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近期京津冀等地雷電頻繁 雷電如何產生?如何防範?專家解讀來了

進入夏季,強對流天氣趨於活躍,昨天(2日),北京、天津、河北、黑龍江、吉林等多地都出現了密集的雷電。

昨天,北京、天津、河北、黑龍江、吉林等多地發佈了雷電預警信號,部分地區閃電密集,一時間天空被照亮。北京上空出現巨大的雷雨雲砧,閃電穿梭其中,十分壯觀,有的地方閃電持續了一個小時。 

中央氣象臺強天氣預報中心副主任 藍渝:在北京的中部地區,有一塊特別強的孤立的對流單體,自西向東掃過北京的中部地區,它發展得非常劇烈和旺盛,而且它移動的速度非常快,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雲內之間的閃電,還有云地之間的閃電過程。這次對流雲,它還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強的對流單體,它發生的時間是傍晚到夜間這個時段了,背景的自然光相對來說暗一些,所以它發生的就更加耀眼,那麼北京這一塊“七下八上”,正好是北京的強對流高發的一個時段,是一種正常的天氣現象。

每年6月至8月強對流天氣活躍

專家介紹,每年6到8月都是我國強對流天氣最爲活躍的時段,特別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這段時間,北方主雨季開啓,強對流天氣更加頻繁,對此,中央氣象臺近日連續發佈了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 

中央氣象臺強天氣預報中心副主任 藍渝:這是我們的24小時的強對流天氣的監測圖,那麼截止到3日早上8點的話,在東北地區和四川盆地南部的話,是強對流多發的一個地帶,那麼都發生了比較密集的短時強降水還有風雹的天氣。 

根據氣象部門預報,4日到6日,受強對流系統過境影響,華北地區還將迎來一次雷電、大風甚至短時強降雨過程。

夏季雷電多發 雷電如何產生

夏季是雷電的多發季節,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龍捲,那麼,雷電是如何產生的呢?

雷電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雲中水滴、冰晶和霰粒在重力和強烈上升氣流共同作用下,不斷髮生碰撞摩擦而產生電荷。雲的上部一般以正電荷爲主,下部以負電荷爲主,相應地,雲下方的地面就會攜帶正電荷。 

正電荷和負電荷集中的部位之間會產生電位差,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發生放電,形成我們看到的閃電。放電過程中,閃電通道中溫度驟增,使空氣體積急劇膨脹,從而產生衝擊波,發出我們所聽到的雷鳴。大部分的放電現象發生在單一雲層內部,稱爲雲內閃。也有發生在兩個雲層之間的放電,稱爲雲際閃。大約有20%的放電,發生在雲底和地面之間,稱爲雲地閃。 

中央氣象臺強天氣預報中心副主任 藍渝:雲內的閃電要遠遠多於雲地的閃電,大家肉眼可見的,更多看的應該是雲內的閃電,相對來說雲地之間的閃電它是更強的一種閃電現象,那麼這個可能是會對我們人身跟財產造成直接傷害。

如何判斷雷電在靠近還是遠離

發生在雲底和地面之間的“雲地閃”會對人們產生直接傷害。那麼,雷電發生時,如何判斷雷電是在靠近還是遠離?又該如何防範呢?

當雷電發生時,由於光速比聲速快得多,我們幾乎在同一時刻就可以看閃電,但聽到的雷聲卻有些許滯後。

據此,如果將看見閃電和聽見雷聲之間間隔的秒數除以3,就可以估算出雷電發生處距離自己大概的公里數。 

例如,時間間隔3秒,表示雷電發生在離自己約1公里左右的地方。只要留意每次聽到雷聲與看見閃電的時間間隔變化,就可以判斷雷暴是逐漸靠近還是遠離。 

雷電產生的高溫、猛烈的衝擊波以及強烈的電磁輻射等物理效應,使其能在瞬間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常常會造成人員傷亡,擊毀建築物、供配電系統、通信設備,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中斷,引起森林火災等。 

在雷電發生時,我們需要注意:在室外,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活動;應儘快進入有防雷裝置的建築物、金屬頂棚的車輛內躲避;不宜靠近高壓電線和孤立的高樓、大樹、路燈、廣告牌等;不宜在曠野打雨傘,扛釣魚竿等金屬物體;不宜使用手機。在室內,應關閉門窗阻止球形閃電進入;不宜使用太陽能淋浴設備以及電器,避免觸摸金屬管道,遠離建築物外牆和電氣設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