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晨楓:殲-15還有用嗎?)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在神龍見頭不見尾的“新一代戰鬥機”上艦之前,殲-15是中國唯一的艦載戰鬥機,有用也好,沒用也好,就是它了。一般猜想,“新一代戰鬥機”是鶻鷹的深度大改,最可能對標F-35C,不追求速度和機動性,但強調航程、先進態勢感知和大載彈量。在不知道更多細節之前,權且稱之爲肥鶻。肥鶻將不是殲-15的替換,而是補充。殲-15還有大用呢。

一般認爲,肥鶻將與殲-15將配合使用,但怎麼配合呢?

殲-15是我國第一種艦載機,但不是曇花一現的過渡機型

在制空作戰中,肥鶻、殲-15可以構成某種口袋陣,大量攜帶中遠程空空導彈的殲-15在口袋底構成阻擊線。肥鶻在口袋側構成伏擊線,利用隱身優勢探明敵情,通風報信,並冷槍狙擊,殺傷和削弱敵人有生力量,減輕殲-15的負擔,而殲-15則在袋底用密集火力阻擊。口袋陣只是一個形式,可以根據需要很容易地變化成L形陣等其他陣形,甚至戰列艦時代的T字陣。

這樣的伏擊與阻擊的結合對非隱身的對手是致命的,隱身對手也不便貿然衝進去。即使隱身對手溜過肥鶻的伏擊線,也有被抄後路的顧慮。隱身戰鬥機之間的對抗還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誰都沒有包醫百病的辦法,在某種意義上必須借鑑潛艇之間的對抗。但戰鬥機之間有通過保密和低截獲概率/低探測概率(簡稱LPI/LPD)的高速數據鏈互相協調的便利,這一點與潛艇戰是有本質不同的。

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非隱身的殲-15前出作爲誘餌,把對手引入肥鶻的伏擊圈。這不是要殲-15去送人頭,只要有肥鶻伏擊線存在的可能,對方就不便貿然衝進去。

未來中國海軍和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一樣,可能要進入三代、四代機長期並存的時期

這樣的隱身與非隱身戰鬥機的虛虛實實的結合使得對方很難判斷,肥鶻伏擊線極可能在“鯊牆”(殲-15也稱飛鯊)之前,也可能在之後,或者兩側。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玩一把空城計救急,由於種種原因並沒能及時部署肥鶻伏擊線,但弄成好像有的樣子,迫使敵機不敢放手行動。

在對地反艦攻擊時,同樣可以靈活配置。如果對手擁有隱身戰鬥機,或者強大防空導彈體系,肥鶻依靠隱身和自護航能力,擔任主攻,殲-15殿後,擔任空戰掩護並提供遠程火力支援,或者掩護撤退。如果對手只有非隱身戰鬥機,或者相對容易對付的防空導彈體系,則利用肥鶻開道,隱身突入,掃清障礙,然後轉入空中掩護,伏擊和攔截前來干預的對方戰鬥機;殲-15則作爲炸彈卡車,這樣可以極大地增加武器攜帶種類和使用範圍。

這樣的組合實際上是與美國海軍的F-18E和F-35C組合對標的。與F-35C類似,肥鶻放棄速度、機動性,換得的是隱身、大航程和大載彈量。在能量機動常常意味着導彈vs戰鬥機的時候,發射導彈的戰鬥機本身機動性不足的問題在很多場合可以淡化。

但如果說肥鶻相當於雙發的F-35C,那麼殲-15比F-18E更大、更重,速度、機動性、航程更加優秀,有更大的機內空間,搭載更先進的電子設備的潛力也更大,以補償隱身方面的不足。最新的F-18E Block 3的電子設備能力與F-35C不相上下,這是波音將原打算用於JSF的技術轉用過來的結果。F-18E本來還打算搭載EA-18G的電子戰系統的簡化版,後來因爲成本控制的原因取消了。

殲-15的機體還很新,還有大量剩餘壽命,值得考慮對電子設備進行深度升級,重點在LPI/LPD的主動電掃雷達、數據鏈和電子戰系統。在做不到外形隱身的時候,達到一定程度的信號隱身。

誰都對外形隱身如數家珍,但信號隱身實際上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外形隱身的作用是反主動探測,在對方雷達掃過的時候,或者避免產生強回波,或者使得回波閃爍化,使得難以鎖定。信號隱身則是把主動發射的電磁波僞隨機化、低功率化,僞裝成“偶爾路過”的無害信號。

真實的戰場不是電磁波的淨土,各種雜亂電磁波頻繁掃過,不可能感受到任何電磁波都認定是威脅。這就像在人流如鯽的大街上反盯梢,不能有人眼光掃過就認定是被盯梢了,而是要觀察對方的眼光是否鎖定在自己,是否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定時掃過,或者有意躲閃)。雷達預警也是一樣,一般以穩定的大功率鎖定和明確的信號格式爲觸發機制。LPI/LPD就是用貌似隨機的掃視,而且將功率降低到只夠形成足夠能量的回波,以便在獲得足夠的目標信息的同時,實現信號隱身。

