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始纳入世界体系。欧风美雨巧面而来,酿娘抢路的中国也逐渐步入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中国现代化起步晩、阻力重,但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成果仍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和改革魄力的开明官僚支持推动下,清末民初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成果显著。山东省,战略形胜特别重要,位于沿海北洋防卫前哨,南北交通便利,是拱卫京畿的口户,同时是近代中外文明冲突前沿W及传统儒家和道家文化堡垒,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袁世凯执掌山东,由此山东局势转危为安,顺应历史大势,逐渐开启早期现代化的历程。

山东自然、人文地理区位

山东,中国的一个圣省。其区域沿革各代不尽相同,但主体并未有大的改变,在此所论山东省,务清末民初的山东省,该省包有禹贡九州中的青(泰山东方及东化方)、究(泰山西方及西北方)二州,和豫州(泰山西南方,济宁、曹州间,原属豫州)、徐州(泰山南方,巧水流域,原属徐州)的一部分。山东的自然条件可谓得天之时、据地之利。"山东与河北河南江苏为邻,突出于黄海潮海之间,踞水路之要冲,为南北之枢纽,气候优良,人口繁庶,±地肥沃,交通便利,论农业则无辜繁殖,百树咸宜;论矿产则金、银、铜、铁、铅、金刚石、重晶石、釉石等悉备,各种煤矿之蕴量亦丰;论工业则虽纲、草帽鞭、发纲、±布、毛毯、缠织物、粗磁器、火柴、油、酒等之制造,散见于各县;至临海之H面。则又渔盐充斥,久负盛名,故自古至今,山东均推为富庶之区。"山东是沿海要区,海防重地,路上交通便利,沟通南北,承接中原。气候适宜,地形多样,"山东存山地、河川、丘陵、平原、盆地、海岸等地形,各地形区交通状况不一。产业经营的方式亦有差异。惟大体而论,除泰、鲁、巧山块造成交通阻隔、黄河易酿水患之外,其他地形多有利于现代化的发展。或纵非有利,亦无大害。

山东地区向来为人口众多,传统经济W农业为主,工商业比重较小。至民国初年,山东农业人口仍占80%左右。@山东又素W"齐鲁文明之邦"、"孔孟之乡"闻名于世,有五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是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发源地。自没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是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敲口砖。道家是中国本土民间文化的代表,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山东得此之便,成为中华人文渊费之地,古圣先贤辈出。

一个地区的自然、人文区位条件对此地民性有深远影响。山东整个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人们多依附于±地,又为孔孟故±,受儒学熏染,易形成安王重迁、性格保守、忌禅改革的性格,百姓好学、尚礼,有一种本±文化的优越感,对外来文化多排斥。咸丰十年(I860年)英国来华传教±韦廉臣遍游山东,认为山东人民尚礼而虚假,好奇而排外,性格善良,但有些贪婪。?韦廉臣的认识不尽全面合理,但其作为一个旁观者和饱受西方现代文明熏陶的传教壬,也可提供一个认识的侧面。在一些山东地方志里也有类似的表述。厚重的传统往往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阻碍。

近代以来山东地区的中外冲突

早在鸦片战争前夕的道光十五年(183日年),英国船只就驶入刘公岛,窥伺山东,山东奉命巡防拦截。@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坚船利炮敲打着古老传统中国的大口,战场主要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北方未受太大波及。但和其他北方沿海各省一样,山东沿海地区也曾有数十艘英船游戈停泊,气氛紧张,奉命戒备。鸦片战争并没有把古老的中国打疼打醒,在签订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属条约和其他一系列条约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又回到了战争前的"歌舞升平",好像战争从未发生过。就这样,在犹豫徘徊中中国近代来的历史耽误了将近二十年,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才开始醒悟。

战胜却仍被轻视的英国,咸丰六年(1856年)卷±重来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联合后来加入的法国,英法联军自东南沿海北上直捣黄龙,攻陷北京。"咸丰十年(1860),英法陷北京,沿海骚动,福山戒严。"@作为拱卫京畿的山东,自然会受到冲击,战争期间,英法频繁派船只闯入山东海域甚至派兵登陆,咸丰十年(巧60年),法国出兵烟台,作为进攻京津的基地和中转站。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战败,签巧《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些条约对山东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开放烟台为通商口岸和允许外国传教±自由传教。烟台通商为西方经济进入山东打开了方便之口,同时也为中国传统经济形态的转变提供了一种契机。允许传教±自由传教直接助推了本已存在的传教活动,使西方传教势力快速发展,为后来的民教冲突埋下了伏笔。时间稍稍提前,在中国的广西发生金田起义,接着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席卷全国,各地起而响应,持续十余载。山东地区受到太平天国北伐军和捻军的直接冲击,十九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山东农民运动异常高涨,社会动乱不安。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冲击,似乎让清政府惊醒,直接参与对抗太平天国运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开始认识到中西差距,体会到西方文明的威力,兴起一股兴办洋务的热潮,近代W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艰难起步。

山东第一次较严重地直接遭受外国武力攻击是在甲午战争期间。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侵占朝鲜,接着攻陷迁东半岛的旅顺港。甲午战争进入到第王阶段,日军沿旅顺港南下,海军两万余兵力在威海卫W东的龙须岛登陆,接着,荣成、文登、宁海等先后失守,威海卫城沦陷,北洋舰队被日军海陆合围,成为瓷中之整,黄海决战,失败自是理中应有么意。至此,清政府惨淡经营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本盘踞占领威海达两年有余。甲午一役,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起步的洋务运动失败,同时也预示着新一轮现代化建设的展开。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剧,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狂潮以德国侵占胶州湾为开端。德国飘舰胶州由来已久,光绪二十王年十月(1897年11月)爆发的巨野教案,是德国寻找已久的机会,两个德国传教士在山东巨野县被杀,德国遂W此为借口,武力侵占胶州湾,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条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端:胶澳租借",德国获得租借胶州湾及附近陆地99年的权力;"第二端:铁路、矿物等事","第H端;山东全省办事之法",此两端使德国取得了在山东修筑铁路、开挖矿产和承办各项工程的优先权。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趁此机会,借口均势,向清政府要求租借威海卫,7月1日签订《中英议租威海卫专约》,规定:英国租借威海卫的年限为二十五年;威海港湾十英里范围内,除威海城外,均属稚借地:牟平W东至成山角北海岸及附近地区,英国均可修筑炮台和驻化军队。至此,山东的两个优良港湾都落入西方列强之手,山东乃至全国局势日趋紧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