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前母亲节前夕的一个深夜,接到妇产科急救电话,一个孕妇突发心动过速,病情危重。“准妈妈”为一位25岁小姑娘,怀孕34周,突然“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跳快到220次,持续了数个小时不缓解,妇产科兄弟使用了各种物理性手法和方法都没奏效,因此逐渐出现心功能衰竭,孕妇和宝宝性命之危,除非使用药物或者“电击”的方法,均可能伤及未出世的宝宝。

心内科讨论群里大家反复斟酌,想了一系列对策后,当时负责“绿色通道”急诊抢救的我拿着“食道调搏”的小机器去了。结果不辱使命,顺利用这个小的“黑科技”终止了“室上速”,发现导致这个准妈妈“心动过速”的原因是:“预激”,也就是比平常人多了一条“小电路”。

【正常的心脏有正常的“电路”】

“预激”,预先激动的意思,是指在正常的“电路”以外存在一条额外的“小路”(专业名称为“旁路”),电路通过这条“旁路”先传导一部分信号下去,在心电图上就表现为一个“Δ”波。在右边心脏的“旁路”表现为B型预激,而在左边心脏多的“小路”表现为A型预激,就是这个病人平常心电图的表现。

【那么,这条“小路”有什么危害?】

可能导致“心动过速”,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发作。病人会表现为年轻时候就容易突发心慌,心跳很快,“跳到喉咙口”,尤其激动、生气、劳动等情况下容易发作,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及其他不适,持续时间数秒钟至数小时不等,有时候“吸口气”就恢复正常了,有时候需要到医院“吊水”。大部分是良性的,症状不重,年轻人多能耐受,很多病人是在升学、入职、参军、婚检等情况下做心电图才发现的。

当然,长时间的心动过速会诱发心绞痛、加重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脏扩大(我们称之为“心动过速心肌病”)。恢复正常心跳(医学上称“窦性心律”)时有可能导致一过性眼睛发黑或者晕厥等并发症。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在国外发“心动过速”的病人,坐飞机回上海以后,半夜入院。后来在凌晨自行转为窦性心律(正常心跳),出现一段时间的心动过缓,导致急性心衰而抢救,后因并发症去世。当然,这只是极端个例!

还有一个社会性“危害”,有这个“预激”会限制很多职业,比如:司机、参军、高考后部分专业限制等。我前面报道过多个病例,有立志报效祖国的18岁少年参军前体检发现过“预激”,有准备去当警察/地铁司机的小哥入职体检发现的,有司机阿姨也是体检发现的,也有一位著名航空公司的“中国机长”发现这个这个疾病间歇性出现(入职体检没发现,不然开不了飞机)来默默手术从而继续翱翔蓝天的。

【这条“小路”怎么治疗?】

可以用药物尝试恢复正常,一般需要几分钟至数小时,但是这些药物均为C类,对胎儿可能不好。还有可以尝试“电极”,一般可以迅速转为正常心跳,但对准妈妈和胎儿是否影响,仍然没有得到统一支持。

于是,我们尝试了“食道调搏”技术,通过一根面筋大小的电极从鼻子放到食管(可能会有一点点恶心的反应),给予20V左右的微量电流快速起搏心脏,能够有效中断这种“预激”导致的“室上速”。孕妇症状迅速缓解,并“没事人”一样的下了床上了厕所。

然而,但是,but,这种中断“室上速”的方法是暂时的!!因为心脏里的“旁路”依然存在,依然随时会发“室上速”,尤其在孕32周以后心脏的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因此,趁着这会心率恢复正常,我们动员这个准妈妈去“剖宫产”,而我继续作为“保镖”见证了一个女宝宝的诞生,比她的妈妈还更早见到这个萌娃。

【两个月后,这个妈妈来“根治预激”】

射频消融,可以从根本上消灭这个“小路”。而且这个微创手术,仅一个静脉穿刺点的“外伤”,术后不需要长期用药,复发率<3%。对于“右边心脏”来的“小路”,可以在完全无射线的情况下进行这个微创手术。对于“左边心脏”来的“小路”,最好在射线辅助下进行消融较为安全(也有完全不用射线的病例,但是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

这个妈妈(从“孕妇”升级为“妈妈”了)前几天联系我,想在“产假结束前行射频消融”。我们询问了她已经没有母乳喂养的打算了(手术过程可能需要射线,术后不排除极少的感染可能需要抗生素,谢谢都可能影响乳汁健康)。因此患者今天进行了射频消融手术。如预期一样,是个“旁路”,而且长在左边心脏。术中反复轻易就能诱发“室上速”,我们在各种检测条件下确认了“靶点”位置,然后“放电”了5秒钟就消融了这个“旁路”,一共持续消融并巩固了2分钟。持续观察了半小时,这个“旁路”没有回复,提示消融效果好。患者需要在床上躺4小时,然后住院一天后可出院,不需要药物治疗。

【重视体检,提倡婚检,提倡孕前检,避免怀孕后的危险】

回顾这个病例,这个妈妈十多岁就反复“”心动过速,平常“症状较轻”。虽然被告知“预激”存在,但“没当回事”。如果在怀孕前就先治疗好这个隐患的话,不至于碰到这么惊险的“危重”。

所以,重视体检,提倡婚检、孕前规律体检,才是优生优育的正途。#心脏英雄# #心脏不舒服有哪些症状# #心脏病的症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