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之为“老三战”,在时间上看当然《南征北战》最早(不算重拍版),其次是《地雷战》,最后是《地道战》。

在名气上看,似乎《南征北战》和《地道战》更大一些,这中间当然有各种因素存在,但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地道战》和《南征北战》里的演员可谓群英荟萃,当时就知名的演员和之后走红的演员比比皆是,反而是《地雷战》里的众多演员相对来说更默默无闻一些。

不过说起来,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观众相对更爱看的却是《地雷战》,一方面是因为影片里有很多“黑科技”对男孩的吸引力比较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该片的定调就是“好玩儿”,因此剧情相对起来比较有意思一些。

笔者这次就结合彩色修复版截图,聊聊《地雷战》背后的故事。

一、《地雷战》的原型

我们看《地雷战》应该首先弄清一个事情,那就是地雷战并非单独发生在山东省胶东半岛的海阳,而是广泛存在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事实上军教片《地雷战》最早的蓝本就是一本描写河北阜平民兵英雄的《李勇大摆地雷阵》,除此之外还有太南地区出版的《地雷课本》。

八一电影制片厂选择胶东半岛的海阳当拍摄地,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在抗战时期的地雷战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当地有几位著名的民兵英雄。

当年,山东海阳地区有三个村的地雷战开展较好,一个是赵疃,一个是文山后村,还有一个是小滩村。

这三个村分别出了一位著名的民兵英雄,分别是来自赵疃的赵守福,来自文山后村的于化虎,来自小滩村的孙玉敏。

在抗战中,赵守福消灭敌人183个,于化虎消灭171个,孙玉敏则打死17个日伪军,三位民兵歼敌数量达到了半个营之多,英雄实至名归。

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编剧手中,三个村庄合成了《地雷战》里的赵家庄,两位男民兵英雄的名字组合成了男一号赵虎,由于孙玉敏乳名叫“玉芳”,因此《地雷战》的女一号就成了玉兰。

二、《地雷战》的演员,为何只有一位配角成名

《地雷战》之所以好看,除了上文说的两个原因之外,不知道观众们注意到没有,相比《南征北战》和《地道战》,《地雷战》里的演员明显颜值更高。

就看这位赵虎同志,浓眉大眼身材匀称又健壮,放在现在妥妥高配版小鲜肉啊。

再看女一号玉兰同志,这颜值别看不是很惊艳,但非常耐看,也非常符合山东大妞的气质。

就连配角们也都非常好看,比如玉兰身边的二嫚和田嫂,那颜值和英姿飒爽的劲头让人不禁看了又看。

但是,虽然《地雷战》很火,但该片里这么多颜值高、演技好的演员却绝大多数没有走红,最后在全国闻名的演员只是一位饰演田嫂的配角,这是为何呢?

原来,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时拍摄军教片也有个惯例,那就是走到哪儿就用哪儿的演员,《地雷战》选在山东拍,那就在山东找当地的演员。

《地雷战》剧组中绝大多数演员均来自于当时的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军教片嘛不需要聘请明星,因此干脆就从话剧团里找。当时前卫话剧团正在排练一幕话剧《红鹰歌》,像扮演赵虎和玉兰的演员都是话剧骨干,八一厂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前卫话剧团大部分演员都弄到了《地雷战》剧组。

等拍完《地雷战》,演员们自然回到了前卫话剧团,单位性质和任务所限,虽然《地道战》后来成为经典影片,但该片绝大部分演员却没有成为全国知名影星。

其实《地道战》里高传宝饰演者朱龙广的情况也类似,他出身于工程兵文工团,出演电影机会很少,他出名主要还是因为饰演了《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后来这个陕西人还出演了《武林外传》里的佟湘玉他爹。

在《地雷战》里有一位配角却在拍完电影之后走红全国,这就是饰演田嫂的杨雅琴。

当时的杨雅琴只有18岁,演田嫂这个角色毫不吃力,她也被八一厂的导演看中,随后出演了著名电影《苦菜花》,同时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之后成长为全国知名电影明星。

可能现在的我们会感叹时也命也,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拍电影是革命任务,到哪儿拍都一样。

三、经典镜头由反派制造

《地雷战》里的名场面和著名台词都有不少,有意思的是,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反派角色制造的,这就是当年的一种现象,反派角色由于形象限制少反而容易出效果,比如《英雄虎胆》里的女特务阿兰,《地道战》里的汤司令等。

