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先後攻滅“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後,建立起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的多民族王朝——大秦帝國。

統一之後,秦王嬴政認爲自己功績超過遠古時代的“三皇五帝”,乃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 於是,嬴政便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嬴政也就被後世稱爲秦始皇。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並不是一個安分地守在都城裏治國的帝王,他在統一天下後,在短暫的十二年的執政生涯中,有過五次大規模的出巡,並最終死在了第五次出巡的路上。

我們也都知道熟悉秦始皇東巡的故事,他東巡泰山,入海求仙,尋求長生不老之藥,雖然沒有成功,卻也爲歷史留下不少的佳話故事。

可是,你知道嗎,秦始皇稱帝后,第一次出巡的路線選擇的卻是秦帝國的西北之地。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

這條記載,說明秦始皇首次出巡去的是咸陽以西的西北邊陲之地。當時從秦帝國都城咸陽通向西方有兩條大路:一條沿涇水河谷西行,一條沿渭水河谷而至洮河流域,再往西就通向西域,即後世所稱的“河西走廊”。

秦始皇當時就是由咸陽出發,沿通向洮河河谷的大路到達渭水發源地隴西郡,又沿涇水至北地郡(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在今甘肅慶陽市西南),直達涇水上游的雞頭山(位於今甘肅慶陽市鎮原縣開邊鎮),過回中(今陝西隴縣西北),然後返回咸陽。

那麼,秦始皇首次出巡爲何選擇了當時人煙稀少的戎、狄之地呢?

戎、狄的稱謂最早來自於周代,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自稱華夏,把華夏周圍四方的各種族人,分別稱爲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別於華夏。

要探討秦帝國與戎、狄的關係,我們就要繼續往前說一下了。西周時的秦人首領秦非子因給周王室養馬有功,於公元前905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治都於秦邑(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秦”成了他們的族稱,史稱“嬴秦”。

周幽王時期,犬、戎部族攻入鎬京,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因功正式被封爲諸侯國。自此,秦國成爲周朝的諸侯大國。

由於秦國的封地在西陲,因而在東周初年,秦國立國之初即與周圍的十多個西戎小國爭戰不休,雙方互有損傷。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在連續兩次東進之路被晉國所擊敗後,又掉頭西進,對西戎發起連續進攻,俘虜十餘個諸王,隴山以西諸戎兵敗如山倒,從此西戎之患徹底解決,中原以西的廣闊土地遂成爲秦國的轄域。

秦穆公雖然稱霸西戎,爲秦國解決了西戎之患,但是,那時的秦國威儀遠不如秦始皇稱帝之時。

因此,秦始皇在剛剛完成統一大業,在邊境上的戰鬥還尚未結束之際,就急匆匆來到西北邊陲的戎、狄之地,向這裏遷徙不定的“戎”、“狄”等部族,展示大秦帝國的國威,甚至將大秦帝國的國威傳向更遠的西域。

本文參考自:《西域春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