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人们所做的卫生防护措施,如居家隔离、勤洗手、饮食卫生等,不仅对新冠病毒,对一些其他具有传染性的细菌、病毒同样可以起到防护作用。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发现这个时期内感冒、腹泻的病人明显减少了。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突然出现腹泻,特别是老年朋友,需要警惕是一些“大病”的先兆。

腹泻对老人的危害非常大

对于多数人来说,腹泻并非一种急症,出现腹泻症状后要“回忆”一下自己的饮食、旅行史,询问一下一起用餐的朋友是否出现同样的症状。如果症状不严重且没有高风险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充分地补充液体,比如喝稀释的果汁,或者口服补液盐,维持营养即可。大部分急性腹泻,甚至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就可以自愈。如果出现了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口渴、头晕等,则需要进行静脉补液。

但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如果突然出现腹泻一定要警惕,以防因此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为不少老年朋友会伴发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腹泻导致水分丢失,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变得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此外,腹泻还会流失钠、钾、钙等元素,导致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并引发心律紊乱,这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尤为不利。

腹泻或为心梗的预警信号

腹泻会诱发心梗,而有的心梗也会出现腹泻的先兆。很多人都知道,心梗的典型表现是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但有统计显示,约30%的急性心梗患者,会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这是因为心脏所处的位置在胸骨后,疼痛时易误认为是上腹痛。同时,心脏神经疼痛在医学上属于内脏痛,它的特点就是定位不精确,容易影响周围的胃肠,从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的老年朋友原来就合并有消化道疾病,比如胃肠道疾病、胰腺炎、胆囊炎等,经常会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容易放松警惕,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心梗“腹泻”有什么特点

消化系统所致的腹痛、腹泻,多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胀、反酸、烧心、嗳气、打嗝等,这个季节常见的腹泻往往有不洁饮食史,比如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喝了太凉的啤酒等。

如果腹痛是因为情绪激动、劳累、体力活动后出现,同时没有上述伴随症状,却伴有出冷汗、虚汗、胸闷、气短甚至晕厥时,一定要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必须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镇定地保持平卧,不要自行就医。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如果从发病到疏通血管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有冠心病病史或有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出现腹泻不要忙着吃药

很多人出现腹泻就忙着吃止泻药,这是一种误区。即便是吃坏了东西“闹肚子”,也不应该盲目吃止泻药,特别是老年朋友。一般来说,如果病因明确,一天腹泻不超过3次,不必急着吃止泻药,甚至消炎药,适当多喝些水,吃点粥,补充淡盐水。

对于容易发生心梗的高危人群来说,平时的预防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定要按照医嘱服药,包括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有需要者应定期检查。

(2)平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清晨,可以选择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

(3)避免生气、发脾气,以免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稳定情绪,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情。

(4)及时补充水分,这一点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重要。建议老年朋友每天早晨起床后,少量多次饮用一大杯水,以补充夜晚的失水量。

(5)保证大便通畅,平时适当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在如厕下蹲或站起时要放慢动作,以防体位快速改变加重心脏负荷。

(6)合理使用空调,但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不要一味贪凉。饮食也是如此,一些冷饮、啤酒、冰西瓜、冰糕等,容易诱发冠脉痉挛,导致心梗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