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马虎,来自十字路口。走丢了,然后就被棒球爱心基地捡到了。

——《棒!少年》

2020年8月3日,想象传媒×想象视频×爱奇艺×强棒出品,由许慧晶导演的《棒!少年》获得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

在国内,棒球并不算一个普及度非常高的运动,棒球给人印象往往是比较小众的,一开始看《棒!少年》的简介说是棒球少年的故事,我还以为类似《灌篮高手》“教练,我想打棒球”的故事。在观看影片后感觉还是自己狭隘了。

故 事

《棒!少年》是包裹在棒球运动下的一部关于希望和成长的纪录片,导演以两个困境少年的棒球生涯作为叙事主线,并没有落入竞技体育汗水拼搏的俗套励志陷阱,反而从乡村贫困、留守儿童、体育竞技、家庭情感等呈现为多元化的叙事主题。

影片围绕马虎和小双两位两位性格迥异的困境儿童展开,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贫穷,且缺少父母陪伴关爱,相似的困境却没有造就他们相似的性格。

小双性格安静沉稳,有时还有点“怂”。他的父亲在他还没有出世时就因为喝酒过量脑出血去世。妈妈生下他就走了,大伯要把他送人,却因为他个头过小而被收养家庭退回,双胞胎哥哥代替他被送走。

即使躲过了被送人、被掩埋的命运,小双的童年也笼罩在淡淡的忧伤里。在棒球队里,他安静懂事努力,却总是怯生生的放不开,没有小朋友的生猛,但在关键时刻又能在队里挑起大梁。

马虎则淘气顽皮,勇猛且刺头。他妈妈也是生下他就走了,虽然有父亲,但是父亲在外务工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相处。马虎在村里常常吃不饱饭,亲戚们也都不待见他。马虎爸爸知道亏欠马虎,但他无能为力,他说“反正现在就是看他命吧。”

这些问题都不耽误马虎继续勇猛,招惹事非的能力也不是盖的,惹得整个寝室的人都不爱跟他玩,他又暗自伤神。白天犹如古惑仔的他,晚上会因为不敢一个人睡,挨门挨户的敲教练门求陪同入眠。

这群情况相似的困境儿童,在70多岁老教练的带领下从零开始练习棒球,继而在不久的将来,这支棒球队将要代表亚太区远赴美国,参加世界级少年棒球比赛。

棒球队成了孩子的庇护所,但庇护所也要面对各种困境。

导演以纪录片搭建一个不同群体间沟通的桥梁,影片展示了社会的各种切面。导演希望能够拿展现棒球带给他们的快乐,弥补内心的缺失,获得生存的能力和尊严,有更多的人帮助和关照他们的成长,这也是制作拍摄这个影片初衷。

观影期间有好几次我都难以控制情绪频频落泪,有一个画面我特别难忘。

小双回到村里,一声不吭的低头上山,走了一会才看到他双手十分小心的护着一个绿色的东西,像护着一颗脆弱的生鸡蛋。走到山顶,他找了一棵最大的松树,绕树几周,把手里的东西拿出来,是一小根嫩绿的松枝。他想把松枝插在树的孔洞上,松枝掉下来,他又插上;又掉下来,他又插上;最后他把松枝插在树皮的缝隙中。珍贵的107分钟的影片中,导演给了松枝一个单独的特写。

这根松枝特别像小双,没有父母,没有根,松枝需要树,他需要家。

花絮

整个拍摄历时3年多,工作团队两年春节都没休息,去中山、甘肃、青海、北京跟着孩子们跑。后期剪辑的工作量也非常巨大,剪辑序列都存到100+,输出了至少40版剪辑。据同事爆料,加班熬夜都是正常的,当时团队里的小伙伴做梦都是被棒球队的小朋友追着跑。

想象传媒为什么会参加影展?

FIRST青年电影展,是国内专注发掘、推广青年电影人及其作品的电影节形态服务平台。FIRST的主席,多是王家卫、姜文、娄烨这样具备慧眼识人能力的大导,给予青年导演、演员发展交流的空间,促使产出更多优秀作品。《心迷宫》《暴裂无声》导演忻钰坤、《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命运速递》导演及《邪不压正》编剧李非也都是从FIRST影展中走出。知乎匿名网友形容,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FIRST影展是一股清流。

颁奖当天晚上,《棒!少年》一举拿下最佳纪录片。导演许慧晶倒是一如既往的冷静淡定。颁奖前有媒体采访他,《棒!少年》目前拿到了全场最高的观众评分9.42,问他是否在意料之中?当时他对媒体说,不在之中,也不在之外。

与许导的内敛不同,想象传媒CEO/创始人陈爱华倒是很激动,影展的几天他频频发朋友圈暴露了他对内容的追求。

事实上,想象传媒就是因纪录片而生,曾经还被认为是一家纪录片公司。早在2014年,名声大噪的人物纪录片《筑梦者》系列就出自想象传媒。后来想象传媒又做了《创新中国》《AI·未来》等系列纪录片。随着公司发展实力增强,与业务开拓,想象传媒除了想象视频,又增设了想象互娱、想象MCN、想象科技、想象风暴几个板块。但想象传媒也因此一直保留了内容的基因,致力去做一家以内容+技术为驱动、卓越的品牌营销服务平台。原创记录片会作为想象视频的一个板块,持续对内容形态的探索。

采访·许慧晶

许慧晶

1984 年出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2016 加入想象传媒,参与 WePeople 内容平台的打造;

2013 凤凰卫视中文台《社会能见度》

《凤凰大视野》栏目编导;

2012 南方周末报社 电视部编导。

Q:您之前拍摄的《创新中国·我的路》《筑梦者》都有比较好的商业化运作,您对纪录片商业化怎么看?

A:纪录影片是靠内容说话的,不是为了商业而商业,我们是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影片,使其成为不同人群的链接桥梁,成为社会的润滑剂。

Q:目前在国内棒球还不算是一个十分大众的运动,为什么要做棒球少年这个主题?想要向观众表达什么?不担心拍了以后观众接受度不高吗?

A: 《棒!少年》不是关于棒球运动的纪录影片,而是一部呈现希望和成长的影片。

Q:主角马虎是一开始就定下的吗?为什么选择他?我在别的采访中看到,您一开始是被小双玩恐龙时忧郁的眼神吸引进来的,为什么没有选择小双做主角?

A:影片是双主角,马虎的人格魅力足以吸引我们,对于一部纪录片个性鲜明的人物非常的重要,马虎像一个树干一样可以链接其他人物。

Q:片中对小双描绘笔墨比较多,而且观众对小双这个角色也很有感情,您怎么看这一点?

A:影片提供一种让观众可以共情人物的可能性,观众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童年的身影。

Q:纪录片拍摄是一个周期相对漫长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困难?

A:最大的困难来源于我们的同理心及换位考虑的能力,以及对人物的理解。

Q:《棒!少年》获得了成功,这部作品对您本人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A:影片只是获得了大部分观众的的喜爱,对于个人希望可以能够良性的持续创作。

Q:《棒!少年》什么时候上院线,或者是网络平台跟大家见面?

A:预计年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