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歷史中,因內部爭鬥不止而滅亡的王朝不在少數,即使是由蒙古鐵騎建立、強盛一時的元朝也逃不出這個宿命,下面,本文簡要敘述一下。

元朝末年,元朝最爲倚重的將領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將門之後的孛羅帖木兒,一個是地主出身的察罕帖木兒。

察罕帖木兒是元朝末年著名的將領,他組織地方武裝自成一軍,大破紅巾軍,戰功顯赫,但是在朝廷裏的地位卻在宗室出身的孛羅帖木兒之下,因此,察罕帖木兒對孛羅帖木兒頗有不滿,兩人也是摩擦不斷。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六月,察罕帖木兒在圍攻益都(今山東青州)時被前一年投降過來的紅巾軍將領田豐、王士誠刺死。

察罕帖木兒被刺的消息傳到大都,朝野爲之震動,元順帝也慟哭不止。察罕帖木兒死後,其養子擴廓帖木兒承接其養父的兵馬。

擴廓帖木兒是蒙古人,漢名王保保,孛羅帖木兒對他更加輕視,兩人的對抗不斷升級,在這種情況下,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朝大規模的內戰爆發了。

而此前,朱元璋在江南地區早已發展壯大,他於至正十六年(1356年)就打下了江南重鎮集慶府,並改名爲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市),建立起了割據政權,並且積極整軍備戰,準備北上滅元。

元朝在外敵虎視眈眈之下,不是同仇敵愾,而是內部傾軋。元順帝與其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素來不合,父子兩人矛盾不斷,各領外援,元順帝傾向孛羅帖木兒,而太子卻竭力拉攏王保保。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愛猷識理達臘以孛羅帖木兒擁兵跋扈以及藏匿老的沙等“逆臣”爲由,削去其兵權,孛羅帖木兒則以“清君側”爲名發兵元大都,並於七月攻入大都,對太子黨大開殺戒。

愛猷識理達臘連夜逃往冀寧(今山西太原)的王保保營中。愛猷識理達臘本欲效唐代“安史之亂”時太子李亨於靈武即位的故事,在冀寧稱帝,但被王保保勸阻。但他在冀寧的一年間發號施令,設立機構,儼然一個獨立的朝廷。

孛羅帖木兒爲人粗暴蠻橫,進入大都後更是專擅朝綱,元順帝也漸漸看他不滿,正好王保保率大軍東進,孛羅帖木兒節節敗退。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元順帝見勢不妙,就派人將孛羅帖木兒刺死後,召太子還朝。

九月,王保保護送愛猷識理達臘還京,元順帝的皇后奇氏想和兒子裏應外合,逼迫元順帝禪讓,就密令王保保帶兵入朝,但王保保不贊成,他行至大都三十里外時就令主力部隊返回防區,自己只帶很少的兵馬入京。

但王保保只在大都待了不到兩個月就坐不住了,一方面,他不肯擁立太子登基,愛猷識理達臘母子與他也就反目成仇了;另一方面,大都的蒙古權貴也看不起他。無奈之下,王保保只得請命南征。

閏十月,元順帝任命太子爲天下兵馬大元帥,坐鎮大都,王保保爲河南王、兵馬副元帥,代太子親征江淮地區,鎮壓以朱元璋爲首的反元起義。

然而,王保保雖然兵馬強壯,又有代太子親征的副元帥頭銜,但其陣營卻並非是鐵板一塊,關中諸將首先拒不聽令,其中以李思齊爲首,他早年曾跟隨王保保義父察罕帖木兒起兵,視王保保如子侄,如今侄子成爲他的頭領了,這讓他如何低頭?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正月,關中四大軍閥李思齊、張良弼、孔興、脫列伯結成反王保保聯盟,並推李思齊爲盟主。王保保被迫引兵討伐關中諸將。

元順帝和太子想報前仇,暗中策反了王保保麾下大將貊[mò]高、關保、李景昌等人,並於同年八月下詔皇太子總領天下兵馬,王保保只領本部兵馬,肅清江淮,這實際上是剝奪了王保保調度天下兵馬的權力。

王保保接到詔書後,便退據澤州(今山西晉城),後又攻佔太原,殺盡元朝命官。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二月,元順帝又下詔剝奪王保保一切官職,並號召元軍共同包圍討伐他。

在一個月之前,朱元璋已經在應天府正式建立了大明王朝,並派徐達、常遇春率領北伐大軍北上滅元。而此時的元朝內部還在互相傾軋不已,真是把有限的生力軍全部消耗在內鬥裏了。

王保保在太原城下,擊敗合兵追來的貊高、關保等舊部,並將二人首級送往大都。

元順帝這下又慌了,急忙下詔恢復王保保的一切職位,李思齊也急忙寫信給王保保,表示願意接受他的指揮。

然而,這一切都已經晚了,徐達、常遇春一路兵鋒所指,接連攻克元朝州縣。八月,即攻克了元大都,元順帝和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在城破前逃往元上都,元朝滅亡。

在明軍逼近元大都時,當時軍事實力最爲強盛的王保保卻在太原按兵不動。在元朝滅亡後,他又擔當起復興元朝的重任,並在後來的草原之上,給徐達來了一次重大的敗績。

朱元璋對王保保十分重視,曾多次招降而未果。朱元璋在統一天下後,曾大會諸將,問道:“天下奇男子誰也?”

諸將回答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

朱元璋卻笑道:“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元朝如果不是父子內鬥不止、地方實力軍閥內鬥不止,有這樣的奇男子,朱元璋究竟能不能順利奪得天下?還真是一個未知數啊!

本文參考自:《明史》、《中國通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