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征北戰》被網友們親切地稱之爲“老三戰”,在時間上看當然《南征北戰》最早(不算重拍版),其次是《地雷戰》,最後是《地道戰》。

在名氣上看,似乎《南征北戰》和《地道戰》更大一些,這中間當然有各種因素存在,但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地道戰》和《南征北戰》裏的演員可謂羣英薈萃,當時就知名的演員和之後走紅的演員比比皆是,反而是《地雷戰》裏的衆多演員相對來說更默默無聞一些。

不過說起來,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觀衆相對更愛看的卻是《地雷戰》,一方面是因爲影片裏有很多“黑科技”對男孩的吸引力比較大。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該片的定調就是“好玩兒”,因此劇情相對起來比較有意思一些。

筆者這次就結合彩色修復版截圖,聊聊《地雷戰》背後的故事。

一、《地雷戰》的原型

我們看《地雷戰》應該首先弄清一個事情,那就是地雷戰並非單獨發生在山東省膠東半島的海陽,而是廣泛存在於華北各抗日根據地,事實上軍教片《地雷戰》最早的藍本就是一本描寫河北阜平民兵英雄的《李勇大擺地雷陣》,除此之外還有太南地區出版的《地雷課本》。

八一電影製片廠選擇膠東半島的海陽當拍攝地,一方面是因爲當地在抗戰時期的地雷戰影響較大,另一方面當地有幾位著名的民兵英雄。

當年,山東海陽地區有三個村的地雷戰開展較好,一個是趙疃,一個是文山後村,還有一個是小灘村。

這三個村分別出了一位著名的民兵英雄,分別是來自趙疃的趙守福,來自文山後村的于化虎,來自小灘村的孫玉敏。

在抗戰中,趙守福消滅敵人183個,于化虎消滅171個,孫玉敏則打死17個日僞軍,三位民兵殲敵數量達到了半個營之多,英雄實至名歸。

在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編劇手中,三個村莊合成了《地雷戰》裏的趙家莊,兩位男民兵英雄的名字組合成了男一號趙虎,由於孫玉敏乳名叫“玉芳”,因此《地雷戰》的女一號就成了玉蘭。

二、《地雷戰》的演員,爲何只有一位配角成名

《地雷戰》之所以好看,除了上文說的兩個原因之外,不知道觀衆們注意到沒有,相比《南征北戰》和《地道戰》,《地雷戰》裏的演員明顯顏值更高。

就看這位趙虎同志,濃眉大眼身材勻稱又健壯,放在現在妥妥高配版小鮮肉啊。

再看女一號玉蘭同志,這顏值別看不是很驚豔,但非常耐看,也非常符合山東大妞的氣質。

就連配角們也都非常好看,比如玉蘭身邊的二嫚和田嫂,那顏值和英姿颯爽的勁頭讓人不禁看了又看。

但是,雖然《地雷戰》很火,但該片裏這麼多顏值高、演技好的演員卻絕大多數沒有走紅,最後在全國聞名的演員只是一位飾演田嫂的配角,這是爲何呢?

原來,八一電影製片廠當時拍攝軍教片也有個慣例,那就是走到哪兒就用哪兒的演員,《地雷戰》選在山東拍,那就在山東找當地的演員。

《地雷戰》劇組中絕大多數演員均來自於當時的濟南軍區前衛話劇團,軍教片嘛不需要聘請明星,因此乾脆就從話劇團裏找。當時前衛話劇團正在排練一幕話劇《紅鷹歌》,像扮演趙虎和玉蘭的演員都是話劇骨幹,八一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前衛話劇團大部分演員都弄到了《地雷戰》劇組。

等拍完《地雷戰》,演員們自然回到了前衛話劇團,單位性質和任務所限,雖然《地道戰》後來成爲經典影片,但該片絕大部分演員卻沒有成爲全國知名影星。

其實《地道戰》裏高傳寶飾演者朱龍廣的情況也類似,他出身於工程兵文工團,出演電影機會很少,他出名主要還是因爲飾演了《西遊記》中的如來佛祖,後來這個陝西人還出演了《武林外傳》裏的佟湘玉他爹。

在《地雷戰》裏有一位配角卻在拍完電影之後走紅全國,這就是飾演田嫂的楊雅琴。

當時的楊雅琴只有18歲,演田嫂這個角色毫不喫力,她也被八一廠的導演看中,隨後出演了著名電影《苦菜花》,同時正式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之後成長爲全國知名電影明星。

可能現在的我們會感嘆時也命也,但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拍電影是革命任務,到哪兒拍都一樣。

三、經典鏡頭由反派製造

《地雷戰》裏的名場面和著名臺詞都有不少,有意思的是,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由反派角色製造的,這就是當年的一種現象,反派角色由於形象限制少反而容易出效果,比如《英雄虎膽》裏的女特務阿蘭,《地道戰》裏的湯司令等。

