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展示”之五

在聊城市,伴随着各级“退役军人之家”一起“长大”的,还有各级从2019年8月1日起设立的“老兵工作室”,到今天不到一年的时间,“老兵工作室”设立范围已覆盖8个县(市、区)、137个乡镇(街道)、122个城乡社区的服务中心(站),已有560余名老兵志愿者申请加入到“老兵工作室”队伍中来,志愿者们春风化雨般为战友提供政策宣传、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等服务,说兵事、聊家事、化心结、顺心气,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镜头 01:当好法规政策的宣传员,政策讲透心自安

地点:高唐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老兵工作室”

当值:“一等功臣”徐希芳

“一等功臣”徐希芳(右)和退役军人谈心

“你好,我想问一下,我父亲当年过继给我二爷爷了,为什么就不能享受烈士子女待遇呢?”7月6日上午,正在“老兵工作室”值班的徐希芳迎来了一位中年人,咨询优抚待遇问题。

笑脸迎、问声好、让个座、倒杯水,徐希芳听服务对象慢慢道来。

原来,来者姓陈,其二爷爷在当年参加抗战光荣牺牲后,因为没有子女,其父亲被过继给二爷爷,但是现在没能享受烈士老年子女待遇。

了解情况后,徐希芳迅速咨询了有关业务科室,并查阅了有关资料,根据《关于他人给烈士过继的子女能否持证的答复》(民办函〔2004〕236号),给陈先生进行了解答:“他人给烈士过继的子女,与烈士没有建立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因此不能作为烈士子女对待,也不能作为烈士证明书的持证人,不能享受烈士老年子女待遇。”

了解了有关政策,服务也很暖心,陈先生满意的离开。

镜头 02:当好诉求传递的联络员,尽职尽责多奉献

地点:莘县大张家镇“老兵工作室”

当值:“兵支书”吕敬新

吕敬新疫情防控期间给外出村民测体温

莘县大张家镇安楼村党支部书记吕敬新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个“热心肠”,平时就爱往镇上的“老兵工作室”跑,把战友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尽心竭力,帮办助办。疫情期间,村里因为防疫需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统一采购蔬菜食品,考虑村里有的老兵年纪大了,容易忘事,他坚持每天主动打一个电话,问一问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吕敬新很细心,今年大年初四早上,他注意到村里老兵、五保户张大爷没有打电话让帮着买菜,打电话也没接,就急忙跑到他的家里,发现老人已突发脑溢血晕倒在地上,他迅速拨打120把老人送到医院,他每天晚上亲自在医院守护,一守就是半个月。白天忙村里的事,晚上去照顾病人,村里的党员想去轮班替换他,都让吕敬新以防控疫情不让乱跑为由给拒绝了。

村里的老兵因为有吕敬新这么好的“联络员”而感到心里特踏实。

镜头 03:当好心理情绪的疏导员,疏通心理一身轻

地点:聊城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老兵工作室”

当值:“学雷锋标兵”倪西群

倪西群与退役军人亲切聊天

倪西群,始终牵挂着战友们的大事小情,把帮助老兵融入社会作为份内事。

6月底的一天,他在服务中心大厅里遇到刚刚退役的王建立,聊天中了解到,王建立非常担心在部队摸爬滚打若干年,退役后能否适应地方工作,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岗位。因此,心里比较焦虑,多次出现难以入眠的情况。

倪西群知道,王建立的心情是大多数退伍军人的普遍心理,但若不及时进行调节,可能丧失发展信心和动力,果断热情地把王建立邀请到工作室。

“你知道吗?聊城有800多位退伍军人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大多数干得很好。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经过数年部队的磨炼,无论是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工作经验还是能力、意志、情感、性格等心理素质都比较过硬,完全可以适应社会大环境、符合社会各行业需求的最高标准。”倪西群告诉王建立,一定要有信心,同时放宽心态,在地方工作与在部队工作一样,只要敢拼敢为、尽心尽力,一样都可以把工作做好。

通过半天的沟通,王建立信心满满的离开了工作室。

后记

请老兵协助做好谈心调解工作,融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使各级服务中心(站)有了“兵味”,通过“老兵问题、老兵化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贴心式服务,用战友情为党委政府分忧、为退役军人解难,提升了服务保障工作的温度和细腻度,进一步营造出“家”的氛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