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當前,一場旨在保護與修復母親河生態的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正在進行。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做好長江流域禁捕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長江流域禁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保護長江母親河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爲全局計、爲子孫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決策。

“根據中央總體部署,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經按期實現全面禁捕,明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行爲期10年的禁捕。目前,各地已累計退捕漁船近8萬艘,漁民近10萬人,上海、江西、雲南等省市已提前完成退捕或將退捕漁船提前封存。”近日,在國務院例行政策吹風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表示。

目標明確、任務具體、措施有力

“長江禁捕退捕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一項關鍵舉措,是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突破口和工作着力點,對推動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于康震說。

爲此,2019年年初,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聯合發佈《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我用兩句話來描述:在332個保護區已經於今年1月1日起率先全面禁捕的基礎上,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退捕任務,做好退捕漁民的安置保障,確保明年1月1日起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以及大型通江湖泊等重點水域實行10年禁捕,堅決打贏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于康震說。

但是,各省(市)工作進展還不平衡,一些地方在建檔立卡、漁船退捕處置、漁民轉產安置、執法監督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地方非法捕撈問題還較爲突出,出現了團伙化、鏈條化苗頭,按期完成任務面臨很大壓力。

在此背景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做好長江流域禁捕有關工作的通知》,並轉發了農業農村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分別牽頭制定的3個實施方案。

“《通知》主要提出了六個方面的要求,明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舉措,目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具體,措施更加有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二是強化轉產安置。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四是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五是加大市場清查力度。六是加強考覈檢查。”于康震說。

科技支撐長江禁捕退捕及長江保護

“當前,受經濟科技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的限制,許多影響長江生態環境的因素在短期內還難以徹底消除,有的還將長期存在。”于康震說。

那麼,科技如何在禁漁及長江保護中發揮支撐作用?

“一是發揮執法監管輔助功能,起到替代人工的作用,就像道路上的監控探頭,可以有效地對違規行爲進行記錄,這樣就不需要那麼多執法人員到現場執法,降低執法監管成本。二是起到基礎資料收集的作用,利用相關技術收集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的本底資料,比如河流實時的水文和水質信息,還有江豚等水生生物的遷徙活動情況等,這些資料對於水生生物保護的相關研究工作至關重要。”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資源養護處處長羅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除了禁漁,還有哪些拯救長江水生生物的手段?

羅剛介紹,保護長江水生生物的手段和措施還包括增殖放流、設置人工魚巢(礁)、棲息地修復、江河連通、水生生物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瀕危物種人工繁育,以及禁止違規挖沙、築壩等涉水工程。還有水利工程的生態調度等,特別是在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一定要儘可能減少,因爲一些水利工程會阻斷魚類洄游,導致魚類不能繁殖,如果一定要修建,也要配套建過魚通道或其他過魚設施。

以證定船、以船定人、一證一檔

長江禁捕退捕直接關係到近30萬漁民的生計保障,是一項涉及到沿江10多萬合法持證漁船、幾十萬捕撈漁民羣衆的重大政策安排。

“前期,我們組織沿江各省市對退捕漁船漁民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今年3月份我們又組織開展了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經過抽查發現,現在有些地方還存在建檔立卡不規範、對象識別不精準、公開公示不到位等問題,填報的一些漁民漁船信息數據還沒有做到準確全面,沒有真正實現精準對接到船、到戶、到人。”于康震說。

根據《通知》要求,目前各地正在按照“以證定船、以船定人、一證一檔”的原則,組織縣鄉幹部實行包村聯戶,對退捕漁船漁民進行再排查、再識別,查漏補缺,逐戶確認,全面覈查證書編號、作業水域、家庭情況、就業意願等基本情況,及時按規定進行公開公示,由縣鄉村的負責人簽字背書、逐級上報,對建檔立卡的信息數據負責。

“8月1日以後,我們將鎖定各地上報的漁船漁民有關信息,這些基數鎖定後將作爲落實補償資金、轉產安置、社會保障、後續幫扶、驗收考覈等後續一系列工作的基本依據,做到應退盡退、應保盡保,不漏一船、不落一戶。”于康震表示。

7月23日,記者從農業農村部召開的長江禁捕退捕建檔立卡工作專項督查彙報會上獲悉,近期,農業農村部已對長江禁捕退捕工作開展了專項督查,派出13個工作組,分赴沿江10省市瞭解各地建檔立卡等工作推進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