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时,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没有什么记忆,也没有恐惧。2008年亲历了512地震时,开始对生命有了感悟。2020年疫情来袭,这一次感受更多的是恐惧与焦虑,每天早上醒来每一件事就是看看疫情情况。看着地图上一块一块标红,整个城市安静的可怕,就像白天抽走了光线、夜晚抽走了人声。

2月3日,单位通知复工了,心中满是愤怒,怒发文章批判成都应该延迟复工,提前复工是在增加感染的压力,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应援。网上关于成都应该2月9日复工的呼声铺天盖地,但等来的还是各企业自行决定。

我所在的行业属于苦逼的物流行业,连续14天去生产线支援,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夜幕降临才下班,平时车水马龙八车道仿佛是我一个人专用车道。

领导甚至嘲笑:“地震来了,你们一动不动,一个疫情,你们却怕成这个样子,搞不懂你们四川人。”

而我的内心满是焦虑,害怕去上班,害怕去干活,害怕那些来支援的人中,有病毒携带着,害怕自己被感染。而这些焦虑的背后,引发我对人生的另一份思考。

家中两个人,一个天天上班累成狗,一个在家已经闲出了霉。大家都在思考,这个疫情带给了我们什么,大家都在焦虑。他看着自己逐渐干瘪的钱包,以及日益增加的负债,还有连续三周发来的延迟复工的通知,他开始渴望工作,期待上班。

疫情仿佛让我们的生命失去了“抵抗力”,只剩下焦虑。同事半夜给我发消息,我想辞职,不想干了,太累了。她说:我不知道自己会死在哪一天,我想出去走一走,天天上班,挣钱。或许以后真的是钱、娃儿、老公都是别人的,只有坟墓是自己的。

面对这一切,我突然语塞,竟然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话可以安慰她。大家都生活在恐慌之中,而我看到最为恐慌的并不是那些年轻刚出社会的小孩子,而是我们这群即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我夹在中间,感到自己很突兀,中年人我算不上,刚出社会的青年,我也不是。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划到哪一类去?

一起支援的大叔后悔年前没有让老婆从美国回来,现在想回来,却回不来。疫情,把所有人堵在家门口,却不能找开家的大门。

是啊,生命在这种大灾大难面前,总是显得多么的脆弱、多么的不堪。焦虑的时候,甚至不敢打开新闻认真看一篇关于疫情的文章,害怕去看那些疫情背后的故事。喜欢历史的我知道,每一次天灾,总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换来平安。明末的鼠疫,清初的天花,欧洲的黑死病,这些可怕的病毒才是真正看不见的杀手,杀人于无形。

真正令人感到恐惧的,并不是疫情本身,疫情再可怕,众志诚城,这个难关,我们也能渡过。而令人感到害怕的是人的焦虑,是生命的无常。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关于辞职这个问题,我曾经见过最好的答案是,你的钱是否够你不工作连续生活6个月,而不降生活质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就可以裸辞了。这6月个的生活费存款就是我们最后的“底裤”,而此次退潮后,却无数人感叹,再不开工就没有钱吃饭了,比疫情更可怕的,原来是没饭吃。

而我很庆幸,自己不属于那一类没饭吃的人,并不是因为我有存够6个月的生活费。而是我在不出门的时候,还可以靠着自己手中的那支笔,换取一点微薄的收入,以保证自己能够活得有尊严。

以前不能理解父母说的那句,不要负债太多,还是要存点钱。总觉得是他们胆子太小,难怪他们混了一辈子也是穷人。而这一次,却发现父母辈总结出来的经验反而是真理,面对这次恐慌,最不怕的反而是我父母这种平时胆子很小的人,他的存款够他吃上3-5年,冰箱里满满的食物,让他们不担心,即使半月不出门,也不断粮。这或许就是老一辈人最简单最朴实的过日子的方法,丰年存粮以备灾荒。

年轻人的恐慌仿佛都和钱有关,这次仿佛真的理解了,巴菲特说的那句,不要负债的真谛。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