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從手工耿的爆火開始,各大視頻平臺上出現了許多的手作類賬號,他們通過展示自己的才藝,製作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豔的作品,吸引力不少的粉絲和流量。那麼,手作類賬號爲什麼這麼火呢?這類視頻又該如何變現呢?本文作者就爲我們分析了手作類賬號的突圍之術。

手作類紅人,點亮生活的小美好。提到抖音上的能工巧匠,最先躍入大家腦海的是誰?

是“發明界的泥石流”手工耿?還是“山村魯班大師”山村小杰?亦或者是“繪畫界的寶藏女孩”趙小黎?

這些賬號內容大多以技藝展示爲主,用充滿奇思妙想的創意和化腐朽爲神奇的精湛技藝給用戶“本以爲是青銅,沒想到是個王者”的觀看體驗。

我們可以看到這類賬號一般都是有人物出鏡的,因爲他們需要通過立人設、講故事來豐滿賬號;並利用內容對用戶感知的滿足感來建設賬號影響力,從而向上衝擊他們商業化的主要目標——品牌方。

而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手作類賬號,並非是這些動輒百萬粉絲的頭肩部大號,而是更垂直、更細分、更“質樸”、更“平民化”,並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的“個人小號”。

在抖音上,有許多重度垂直的手作類賬號,細分在各個領域。如:香薰蠟燭、手工皁、古風飾品、滴膠擺件、手機殼、黏土手辦等等。

這些賬號大多體量不大,但卻擁有着非常高粘性的用戶,且沉澱有忠實的粉絲私域流量,並伴隨着大量的下單與復購。

這類手工製作大多工藝難度低、起步成本也低,是很多手工愛好者無負擔居家創業的不二選擇。因此,短時間內這類手作羣體在抖音迅速擴大,並湧現出了很多高品質賬號。

那麼在抖音,這類個人小b賬號如何利用抖音流量攫取財富?如何沉澱私域流量並轉化?這些賬號的運作模式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呢?

一、小圈層狂歡,抓住最精準的TA

古風漢服、lolita、編織、創意手工,這些看似很小衆的興趣,其實背後有着非常剛需、忠實的用戶。

他們需要一個生根發芽的土壤,需要一個“自嗨”的舞臺。而抖音,正給了這些小衆愛好者相知相識的機會。

首先就手作類賬號而言,抖音4億日活,年輕化的用戶生態,聚合了大量各式興趣的內容消費者。在這裏“大浪淘沙”,不管是從泛興趣用戶積累還是精準用戶沉澱而言都更便捷高效。

短視頻“短平快”的內容屬性更是大大方便了這類賬號的對外展示,在這裏可以粗放收割也可以精耕細作,可視化內容降低了內容生產成本;但又提高了產品展示效率,讓邊看邊買、“自動化收割”成爲可能。

除此之外,視頻發佈的標籤機制也大大方便了內容的“投其所好”。

在內容發佈時適度添加相關話題標籤,不僅增加了被用戶主動搜索到的幾率,而且億級體量的話題池也方便了興趣用戶注意力的彙集和發散,給了內容更多被看到的可能。

如:lolita相關的內容可以添加#lo、#lo娘、#lolita等多重話題標籤,總有一個能被用戶鎖定。

而對於興趣用戶而言,抖音的沉浸式內容體驗及算法分發邏輯,讓有需求的用戶能快速找到感興趣的內容。

當你點贊或關注了某一類視頻或賬號,近期抖音feed流就會像“炸了窩”一樣推給你大量相似內容,這種體驗大家應該不陌生吧。在這樣的內容環境下,你需要做的就只是篩選。

所以,通過內容及賬號運營手段,手作類賬號能快速聚合並沉澱到一定量的興趣用戶;再進一步向站外引流,組成同好粉絲羣,一起討論交流沉澱私域,並完成對手作商品的售賣變現。

這一套流程看似環環相扣,但實則受限於產能及圈層體量。

手作類賬號的粉絲數大多在5位數左右,所以他們的目標並非打造賬號向上影響品牌,而是通過內容擴張輻射範圍,找到並深度激活小圈層用戶。

二、上帝視角:看手作賬號內容力量

在卡思數據的後臺我們收到過很多手作類內容創作者的提問,如“古風配飾類賬號在製作內容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同樣是做滴膠,爲什麼我的賬號就是不漲粉呢?”等等。

在廣泛觀察過平臺上的同類賬號內容後卡思數據發現,手作類內容面臨以下3點問題:

  1. 內容同質化嚴重;
  2. 賬號個性化亮點不突出;
  3. 沒有持續吸引用戶關注的抓力。

爲此,卡思數據針對不同賬號發展階段需求提出以下三個注意事項。

1. 第一步:強化內容質感,吸引泛興趣用戶

對這類用戶的吸粉關鍵在於內容質感。

大多數手作賬號就是以工作臺爲背景,對製作過程進行簡單剪輯後,草草配音後上傳影片。這類內容往往不考慮光影、拍攝角度及配音質量等因素,拍出的成品寫實度有餘但精緻感不足。

對於垂類忠粉來說,這樣的內容或許透露着匠人氣息;但對於可能並不瞭解該領域的泛興趣用戶,無法讓他們停下來看看,就將導致你的內容在初篩時就過濾掉大部分潛在用戶了。

因此,對於手作類賬號來說,高品質的內容呈現就是打開用戶視野的敲門磚。所以爲內容增添質感,選用整潔背景,柔性燈光,並配合清爽高級的視頻風格,對第一步擴大泛興趣用戶至關重要。