《地雷战》里那位工兵队长渡边可能是片中最出彩的反派角色,他一方面有工兵专业的一面,是比较难对付的敌人,另一方面他还有“逗比”的一面,至少制造了两个名场面。

一个自然是闻名遐迩的“粑粑雷”,这是这部军教片里绝对的笑点时刻,渡边的表情加深了这种喜剧效果。

另一个则是更有名的“偷地雷”,据说拍摄这个镜头时本来是一条过的,但饰演渡边的演员认为不太够,他建议增加一个渡边骑着驴回头的特写镜头,让观众真实看到鬼子的可笑嘴脸,导演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一幕确实经典,以后我们经常管那些扎着花头巾或者穿着花棉袄的同学叫“偷地雷的”。

另外一位制造名场面的则是那个汉奸队长,他有三个镜头很是有趣。

一个是假装侦察员骗儿童团员,结果儿童团员拿着拨浪鼓唱“炸得汉奸满地爬,满地爬,像王八”,这位伪军队长的表情真正展示了“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

等伪军队长回到据点,向日军队长汇报时,诞生了一句名台词:“不见鬼子不挂弦”。

等到影片末尾,伪军队长踩到了有“隔山打牛”功能的“蝎子雷”,展示了该片效果最牛的一场爆破戏。

当然,我们在看这些著名画面时也不能忘了那些辛苦的群众演员,很多战士在拍摄《地雷战》时都受了伤,没办法,八一厂太能放炸药了。

我们在片中看到的地雷爆炸场面,多数都是用雷管制造的,虽然都经过了处理,但被雷管爆炸崩起来的小碎片无处不在,很多参演的战士被划伤擦伤。

最危险的无疑是被那些稀奇古怪地雷“炸死”的演员,比如在墙头上爆炸的地雷,在酒坛子下面爆炸的,在筐子里爆炸的……这些炸点无一例外都离演员特别近,非常危险。

为此,剧组不得不在一些危险的镜头里使用了假人,相信很多观众都没注意到吧。

四、《地雷战》不是科幻片

上文说到《地雷战》演员里没有知名演员,可能有观众会问为啥《地道战》里就有张勇手、王孝忠、刘江这样的演员,都是八一厂的电影怎么还厚此薄彼。

那是因为,军教片最早是拍给战士看的,像《地雷战》《地道战》则是拍给民兵看的,一般情况下是不面向群众公映的。

不过,《地雷战》开了一个先河,它是八一厂第一部面向群众公映的军教片,可能是看到观影效果不错,因此在拍《地道战》时,八一厂干脆就起用了一些知名电影演员。

所以,我们应该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地雷战》在拍摄时就是一部军教片,这部电影的首要任务是科普,教给民兵怎么制作地雷,怎么使用地雷。

相信很多观众都和笔者一样,小时候都玩过“地雷战”,高级玩家可能会弄些鞭炮里的火药搞真实验,像笔者这样的初级玩家最擅长的就是挖坑伪装,然后引诱朋友或同学“踩雷”,至于坑里面是不是“粑粑雷”,那就不好说了。

由此可见,《地雷战》的军教功能肯定是实现了。

但是,现在网络上有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经常对《地雷战》指手画脚,他们说《地道战》是抗日神剧鼻祖,《地雷战》是科幻片鼻祖,甚至有的人还非常“博爱”,说地雷对平民来说是恶魔,全世界都在反对,我们却在拍电影。

这些人忘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地雷战》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时代的国际环境和现在并不一样,该片体现的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并非现在的,此外,别忘了同时期的越南发生了什么,那里的丛林中可是被人洒满了高科技地雷。

关键是,我国民兵展开的地雷战是为了防御侵略者,是正义的、有效的斗争方式,和那些到他国领土上埋地雷的侵略者完全不是一个性质。

还有,《地雷战》拍摄初衷是军教片,而且是面向民兵的军教片,因此在拍摄时就考虑到了受众问题,不能像普通军教片那样纯说教或演示,而是要带故事情节,这个故事情节最好是要好看又好玩,这样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从目前的效果看,《地雷战》的拍摄目的应该是达到了,科普了军事知识之外还传播了乐观、积极的斗争精神,因此笔者认为该片是一部优秀的军教故事电影,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好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