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朝鮮戰爭爆發 蔣介石企圖派國民黨軍參戰 被美拒絕)

1950年6月25日拂曉,朝鮮戰爭爆發。當這一震驚世界的消息傳到臺北時,剛剛復職3個多月的“總統”蔣介石正在用早餐。“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將自漢城的一些零星混亂的情況簡單彙總之後,報告給蔣介石。中午,蔣介石在陽明山“總統”官邸召集緊急軍政會議。出席人員有:“行政院長”陳誠、“國防部長”俞大維、“外交部長”葉公超、參謀總長周至柔、陸軍總司令孫立人、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何應欽,以及蔣經國、彭孟緝、桂永清等。

會議作出決定,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地區自6月26日零時起,全面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實行宵禁,停止三軍官兵的休假,加強對臺灣海峽和大陸沿海的海空巡邏。蔣介石還於當天致電南朝鮮總統李承晚,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慰問。聲稱“貴我兩國,立場相同”,表示相信南朝鮮在李承晚“賢明領導下,必能獲得最後勝利”。當晚10時,蔣介石接到了駐南朝鮮“大使"邵毓麟較爲系統的戰況報告,半小時後,又接到了第二份報告。

朝鮮戰爭爆發 蔣介石企圖派國民黨軍參戰 被美拒絕

美國對朝鮮戰局和遠東局勢予以了高度關注。美國遠東軍司令兼駐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在徵得國防部長約翰遜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上將的同意後,於6月25日連夜派出以費德爾爲組長的“駐臺灣軍事聯絡組”,並致電蔣介石詢問,在確保臺灣安全的前提下,能否派一個軍的部隊,馳援南朝鮮?

次日,蔣介石與費德爾就臺灣安全及援助南朝鮮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蔣介石在會談中表示,擬派第52軍(軍長劉玉章,下轄第2師、第25師,另附第13師)共3.3萬人,經空中和海上運赴朝鮮戰場。陸軍總司令孫立人於27日下午,召集第52軍主要指揮官開會,傳達了蔣介石關於調動該軍赴朝作戰的指示,其主要內容如下:

朝鮮戰爭爆發 蔣介石企圖派國民黨軍參戰 被美拒絕

1.基於對“大韓民國”的義務和共同利益的需要,決定派遣第52軍前往增援。該軍應於兩日內完成一切作戰準備,並先以1個團集中於松山機場待命出發。2.爲適應第52軍赴朝作戰的需要,決定對該軍主要幹部作必要調整:第2師師長郭永、第25師師長李有洪昇任副軍長,軍參謀長侯程達調任第2師師長,第25師副師長何志浩升任師長,高雄守備區參謀長王楚英調任第52軍參謀長。3.第52軍到達朝鮮戰場後應受麥克阿瑟將軍直接指揮,並受他派駐南朝鮮的代表節制。

4.特派“國防部”副部長侯騰、陸軍總部作戰署署長陳麓華及侯程達、王楚英4人組成“先遣參謀團”,請美軍聯絡組派人員陪同,飛往釜山,同美、韓雙方商定第52軍參戰的有關事宜。5.空軍總部應準備空運第52軍1個先遣團赴朝鮮戰場的運輸機及護航機羣;海軍總部應速調集運輸第52軍赴朝所需的船艦,並應組織強有力的護航艦隊;聯勤總部應立即向第52軍提供軍需物資,要求補給到連;“國防部”應向第52軍補充所需的技術人員和作戰官兵、政工幹部等。

朝鮮戰爭爆發 蔣介石企圖派國民黨軍參戰 被美拒絕

蔣介石於6月28日密電邵毓麟:“決定先以陸軍三個師,運輸機20架,援助韓國”,“即希分別通知麥帥及李總統”。與此同時,蔣介石命令臺灣駐美“大使"顧維鈞,向美國國務院送交了一份備忘錄,內稱:“願意供給適合於平原或山地作戰的,富有作戰經驗的部隊一個軍約3萬3千名,用於南朝鮮,以擊退北朝鮮的武裝進攻。這些部隊攜帶着自己手中最優良的裝備。爲運輸這些部隊,將供給C-46式運輸機20架,必要時,並給予相當數量的空軍掩護。如果這些部隊要經海路運輸,也能夠供給相當數量海軍護航。這些部隊可以在5天之中準備就緒,候命待發。”

然而,蔣介石援助南朝鮮的滿腔熱情卻被美國政府潑了一盆冷水。華盛頓內部對此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見。國防部長約翰遜和總統杜魯門支持蔣介石出兵,國務卿艾奇遜則堅決反對。艾奇遜擔心臺灣出兵南朝鮮,會引起新中國介入朝鮮戰爭;同時,他對蔣介石軍隊的裝備和戰鬥力也缺乏信心。已經表示承認新中國的英國,不願與國民黨軍隊爲伍,共同作戰。這也是影響杜魯門支持蔣介石出兵計劃的一個重要原因。最終,杜魯門採納了艾奇遜的意見,婉拒了蔣介石出兵朝鮮的計劃。

朝鮮戰爭爆發 蔣介石企圖派國民黨軍參戰 被美拒絕

6月30日,杜魯門派國務院駐東京麥克阿瑟總部的政治顧問西博爾德前往臺灣進行解釋。蔣介石派遣第52軍赴朝作戰之事,遂被擱置起來。之後,隨着朝鮮戰局的變化,麥克阿瑟和克拉克曾與1950年11月和1952年5月,兩次商請蔣介石派第52軍赴朝鮮參戰,但都因爲美國政府出於對戰爭進一步擴大的擔心以及英國的堅決反對而作罷。

蔣介石派兵參與朝鮮戰爭的圖謀,其實質是解放戰爭的繼續和延伸,蔣介石試圖利用朝鮮戰爭反攻倒算,在中國大陸恢復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這一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企圖,註定是不能得逞的!

蔣介石唯一回大陸祭祖的孫子,跪在墓前道出心酸5個字,不久離世 (來源:~)

張雷 本文來源:叨叨歷史 作者:南疆烽煙正十年 責任編輯:張雷_NB1601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