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梧的身材、黑黝黝的皮肤,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干起事来雷厉风行!他就是桃源县广电行业的一名老兵——茶庵铺镇老广播员彭建国同志。今年57岁的他是一名老共产党员,1985年从原沈阳军区退伍回乡,1987年作为一名广播员被应聘到了乡镇从事广播工作。这一干就是30多年,期间他担任乡镇广播电视(文化)站站长23年,工作敬业、思想坚定、为人朴实,这是乡镇领导、同事们对他的评价与肯定,而他的一言一行却始终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见证了全县广电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他积极乐观,工作中不仅尝尽了酸甜苦辣,同时也享受到了广电工作给他带来的无尽乐趣。工作中虽然有苦有累,但他对广电事业的信心与干劲却始终如一。八十年代修广播,他是全县广播维修技术的标兵,也是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先进代表;九十年代发展有线电视,他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借钱投资建网络,并成为全县网络建设最大、用户发展最多、维修服务最好的经营业主;近些年来,他又先后从事乡镇文化建设、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等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广播坏了,他亲自爬杆维修,遇有紧急情况,他更是那个冲在最前面的人。

2015年6月2日上午10时许,沅水夷望溪上游因暴雨而突发特大洪水,中午时分洪水流经茶庵铺区域,境内水位急骤上涨,沅水沿溪快速倒灌,多个村、组受到洪水威胁,随时都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紧急关头,他第一时间冲向镇政府的广播机房,并熟练的打开全镇广播“村村响”系统,迅速播发了洪灾预警的紧急通知。通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全镇共疏散灾区群众1.03万人,成功避免了一次较大的洪涝灾害,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2016年8月,该镇太平铺村突发山林大火,他又火速开启全镇应急广播系统,积极呼吁和动员群众上山灭火,200多名群众听到广播通知后立即作出反应,并迅速奔赴现场扑灭了大火。

今年疫情期间,他每天利用广播“村村响”系统进行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喇叭坏了,他亲自爬上电线杆自己维修;终端收扩机有故障,他协助县级广播维修人员及时处理。节假日期间,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每年实施的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茶庵铺镇是全县任务最多、也是任务完成最快的乡镇。为确保民心工程落到实处,他主动给镇政府领导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全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实行了惠民帮扶政策,并把惠民工程变成了文化产业扶贫。

几年以来,共有1100套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发放、安装到了贫困户的家中。该镇木旺溪村朱洞界组黄新立居住在偏远山区,村级公路离他家还有3公里多的山路,因道路崎岖,给他家安装“户户通”设备来回只能依靠步行。当他跋山涉水、背着设备和安装工具满头大汗到达他家时,户主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你真不愧是一名出色的退伍军人,有坚强的毅力和健壮的体魄,辛辛苦苦为我们贫困户送来了温暖,感谢党和政府!

为确保农户家中的设备天天通、长期通,他尽量做到随叫随到,无论刮风和下雨,哪里的设备有故障,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安装、调试、维修实行一站式服务,确保每个家庭看好电视、听好广播。

据统计,从“村村通”到“户户通”工程建设,全镇共有3060个家庭享受到了这项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

几十年如一日,如今快到退休年龄的他还始终坚守在广电工作的岗位上,默默地履行着我是一名退伍兵、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或许有些人还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但他坦言:“今后还将一如既往、继续前行,尽自己的能力搞好每一项工作”。他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勇挑重担,凡事迎难而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军人扎实的工作作风延续到了今天,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农村广电事业建设与发展,成为全县广电行业名副其实的排头兵、佼佼者。

通讯员:桃源县文旅广体局 张明新

编审:蒋岚、山川、童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