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第一个开幕的A级车展,本以销售任务为主的成都车展肩负起了车企更多品牌、技术层面的发布和宣传,尤其在新产品的推介上,各家车企不遗余力,使尽浑身解数。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燃油车动力方面,在愈发严格的排放法规和燃料消耗限值政策的“夹击”下,自主品牌的中高端产品开始以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主要配置,有些高端产品更是配装了3.0T涡轮增压发动机,反倒是合资品牌的主销产品以中小排量为主,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是主打力量。

自主品牌青睐大排量发动机

在本届成都车展上,包括长城汽车、一汽红旗、北汽在内的多家自主品牌发布或公布了配装3.0T或更大排量发动机的产品,其中BJ80换装3.0T V6发动机,BJ90配装3.0T V6、4.0T V8两款发动机,红旗H9配装2.0T、3.0T两款发动机,长城汽车的全尺寸皮卡及WEY品牌亮相的“坦克300”,也将配装3.0T V6发动机。不难看出,在各种法规的“合围”之下,自主中高端产品仍然没有放弃“大排量之梦”。“这与自主品牌向外资品牌发起挑战有很大的关系。”资深汽车专家唐志军表示,“中国消费者对发动机的认识是从缸体数开始的,从V12到双缸,缸体数越多就代表产品越高端。”

“事实上,近年来自主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确实有所提升,得益于中国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年轻消费群体成为主力,汽车产品不再像过去一样只通过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来衡量。”唐志军表示,自主品牌在电子配置方面的全面提升,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也与外资品牌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但当外资品牌补齐了电子配置的短板之后,如今自主品牌产品的优势没有了,市占率也比前几年有所下滑。”唐志军认为,前几年自主品牌之所以以电子配置的差异化赢得市场,一方面是由于电子配置的门槛不高,通过采购即可获得,另一方面是自主车企对消费者的需求更了解,对车机软件的调整更迅速、准确,使得自主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确实占据较大优势。

“但电子配置是车辆上最不值钱的配置,两三年间的迭代就已翻天覆地。自主品牌想要提高自身品牌力和产品力,对发动机的提升是一个重要抓手。”唐志军认为,自主车企配装大排量发动机产品,虽然与法规“背道而驰”,在市场层面来看其实是“背水一战”。“大排量发动机对很多消费者来说是有意义的,至少在消费者认知中,大排量汽车就意味着高端。自主品牌走到今天确实具备了品牌基础,配装更大排量发动机已经到了时间点。”唐志军说。

错位竞争依旧是主要战术

从市场层面来看,配装大排量发动机的自主产品或许有着更大的“生存”空间。从目前市场来看,在20万~30万元区间内能够提供3.0T排量发动机的外资产品并不多,这恰好给自主品牌提供了另一片待挖掘的市场“蓝海”。

“在紧凑型车市场,尤其是紧凑型轿车市场,几乎完全受外资品牌主导,包括目前自主紧凑型SUV也受到外资品牌挤压,正是因为产品同质化过于严重。同样排量的发动机、同样的科技化配置、同样的空间感,竞品之间很难拉开价格差。所以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几乎被逼到了尽头。”一位行业专家对记者表示,今年乘用车销量受影响最大的是10万元以下的产品,而10万元左右产品的销量开始向头部企业的“拳头”产品集中,20万元以上的产品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少。“这就好比自主品牌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开始向30万元价位冲击的原因一样,因为这一价位区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大家还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他认为,配装大排量发动机的自主产品进入20万元区间后,竞争压力反倒小了不少。

该行业专家认为,配装大排量发动机的自主产品势必能够赢得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虽然‘坦克300’还没有发布具体产品细节,但其出众的设计和参数情况已经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此前在哈弗H9上便已经有不少人提出了对3.0T发动机车型的期待,所以只要定价合理,配装3.0T发动机的自主产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些优势。”他认为,在接下来的比拼中,3.0T涡轮增压发动机尤其是使用自行研发的大排量发动机产品,对自主车企品牌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发动机代表着一家企业的研发能力、软件匹配能力和技术实力,如果配装3.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不错,无论是对产品还是对品牌都能达到双赢的结果。”该业内人士说。

这种说法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近期,记者在个人朋友圈发布了几次关于“坦克300”的相关内容后,一些朋友表现出对这款产品的浓厚兴趣,表示有意愿购买一款3.0T发动机的硬派产品,并且不排斥自主品牌,与以往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反应有所区别。

外资大排量为啥少了

在本届成都车展上,外资品牌大都推出2.0L排量以下的发动机车型,其中以奔驰GLA的1.3T发动机、别克昂科威S的2.0T可变缸发动机车型最为典型。

为平衡法规要求、大部分消费者需求以及自身盈利的多方面关系,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主销车型大都是小排量产品,而大排量产品往往用在溢价能力更高的高端产品上,比如此次发布的宝马4系、全新一代路虎卫士等。客观而言,自主品牌20万元以上的产品不会成为销量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所以不太会受到燃油消耗量限值的影响,对品牌力提升有需求的自主品牌因此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同。但对外资品牌来说,在20万~50万元之间提供大排量产品,一方面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很可能让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大排量车型,而难以完成对燃料消耗限值等法规的要求。

“从这个层面来说,这确实给了自主品牌一定的机会,在当前智能化、网联化还具备一定优势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如果再把3.0T发动机产品做出些名堂,会进入到20万元以上的市场环境,不敢说能否抢夺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但对其形成压力是毋庸置疑的。”上述行业专家表示,对自主品牌来说新的市场“蓝海”或许就在眼前,但除了发动机之外,产品的差异化和自身特征应该更加明显,避免像紧凑型SUV一样进入同质化竞争状态。

喜欢请点亮“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