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一本史书,就是打开一个世界,读史而知天下

本文由鼎鼎说历史原创创作,欢迎转载分享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努力之下日本于1945年宣布投降,抗日战争以我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抗战结束之后,国内形势突变。国军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不断的挑起冲突,不久之后全面内战爆发。

在解放战争期间,位于华北地区的解放军遇到了最难打的杂牌国军。而指挥这支杂牌武装的人就是华北“剿总”傅作义。

傅作义并非是嫡系中央军出身,他在保定军校毕业之后就加入了晋绥军。在抗日战争之前他就被升任为35军的军长,抗战期间他凭借着手上的35军屡次挫败日军,他也因此得到了国军高层的赏识,不久被任命为第七集团军的军长,他手上的部队多以第35军为底子扩充而来。

绥远包头战役

在解放战争期间,傅作义凭借着手上的杂牌部队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少胜多。

1945年,傅作义奉命带领主力部队以及收编而来的伪军占据了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后更是兵锋直指张家口,企图在谈判中为国民政府占据优势。基于此,我军晋察冀军区以及晋绥军区集结了五万三千人的军队对傅作义控制的绥远发起了进攻,我军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解放绥远。

而此时傅作义集团驻守绥远的军队分别是包头守军一万两千人以及归绥守军两万四千人,总兵力低于我军。但是这场持续半个月的战役我军始终无法突破傅作义集团的防御工事,最终无奈撤出绥远地区。

大同集宁战役

到了1946年,我军集结十多万军队发起了大同集宁战争,而傅作义集团参战的军队除了驻守大同周边的一万九千人之外,后续的援军也仅仅只有三万两千人。可以说在人数上我军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但是战役却打得极其的艰难。

原计划在城市外围消灭国军有生力量,结果却没能达到预期,在攻坚大同外围县城应县的战役中,我军耗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始终没能拿下,最后人困马乏。而傅作义集团的援军则趁机对兵分三路出击,结果我军接二连三出现失误,导致大同集宁战争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使得张家口反被傅作义集体团占领。大同集宁一战傅作义可谓是出尽风头。傅作义手下的杂牌军队可谓是打遍华北无敌手。

此外,我军还先后在张家口战役、冀中穿插战等诸多战役中吃过傅作义集团的亏。在这些战役中傅作义集团均是以少胜。

然而,正义始终会来临,即使傅作义手下的军队打遍华北无敌手,但是终究没能逃过灭亡。1948年,东北野战军入关,加上华北军区的部队我军集结了一百万军队发起了平津战役。

这场战役中,我军以伤亡三万九千人的代价取得了胜利,傅作义的军队在平津战役中除了伤亡两万一千人之外,还有超过五十万人的军队被俘虏,而傅作义本人更是在这次的战役中率部起义。随着傅作义的起义,他手上的那支打遍华北无敌手的军队也被改编为解放军。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