2. 第二步:提煉亮點,套牢精準用戶

亮點提煉其實就是找到你視頻內容中的“killing part”,對於每日做着相同繁瑣工作的手作者來說,從製作到成品的每一步可能都平平無奇。但想要抓住用戶的注意力,就是要以“上帝視角”俯瞰全局,找到最吸引人的那一點。

如賬號@七禾,她是抖音上比較早開啓手作記錄類短視頻的賬號。

卡思數據注意到,@七禾在賬號初期也嘗試過多種內容類型:如手繪、延時攝影、特效拍攝等等;直到一支24萬點贊視頻的橫空出世,七禾才確立了——切皁,這種內容呈現方式。

其實在網上通過切皁舒壓的視頻不少,大多是對市面上常見的香皂進行切割;整齊排布的切割線配合動作音收錄,可謂強迫症的福音。

而@七禾切皁視頻的爆火還另有幾點原因:

1) 獵奇

很多用戶從未看過手工皁切皁的過程,不管是脫模、切皁、還是產品最終的唯美展示,都給了用戶全新的內容體驗。

2)產品本身的美感

在評論區中很多人說“我還以爲是好喫的”、“看到最後都以爲是喫的”,產品本身高顏值在令人驚豔之餘讓用戶有了對接下來內容的更多期待。

3)治癒屬性

切皁給部分用戶帶來了視覺和聽覺上的滿足感,皁體與琴絃刀的摩擦聲,每一刀落定後琴絃的回彈聲,都具備十足的上癮性。

而且,看一款產品從無到有、從製作到切皁、從加印到晾曬打包,美好觀感下的治癒性也讓這種內容形式格外舒壓放鬆。

@七禾的首支切皁視頻爆火後,她很敏銳的抓住了這個用戶興趣點,之後的日常內容創作也大多以此爲主。初期視頻點贊過萬輕而易舉,也爲她累積了超63萬粉絲。

3. 第三步:給內容增加厚度,以長期留住用戶

手作類賬號內容的一大弊端就是內容單一,製作過程往往是換湯不換藥,久而久之勢必會迎來用戶對內容的疲憊期。

如何留住用戶,除了用社羣營銷不斷夯實關係,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忠粉外,內容層面的不斷推陳出新也非常關鍵。

從@七禾這個賬號就能看出用戶倦怠期的來臨:從19年7月5日第一支爆款視頻開始,@七禾的切皁視頻點贊數均在5萬上下;而到了19年底,視頻點贊過萬都比較困難了。

不管是平臺相似賬號越來越多導致分流、還是平臺流量重點轉移、或是賬號本身商業化運營手段的滯緩、亦或是用戶倦怠期的來臨,都加劇了賬號發展的疲軟。

賬號需要去挖掘一些新變量,爲內容增加厚度,積極引入新內容模式。嘗試不同的表現形式,在原本內容基礎上尋找突破口,以拓寬用戶視野,帶來不一樣的新鮮感。

如:手作配飾類賬號除了展示製作過程外,可以增加真人佩戴的部分,全套穿搭+妝容飾品,給用戶更場景化的使用體驗;也可配合泛娛樂小劇情類的內容展示,增加視頻可看性,有驚喜有懸念,讓內容不再只是爲“看貨”而生 。

三、多渠道變現:私域能量最大化

越來越多的手作愛好者發現了在抖音平臺手工藝變現的可能,“來抖音賺點辛苦錢”成爲了他們發短視頻的初衷。

那具體有哪些變現形式呢?

1. 產品售賣

直接售賣手作成品是此類賬號最常見的一種變現方式。

這種變現形式的好處在於自產自銷,自己本身就是產品製造方;把控生產製造、售賣議價的能力,自主性強。

並且能滿足用戶“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需求,如:可按照用戶給到的花樣、色系、元素製作。相比流水線生產的工業貨,這種“天下獨一份”的產品更受小衆消費者喜愛。

常見的售賣渠道有:

1)引流微信,沉澱私域

通過在賬號個人主頁介紹部分、或者通過私信引流用戶添加微信號等聯繫方式,將有意向購買的用戶添加到社交賬號,將粉絲沉澱到站外平臺,完成私域資產沉澱並轉化購買。

2)抖音小店銷售或引流至第三方購物平臺

這種變現模式對規模化生產的要求較高,因爲對於手作類商品來說,這類固定的SKU對商品統一性的要求更高,需要有一定產能滿足定量售賣,再加上用戶多有定製化需求,反而增加了溝通成本。

3)站內直播變現

這種方式既能通過與粉絲的互動增加粘性,又能對產品進行更極致展示,大大提升了變現效率;且直播的叫賣形式,很適合手作這種一品一件的商品,孤品拍賣式售賣更能刺激用戶踊躍下單。

2. 技能培訓

即收徒開班,直接將手工技術變現。

大多爲線上課程,有錄播課件也有類似網課的直播實時輔導答疑課程,價格在幾十到幾百元不等,還能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對製作工具、材料等的售賣。

這種變現方式幾乎零成本,只需要在日常製作過程中配音講解就可;但可能涉及到對課程框架的梳理和體系的搭建,需要投入的精力實則並不少,需要賬號認清自己是否有爲人師的能力,對每一位付費用戶負責。

相比於目前平臺上大量存在的編造故事騙流量的割韭菜營銷號,手作類賬號憑本事立身顯得骨氣了不少。

這些手作類賬號,即使體量小,即使工藝“糙”,但背後卻蘊藏着巨大的能量。

他們的出現不僅豐富了平臺內容生態,還給更多個人小作坊式的小b商戶提供了一個展示和變現的參考模板,讓流量播撒到更多用雙手創作價值的“普通人”身上。

作者:卡思數據,公衆號(ID:caasdata6)

本文由 @卡思數據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