子的不合理需求。如何糾正呢?

家長朋友們當遇到孩子不合理的需求時,我們希望家長能夠看到這些需求背後是否含有家庭問題?比如說,孩子特別想去遊樂園,但是他是不是更想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懂得糾正不合理需求,明白孩子的真正所需,及時地將孩子三觀正確樹立,纔是負責的父母。

結語:希望父母面對孩子一些不合理需求時能夠做出正確的回應。負責任的父母是能夠懂得將孩子心中真正所缺失的東西填補回來,而不是一味地拒絕和答應孩子物質上的需求。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