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太刚则折,太柔则废。”

大意是说,过于刚硬就会折断,过于柔弱就没有用处。

为人处世便是如此。

人要善良,但也要如爱默生所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做人做事,善良没错,但要有分寸。

人生在世,要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但也要明白这个江湖的险恶。

人啊,别太大方了,好心有时被辜负,善良容易被践踏。

不是所有人,都能值得你的体谅和付出。

做人,别太傻,留下三分好给自己。

01CY故事

人,为什么寒心?

中国老话常说: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在人遇难求助时,适当的帮助,会得到他一辈子的感激;

但如果你给他的恩惠远远超过了当前这个困难,他便不觉得这难有什么了,反而会对你的帮助认为理所应当。

人性本就如此。

一个拾荒老人,无儿无女,长期以捡垃圾为生。

而老林,则一家开废品回收站的单身汉,也是无儿无女,看着老人挺可怜的,便决定资助老人。

于是他每个月给老人500块钱,作为老人的生活补助。

起先老人很是感动,每次把钱接过手都会深鞠一躬并含泪说谢谢,可时间一久老人便变得随意了。

每个月到点就来拿钱,拿了钱就走,以前的鞠躬谢也都没了,当然啦!老林也并不在意这些,只要老人健健康康就好。

可就在上个月,老林只给了老人200块钱。

老人便立马用质问的口气问老林;“以前不都是500?为什么这次只有200?”

老林说道:“我相了一个老伴,家里负担重了,以后不能再给你那么多了。”

老林以为自己的解释能换来老人的理解。

没想到,老人听后大怒:“你为什么拿着我的钱去相老伴,为什么?”

新闻看到这我很是气愤。

本来500元钱和200元钱,都是老林的善意和好心,不求回报,可却被老人当成了理所当然。

而老人也忘了,从头到尾老林并没有给予他金钱的义务。

《易经》上说:“日中则闭,月盈则食。”

太阳在正午时就会开始西斜,月亮到了最圆时就开始亏缺。

做人也是如此,对人太好,就是伤害的开始。

你的不断付出,只会让他习以为常。

一旦收回这份好,就会受到他的指责怒骂,甚至是恩将仇报。

对这样的人,越付出,越心寒。

因为他只懂索取,不知感恩;只会伤害,从不珍惜。

02CY故事

对一个人太好,你就输了

古语说:“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期望人帮助也不能过分讨好,帮助了人也不能态度随便。

做人,最重要的是分寸。

万事有“度”,过犹不及。对一个人太好,伤的是自己。

农民朱之文大衣哥自成名以来,就备受同村人的争议:

大衣哥出钱为村里铺路,却被村民喊作秀,还砸掉为他竖的功德碑。

来找他借钱的人越来越多,可还钱,却没有一个人提。

那他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让大家满意呢?

有人说:“之文赚了那么多钱,现在才花这么点就想要好?给俺们一人一个小轿车,再给一万块钱,再提他好!”

即便大衣哥让他们如愿以偿,难道就真能得个“好”吗?

不,不会的!

所以,才有了近日那人踹开他家大门,嘴里还嚣张地叫嚷着:“没事,他不敢管我!”

对一个人太好,你就输了。

你的每一次迁就让步,只会让小人得逞。

无独有偶

农村出生的赵丽颖,因童年生活艰苦,即使成名之后被传“身家4亿”,她生活依然过得节俭。

出门在外坐经济舱,

身上穿的也很少是名牌,常背的几个包,价格都在2000左右,经常到打折店铺里买东西。

因为脚太小,很少有合适的鞋子,但几乎不会定制,一双鞋子反复穿。

虽然自己过的节省,但出名之后的赵丽颖也没有忘记家乡。

她出生的地方到处都是泥泞的小路,于是她出钱给村里修路。

原本是极好的事,却出现了铺天盖地的不和谐声音,这些声音,大多也都来自家乡的人们。

他们说,她每年能挣几千万,才给这么点钱修路,这也修的太少了吧。

还有人说赵丽颖修的路坑坑洼洼,只是比之前好一点点。

说实话,这比不修的时候好太多了。

没人规定发达了之后就必须得承担替家乡和乡亲做建设的义务。

不出钱修路被骂,出钱修了路还嫌修的不够好。

人生在世,凡事都不能太过。

对人太好,换来的反倒是别人对你的不在意。

迁就的久了,就没人会在意你的付出。

这样的付出,不过是白白牺牲。

因为迁就别人而委屈自己的,都不值得!

人和人之间,你懂我的付出,我惜你的不易,如此才是珍贵。

若是不懂,若是不屑,那所有的付出,也就再无必要。

做人,别太委屈自己。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

03CY故事

吃饭七分饱,对人七分好

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当知器满则倾,须知物极必反。

凡事要懂适可而止,发展到极点的,必然会走向反面。

你的心软,若无边界,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你的仁慈,若无原则,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世说新语》贤媛篇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三国时期,赵姬女儿出嫁时,曾这样叮嘱道:“到了婆家,千万不要做好事。”

女儿不解了,难道不做好事,做坏事吗?

赵姬严肃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后来余嘉锡在《世说新语笺疏》说:

“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

大意是说:古代长者教育女儿的意愿是,不要故意地做善事让别人知道,以招人嫉妒,从而使人认为你做好事是应该的。并不是说不要你去做善事。

也就是说,赵姬并非让女儿不做善事,而是不要让她一有事就去帮别人,这样显得自己贪求善名,还会招来别人的嫉妒仇恨。

人和人之间,凡事都要讲究分寸。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一旦产生对别人帮助的依赖,则会渐渐变得面目全非,不知自己初心。

做人,没有义务要永远对谁好。

别人对你好,你可以加倍奉还;你对别人好,可以适度保留。

做人,付出有尺,忍让有度。

我们不去高估人性有多善,也不要低估了人性有多恶。

对人对情,付出七分恰恰好,剩下三分善待自己。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