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和孩子谈论生死?这里有一份建议

澎湃号·湃客“懂点心理学”专栏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师生撰写,内容聚焦时事热点,科普生活知识,涉及亲子教育、家庭关系、职场之道等诸多方面。将心理学应用于日常,让生活更加精彩。

撰文/ 潘晓红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

运营/ 杨晓

在工作实践中,我经常需要帮助处理家庭教育和孩子发展的问题,经常感到在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的不通畅:家长通常只想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而没有和孩子建立连接;父母没有听见孩子的内在情绪,处于情绪激发中的孩子也不想听父母的表达。如果家长的表达不能被孩子听见、内化,那么不管家长有多么的好心、爱心,有多么好的经验技能,都不能被孩子接受到。

前苏联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家维果斯基,特别强调语言在儿童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认为,语言是我们社会和心理世界之间的主要桥梁,是“思维工具”。人们用语言组织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得信息,表达自己经历、情感,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他认为语言的核心目的是“交流,社会接触和影响周围的人。”[1]

图/ unsplash

1 什么样的交流——聊天,能让儿童成长呢?

首先, 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建立良好对话关系的前提是,有温和的情绪基调;有共情;有响应。换言之,聊天的气氛必须和谐,情绪平和愉悦,信息流动自然,没有攻击和防御,也没有指责和怨恨。 “有共情”的通俗说法就是“你懂我!”古人说“白首如新,倾盖如故”就是有无共情的两个极端情况。有些人一辈子都不能彼此理解,有些人见一次就引为知己。所谓 “有响应”是指在对话过程中有积极的应答,而不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比如,在聊天的过程中,有人在看电视、玩手机、对问题的反应是“嗯”“什么”等无意义的回应。这个不是响应,最简单的响应是以更清晰的方式重复对方的问题,比如“你的意思是说……,对吗?”然后再给予自己的观点。

第二,在对话过程中,引入成长因素。不管是聊什么,家长都可以引入任何自己希望引入的因素。比如,通过问问题引导孩子,发散思维、解决问题、建立学习策略、增强自我意识等等。在接下来的话题中,我将示范如何进行“指向成长的聊天”。

2 和孩子聊生命和存在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问这个问题——“你干什么要把我生下来?”“是你把我生下来的,现在又责怪我不争气,天天说人家家的孩子好,有本事你不要把我生下来。”“一点也不公平,你都没有问过我,就把我生下来了,让我这么难过。”“都怪你,你不要生我就好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问题里有很多不满,甚至有些家长也会说“早知道你这样不乖,还不如当初不要生下你。”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回答,那么,如何让回答变得具有成长指向呢?

图/ unsplash

首先,不能处于情绪激发得状态, 要找一个心平气和的时间,比较轻松地探讨这个问题。

孩子:“妈妈,你干什么要把我生下来,你都没有问过我是不是同意,就把我给生下来了。”

(注释:这类问题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有可能会问,幼小的孩子可能是好奇,大一点的孩子可能觉得生活/学习有诸多不如意,也可能是一时激愤问出来。)

妈妈:“因为我想做妈妈呀!人长大了,就会想要体验不同的角色,比如,我本来是姥姥的女儿,嗯,我知道了做女儿的感觉。后来和你爸爸结婚,我做了你爸爸的妻子,感觉不错,就想,我可以生个孩子做妈妈,应该感觉也不错,就生了你。”

(注释:心平气和的探讨,向孩子呈现生命中不同阶段的角色。)

孩子:“可是,你没有问过我是不是愿意被生下来呀!”

(注释:或者孩子会问一些困惑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比如:“你想做妈妈就把我生下来了呀?”)

妈妈:“是呀,那个时候还没有你呢。在我身体里有一些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长大,变成一个宝宝,那个时候我想做妈妈,就决定让自己身体里的一个细胞长大,变成一个宝宝。我那个时候想,要做一个好妈妈,好好培养这个宝宝。后来就把你生下来了,我和爸爸都很高兴,你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想把你培养成一个棒棒的宝宝。”

孩子:“可是,你还是没有问过我呀!如果你不生我,我就不会要做那么多的作业,好难过呀!”

