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這是宋代詩人陸游在《隴頭水》中感嘆自己報國無路的詩句。一旦國逢大難,其實各個領域的愛國者都是戰士,不一定是在對陣殺敵的戰場上,就是在科學界,也是一樣,科學家們爲了保住祖國的科研成果,同樣可以化身爲戰士去拼搏。

衆所周知,諾貝爾獎於1901年首次頒發,至今已有119年的歷史。其中,我國共有2位獲獎人,還有7位外籍華人曾獲此殊榮。現在大多數人印象中,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是李政道和楊振寧。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早在1936年,第一位中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應該誕生了。

▲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舊照

01

這位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叫做趙忠堯,美國原子彈研製的理論基礎便來源於趙忠堯30年代的研究成果。趙忠堯後來又爲中國的核物理學和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趙忠堯被人們稱爲中國核物理鼻祖,曾培養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楊振寧,兩彈一星功臣朱光亞、鄧稼先等知名科學家,可謂桃李天下。

1950年,趙忠堯從美國歸來時,美國一位官員認爲趙忠堯“一個人抵得上五個師”,隨即以各種辦法阻撓他回國,幸好得到了學術界的各方聲援以及國內的積極營救。終於在1951年,趙忠堯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趙忠堯舊照

趙忠堯在18歲的時候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這所學校就是東南大學的前身。由於趙忠堯學業出衆,對學習認真誠懇,當時在東南大學任教的著名物理學家葉企孫教授便將他留作助教,隨後葉企孫教授又帶着工作學習都很出色的趙忠堯一起去了清華大學。1923年,趙忠堯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成爲了著名物理學家密里根的學生。1930年,趙忠堯在實驗中首次觀察到正負電子對的湮滅輻射。

然而在1936年對正電子的發現頒獎時,得主卡爾·大衛·安德森卻表示他的研究成果離不開趙忠堯之前所發現的現象。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任愛克斯朋也表示:“趙忠堯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

▲諾貝爾獎獎章

02

1931年,趙忠堯曾經到卡文迪許實驗室與物理學巨星盧瑟福一起工作過。沒過多久,趙忠堯回到了清華大學組建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趙忠堯開始在清華大學一邊進行科研,一邊教授學生。這種日子對科學家來說非常合適,然而,日本人發動了侵略攻入北平,當時並不在北平城內的趙忠堯並沒有按照清華老師們的統一安排前往雲南,而是偷偷地潛回了北平,找到了好友梁思成家裏。

梁思成夫婦已經收拾好了行李,準備第二天就離開北平南下。而趙忠堯特意來找到梁思成,其實是想請梁思成開車載他到清華一趟,他要去拿回一樣東西。是什麼樣重要的東西值得趙忠堯如此大費周章要去拿回來呢?那是50ml鐳,是盧瑟福博士給他的饋贈。這個東西如果被日本人獲取,趙忠堯肯定不會原諒自己。

▲梁思成與林徽因舊照

梁思成獲知事情始末之後,立即開着車一路狂奔向清華園,經過一番周折,趙忠堯終於拿回了被保護好的鐳。梁思成本來想讓趙忠堯跟他夫婦二人一同南下,但是趙忠堯考慮到自己身上的東西和梁思成夫婦的名氣可能會互相拖累對方,爲了大家能更加安全地上路,所以最終二人還是決定分頭出發。

03

趙忠堯的目的地是長沙,他下定決定一定要將手裏的這點鐳保住並送到安全的地方。便如宋代文天祥在《揚子江》中所言:“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趙忠堯一路上爲了躲避各種盤查,不得不化妝成爲難民。他用一個鹹菜罈子將被鉛瓶保護起來的鐳僞裝好,隨時拎在手中。爲了儘量避開風險,趙忠堯儘量選擇晚上趕路,可以想象這一路趙忠堯是喫盡了苦頭,他的行李幾乎已經全部都丟光了,只剩下了手裏拎着的那個鹹菜壇。

▲趙忠堯老年照片

在和梁思成分手的一個多月後,清華大學在長沙設置的臨時報到處出現了個一手拄着柺杖,一手拎着個鹹菜壇的乞丐。這個乞丐跟工作人員說,他想要找梅校長,保安以爲他精神不正常,正要驅趕他。正在這個時候,梅貽琦校長路過門口,他認出了已經面目全非的趙忠堯,一時熱淚盈眶。

結語

科學家的頭腦和毅力就是他們最好的武器。他們腦子裏的知識的確可以抵得上千軍萬馬,在祖國的安全受到威脅時,他們也一樣是在拼死戰鬥的戰士。直到如今,我們的科學家依舊在自己的領域“衝鋒陷陣”,推動我國的科技創新,他們值得我們最衷心的尊敬。

參考資料:

《隴頭水》

《揚子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