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萌娃被媽媽指責後,本以爲媽媽不愛她了,於是“表忠心”萌翻網友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有時候難免會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而一旦情緒爆發,父母難免會對孩子口不擇言,說出一些不好聽的話語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語言暴力”。

前段時間,有網友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視頻。視頻中的小女孩一邊刷牙,一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看到媽媽進來了,趕緊收拾好情緒,對媽媽“表忠心”:“媽媽我心裏只有你一個人,你是我最好的媽媽。”接着還不忘道歉:“我在和你之前說的話都是不該說的。”說完之後,還不忘用眼神偷瞄着媽媽的反應,讓人看了很是心疼。

網友們看完這段視頻之後,紛紛評論:

網友A:小孩子心思很單純的,有時候你無意中說的一句話,她就真的以爲你討厭她了。

網友B:寶寶真的好委屈啊,所以做父母的在教育小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啊。

網友C:和孩子的溝通特別重要,這麼好的孩子多懂事啊。

的確,在很多時候,父母無意間的一句話語,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在往他的心上“扎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絲毫不亞於身體暴力。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如何界定語言暴力呢?

其實,語言暴力不僅僅是指辱罵孩子,其中還包括詆譭、嘲笑甚至是拒絕與孩子交流。就好比,當孩子做不出來題目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用“你怎麼這麼笨”諸如此類的話語,去貶低孩子的自尊心,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真的以爲,他是個愚笨的人,繼而自信心下降,甚至開始變得自卑。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夠避免語言暴力呢?

1、 降低聲調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通過提高音量的方式,來達到震懾孩子的效果,但是這麼做的話,不但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自己也很容易情緒失控,最後兩人針鋒相對,誰也不讓誰,根本就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因此,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父母應該適當地降低音量,平復好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夠更好地接受你提出的意見。

2、 措辭要注意

即便自己已經處於極端憤怒的狀態,父母在說出每一句話語之前,都還是要思索再三,想想自己的措辭是否合適,會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等等。儘量將對話的重點放在這件事情上,而不是隻顧着評判孩子的對錯。

3、向孩子說出你的期望

當然,拒絕使用語言暴力,並不代表着不能批評孩子,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有義務將他們的錯誤行爲給糾正過來。所以,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應該適時地向孩子說出你的期望,以及爲什麼這樣做的原因。只有孩子明確了你的要求和底線,纔不會一錯再錯。

總的說來,優秀的父母,往往都會“嘴下留情”,知道什麼該說,知道什麼不該說,而不是隻顧着發泄自己的情緒,這種高情商、會說話的父母,才更容易取得孩子的尊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