妈妈:“嗯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你,我想我可以决定自己的身体,就把你生下来了。那个时候觉得你就是我,我可以为自己的身体做决定。后来,你慢慢长大了,我也慢慢发现,你不是我,你是你自己,你有自己的想法,你是一个独立的人,十几年以后,你会成长为和我一样的大人,你有你的想法,有自己做事的方式,长大了会有自己的生活,那个时候你可能也会想要做妈妈/爸爸。”

(注释:指向成长的关键是引入个体独立的概念,引导孩子为自己负责任。)

孩子:“可是,我还小。”

(注释:低年龄的孩子通常这个时候会有一些不安,因为他还不能也不敢独立,当家长引入独立的概念时,孩子会开始退缩,觉得自己无法为自己责任。接下来需要更多鼓励。

图/ unsplash

或者孩子会说:“我才不想做妈妈呢。”这个时家长可以采取延迟的策略,“是嘛?嗯嗯,现在不想,等你长你长大了,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不管你怎么想,都是你的决定,只要是你自己想要决定的,都可以。”

(注释:在对话中贯穿——自己的决定权,当然也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人孩子逐渐内化独立的概念。)

在儿童成长中, “延迟策略”是非常好的策略,不必急于下结论,也传递给孩子不用着急,很多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得到解决。在指向成长的亲子对话中,会经常用到。而且在使用延迟策略时,还是要指向成长,比如“3岁的时候还不会自己穿衣服,现在不要穿得太好哦!” “7岁的时候你还不敢一个人乘公交车呢,现在让你乘飞机都大概敢吧!”等等诸如此类,让孩子看到自己能力的增长,成长的力量。

妈妈:“是呀,是呀!我们小朋友还小呢,妈妈爸爸和你一样也是从小长大的呢。在你长大的过程中,妈妈和爸爸一直会陪着你的,帮助你长本事。你会学会很多东西,慢慢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变成有本事的大人。你上次还说你长大要做科学家呢,还记得吗?你学好本事就可以自己决定要做什么了,不会像现在一样总要提醒你,管着你,你会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现在你还没有掌握方法来管理自己,所以需要老师、爸爸妈妈来帮助你。”

(注释:根据孩子的年龄可以讨论诸如学习、自我管理、自律以及未来发展的问题。)

图/ unsplash

妈妈:“还有啊,你呢,天生就是一个小孩儿,知道怎么做个孩子。妈妈和爸爸不是天生的妈妈和爸爸,所以有时候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做个合格的爸爸和妈妈,但是我们知道大人是怎么样的,知道社会需要什么的人,所以我们有时候比较着急,恨不得你明天就长好了本事。我们会努力让你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长大,尽量不着急,你也要努力学好本事哦。”

孩子:“到那个时候,你和爸爸是不是就像姥姥和姥爷一样变老了!”

(注释:有些孩子会问到关于生命和存在的意义,以及死亡,如果涉及到类似的问题,不能让话题戛然而止,需要做进一步的引导。)

妈妈:“是的,所有人都会慢慢长大,慢慢变老的。等你长大了,有些人就会不在了,太奶奶会很老的,会死掉的。但是你看爷爷、爸爸和大伯都还在呢,还有你,你们都是太奶奶的延续。你看,这个地球这个世界存在了好多好多年,人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了好多好多年,就是因为我们人类不 断生孩子,孩子会长大,生生不息,要是大家都不生孩子,地球上就没有人类了。你知道远古时期,那个时候可能没有语言文字,没有衣服,也没有好用的工具,都是人慢慢创造出来的,每个人都努力长本事,都可能创造什么,慢慢我们人类就比其他动物活得更好,现在有汽车、有空调有好多你喜欢的东西。我们人类厉害吧!”

孩子:“嗯,我长大了,你们就会死吗?”

妈妈:“要等你老了,我想我们才会死吧,我好好吃饭,锻炼,让身体棒棒的。那个时候你已经是很有本事的人了,你照顾我们,会努力陪伴你的孩子长大,到我和爸爸很老的时候会高兴放心地离开。”

(注释: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决定谈话的深度。关于生命和存在每个家庭可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总体指向应该强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图/ unsplash

“指向成长的沟通”的核心是通过心平气和的沟通,和孩子交流信息,提供更多开放性的思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价值观,促进孩子的思考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苏)列维·谢苗诺维奇·维果斯基(Lev Semenovich Vygotsky)著;李维译.思维与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