《地雷戰》裏那位工兵隊長渡邊可能是片中最出彩的反派角色,他一方面有工兵專業的一面,是比較難對付的敵人,另一方面他還有“逗比”的一面,至少製造了兩個名場面。

一個自然是聞名遐邇的“粑粑雷”,這是這部軍教片裏絕對的笑點時刻,渡邊的表情加深了這種喜劇效果。

另一個則是更有名的“偷地雷”,據說拍攝這個鏡頭時本來是一條過的,但飾演渡邊的演員認爲不太夠,他建議增加一個渡邊騎着驢回頭的特寫鏡頭,讓觀衆真實看到鬼子的可笑嘴臉,導演採納了他的建議。

這一幕確實經典,以後我們經常管那些扎着花頭巾或者穿着花棉襖的同學叫“偷地雷的”。

另外一位製造名場面的則是那個漢奸隊長,他有三個鏡頭很是有趣。

一個是假裝偵察員騙兒童團員,結果兒童團員拿着撥浪鼓唱“炸得漢奸滿地爬,滿地爬,像王八”,這位僞軍隊長的表情真正展示了“尷尬又不失禮貌的笑”。

等僞軍隊長回到據點,向日軍隊長彙報時,誕生了一句名臺詞:“不見鬼子不掛弦”。

等到影片末尾,僞軍隊長踩到了有“隔山打牛”功能的“蠍子雷”,展示了該片效果最牛的一場爆破戲。

當然,我們在看這些著名畫面時也不能忘了那些辛苦的羣衆演員,很多戰士在拍攝《地雷戰》時都受了傷,沒辦法,八一廠太能放炸藥了。

我們在片中看到的地雷爆炸場面,多數都是用雷管制造的,雖然都經過了處理,但被雷管爆炸崩起來的小碎片無處不在,很多參演的戰士被劃傷擦傷。

最危險的無疑是被那些稀奇古怪地雷“炸死”的演員,比如在牆頭上爆炸的地雷,在酒罈子下面爆炸的,在筐子裏爆炸的……這些炸點無一例外都離演員特別近,非常危險。

爲此,劇組不得不在一些危險的鏡頭裏使用了假人,相信很多觀衆都沒注意到吧。

四、《地雷戰》不是科幻片

上文說到《地雷戰》演員裏沒有知名演員,可能有觀衆會問爲啥《地道戰》裏就有張勇手、王孝忠、劉江這樣的演員,都是八一廠的電影怎麼還厚此薄彼。

那是因爲,軍教片最早是拍給戰士看的,像《地雷戰》《地道戰》則是拍給民兵看的,一般情況下是不面向羣衆公映的。

不過,《地雷戰》開了一個先河,它是八一廠第一部面向羣衆公映的軍教片,可能是看到觀影效果不錯,因此在拍《地道戰》時,八一廠乾脆就起用了一些知名電影演員。

所以,我們應該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地雷戰》在拍攝時就是一部軍教片,這部電影的首要任務是科普,教給民兵怎麼製作地雷,怎麼使用地雷。

相信很多觀衆都和筆者一樣,小時候都玩過“地雷戰”,高級玩家可能會弄些鞭炮裏的火藥搞真實驗,像筆者這樣的初級玩家最擅長的就是挖坑僞裝,然後引誘朋友或同學“踩雷”,至於坑裏面是不是“粑粑雷”,那就不好說了。

由此可見,《地雷戰》的軍教功能肯定是實現了。

但是,現在網絡上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經常對《地雷戰》指手畫腳,他們說《地道戰》是抗日神劇鼻祖,《地雷戰》是科幻片鼻祖,甚至有的人還非常“博愛”,說地雷對平民來說是惡魔,全世界都在反對,我們卻在拍電影。

這些人忘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地雷戰》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那個時代的國際環境和現在並不一樣,該片體現的是那個時代的特色並非現在的,此外,別忘了同時期的越南發生了什麼,那裏的叢林中可是被人灑滿了高科技地雷。

關鍵是,我國民兵展開的地雷戰是爲了防禦侵略者,是正義的、有效的鬥爭方式,和那些到他國領土上埋地雷的侵略者完全不是一個性質。

還有,《地雷戰》拍攝初衷是軍教片,而且是面向民兵的軍教片,因此在拍攝時就考慮到了受衆問題,不能像普通軍教片那樣純說教或演示,而是要帶故事情節,這個故事情節最好是要好看又好玩,這樣才能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從目前的效果看,《地雷戰》的拍攝目的應該是達到了,科普了軍事知識之外還傳播了樂觀、積極的鬥爭精神,因此筆者認爲該片是一部優秀的軍教故事電影,是值得我們銘記的好電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