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把自己當做珍珠, 就時時有怕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做泥土吧, 讓衆人把你踩成一條路。"——魯黎《泥土》每個人都必然要經歷生老病死,或早或晚,結局都是一樣的。我們要經歷人生的高潮時刻,也要經歷人生低谷的時刻,最後都淪爲一堆黃土,什麼都不帶着來,也什麼都不帶着走。中國古人就有着落葉歸根,尊敬先人的思想。但是屍體其實自古以來都被認爲是不吉利、恐怖的東西,所以一般人的工作很少自願去與屍體打交道。但是就有一些工作,是要與屍體打交道的。神祕的長江撈屍人,一年撈起數十具遺體,感嘆找不到接班人。撈屍人這個職業一般都是伴隨着水邊而出現,尤其是那些因爲自然原因,極出現屍體順流而下被阻擋在某處的這種地方。


陽邏是武漢江段打撈浮屍的第一道關口。這裏有個急流,並且還有石頭阻擋,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大漩渦,非常容易出現屍體被捲入這個漩渦的現象,所以在陽邏就有着撈屍人這個職業。在上個世紀的1971年,陳陽喜剛滿20歲,在陽邏的一家染織廠,負責漂染的工作,也是這一年,他被拉攏成爲一名撈屍人。這位拉攏他的老人名叫丁東生,曾是清末年間慈善組織“培心善堂”的一員,這個慈善組織主要負責的事情就是打撈和安置在江中遇難的死者,已經持續了百年有餘。當時丁東生之所以找到他,是因爲丁東生年歲已大,漸漸覺得做這個工作太過喫力,需要尋找一個接班人,於是這才找到了陳陽喜。長時間泡在水裏的屍體都會變形,面部身體都會腫脹。陳陽喜第一次到打撈現場,看到屍體的樣貌後感到非常的恐懼,不敢上前,甚至害怕的好幾天喫不好睡不好。但是畢竟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適應能力強,心裏也坦蕩,在跟着師傅丁東生去了幾次現場後,慢慢的適應了,也克服了恐懼心理,慢慢的也開始敢於觸摸屍體了。

就這樣過了幾年的時間,陳陽喜的心理素質已經完全的鍛煉出來了,對於撈屍工作的流程也已經詳細的掌握。老師傅丁東生在看到他能夠獨當一面後,隨着年齡大了,體力不行,就隱退了,從此以後陳陽喜就成爲了培心善堂的唯一繼承人。神祕的長江撈屍人,一年撈起數十具遺體。陳陽喜已經撈了數百具屍體,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數量在不斷的增加。陳陽喜經過這麼多年的撈屍工作,已經打撈過許多的屍體,見慣了死亡,但是他並沒有麻木,一直保持着小心翼翼的打撈,對於浮在江中的屍體,一般都是先用繩子套住,然後緩緩的拖到岸邊。如果使用鉤子就極有可能損害死者的肌膚,所以一般情況下,陳陽喜儘量不用鉤子,這是對死者的尊重。如果情況非常的複雜,無法用繩子的時候,這時候陳陽喜就用鉤子,冬天的時候儘量勾住死者的衣服,夏天則是勾住死者的手腕過着腳腕。而且在這行裏有着重要的行規,那就是好好送死者一程,這也是陳陽喜唯一能夠給死者和家屬的體面,也是對屍體的尊重。

但是不少人都對撈屍三緘其口,陽邏當地也是有着“屍不沾船”的規矩,所以鮮少有漁民願意借給陳陽喜船隻幫助陳陽喜撈屍,即使偶爾有人同意了,也是禁止屍身碰到船隻的,倘若不小心碰到了,那麼還要在船上燒紙船來祛晦氣。儘管從事這行困難重重,但是陳陽喜看到屍體就會進行打撈,不管屍體有沒有認領都會撈,這也是對死者的尊重,死者爲大。早先對於無人認領的屍體,陳陽喜會先進行一番登記,穿的什麼衣服,有什麼樣的特徵,然後進行埋葬安置,倘若有家屬來認領,便是用汽油焚燒屍體,將骨灰盒包好給死者家人,現在都是就是拉到殯儀館進行火化。做這行雖然說是有報酬,但是能夠得到多少全看家屬的心意,遇到家庭困難的也就作罷了。陳陽喜從來不會主動的開口找死者家人要錢,用陳陽喜的話說就是不能掙死人的錢。

陳陽喜從事這個行業多年,當然也遇到過沒有辦法打撈上來的屍體,這其實讓陳陽喜心裏非常的難受。其實按理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萬一打撈上來無人認領,陳陽喜還需要進行登記,然後埋葬。但是陳陽喜並不這麼想,他說撈不上來都是因爲打撈的難度太大,無法打撈上來。其中一次就是屍體夾在上萬噸鐵船的螺旋槳和船身之間,根本打撈不上來。人死後都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爲安,不能以完整的樣貌離開已經痛惜,還以那種難受的姿勢卡在中間,生命就此定格,可能直到屍體變成白骨,才能脫離出來,長眠於江底。令陳陽喜非常觸動的不止這一次,還有一次,是去打撈兩個相約一起投江的初中女孩子,兩個人一個浮在表面,一個已經沉入江中。兩個尚且還小的女孩子,本該有着美好的未來的,但是生命就此戛然而止。

陳陽喜已經69歲了,妻子起初對他的職業態度並不明確,沒有表達支持,也沒有表達反對,只是像大多數人一樣,擔心因爲他的工作讓家裏變得晦氣。直到有一次,妻子的看法被改變了。死者家人到陳陽喜家中表達感謝,讓妻子明白了陳陽喜工作的意義何在,也讓她明白了爲什麼陳陽喜堅持了這麼多年。街坊鄰居對他的工作也沒有什麼避諱,都知道他是做什麼的,而且也都認爲他做的事是在做好事,做善事。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已經從業50年的陳陽喜也有了當初他師傅丁東生的擔憂,感嘆找不到接班人,但是他又不能讓培心善堂在他的手裏結束,一旦從他的手裏結束了,那些沉溺在江中的死者也都無法安息了。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陳陽喜也找到了自己的接班人,再幹幾年,等他的徒弟能夠獨當一面的時候他就隱退。陳陽喜不信鬼神,但是非常的尊重死者,大家生前都是一樣的人,也終將面臨着死亡,所以死者都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每個行業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沒有必要說哪個行業好,哪個行業壞,每個行業都是平等的,正是撈屍人的存在,才使得那麼多沉溺在江中的屍體得到了安息,家人也得到了撫慰。馮惟敏《玉抱肚·贈趙金燕》曲:琵琶輕掃動人憐,須信行行出狀元。參考資料:《玉抱肚·贈趙金燕》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