低可截獲原理雷達實際上是讓敵方干擾機接收我方雷達信號的距離低於我方雷達探測敵機的距離,從而實現“隱身探測”

被動探測當然是最徹底的信號隱身,用被動雷達探測目標是很活躍的領域。這不是指被動接受目標散射的電磁信號,而是根據從第三方電磁波在目標上的反射來定位。單純檢測回波只能定向,不能測距。但比較檢測到的回波和從直接途徑接受的第三方電磁波,並已知第三方電磁波的源位置,就可以推算目標距離。這裏的關鍵是要確認回波與直接接收的信號是同源的,所以也叫同態檢測。

對於散亂的電磁波源,很難確認同態性。但要是有已知電磁波源,如本地電視臺、微波基站、遠程照射雷達,就有辦法了。所以,這也可以用於機羣裏雷達隨機地輪流開機,互相提供照射,同時避免對方的探測和反制。第三方電磁波還可由伴隨行動的無人機提供,不過要小心,被動探測對方也可以用,第三方電磁波有可能也揭示了友軍的行動,需要仔細規劃照射能量和方向。

被動雷達的照射方向容易避開隱身飛機隱身最好的前向,探測隱身飛機的能力比從正面加大功率更加有效。隱身飛機好比啞光物體,加大手電的亮度不是好辦法,換一個角度、發現閃光點、閃光面纔是有效探測的捷徑。

被動雷達原理圖

對方要是冒冒失失地大開雷達,廣而告之,那就更容易了。在發射功率相同的時候,被動探測距離比主動探測至少增加一倍,而隱身飛機也是離不開雷達的,只是用LPI/LPD將雷達信號僞裝成無害信號。通過LPI/LPD數據鏈和三角定位,就可以實現有效的被動探測,都不需要被動雷達了。

在外形隱身缺失的情況下,信號隱身有助於利用探測距離優勢和遠程武器,在對方察覺和反制之前搶先發動打擊,達到隱身飛機的等效效果。這對非隱身飛機很有用。

LPI/LPD還可與電子對抗相結合,強力壓制與LPI/LPD探測交替,使得對方難以適從。但電子對抗不宜依賴大功率,電子對抗也要隱身化,數字無線電頻率記憶(簡稱DRFM)就是隱身對抗的一種。這是將對方的編碼電磁波信號錄下來,加上延時後,配合以精確的功率管理,再發回去。由於這是原信號,具備正確的波形、頻率和一切糾錯及檢僞特徵,在理論上對方不可能鑑別出來真僞。DRFM不僅可延長回波到達的時間以製造表象距離大於實際距離的假象,還可利用信號重複頻率,製造表象距離小於實際距離的假象。這不僅可用於干擾對方戰鬥機的雷達,也可用於干擾雷達制導空空導彈、防空導彈。

利用機動性從不同方向探測敵方隱身飛機可以增大發現概率

大功率淹沒式干擾只在理論上有效,實際上由於絕大多數功率都浪費在對方並沒有利用的頻率空間,好像大桶潑水打蚊子一樣,很容易反制。大功率干擾機如果緊貼被掩護目標,更容易不打自招。

先進的高度數字化的主動電掃雷達與LPI/LPD是絕配。主動電掃天線也適合用於被動接受,甚至用於數據鏈和電子對抗。主動電掃天線只是電磁波的發射和接受系統,並不在意是用於雷達、干擾還是數據鏈,甚至還可兼職導航(地形測繪、地形跟蹤)與敵我識別(合作式與非合作式)。

另一個反隱身探測的手段是紅外。傳統的近紅外接近可見光,分辨率高,但受氣候影響較大,探測距離也有限。遠紅外的波長更長,探測距離大大增加,受氣候影響較小,有用性大大增加。遠紅外也是波動,可以採用與相控陣相似的原理,用凝視陣列完成廣角搜索和跟蹤。與短促、隨機的激光脈衝測距配合,是LPI/LPD雷達的有力的輔助探測手段。

2015年中國軍民融合技術裝備北京博覽會上曾經展出過一臺中陸航星研製的EOTS-86機載內埋式光電搜索瞄準系統。據介紹:適裝於殲-20、殲-31、SU-27系列、T-50、蘇34、轟6K、圖-160等機型;含遠紅外搜索、中紅外跟蹤、激光測照等多種探測模式;可以在雷達關機的情況下以空-空、空-面模式搜索和跟蹤目標,準確指示目標位置。可與紅外全景搜索系統、機載火控雷達配合使用,對它們搜索到的目標進行精確跟蹤、定位及瞄準,引導機載武器系統攻擊目標。可與頭盔瞄準具聯動工作。對F-22發現距離110公里,對B-2發現距離150公里,重量48公斤(比F-35的EOTS的90公斤輕了幾乎一半),壽命10000小時(20年)。即使對廣告語言打一個折扣,這也是很令人鼓舞的。

即使按照宣傳數據打個折,EOTS-86這類紅外探測系統的價值也是非常大的

此前英國“颱風”戰鬥機據稱曾在45公里上用紅外探測系統發現F-22

殲-15的平臺較老,但潛力很大。蘇-27的燃油係數高達40%,是現代戰鬥機中已知最高的。殲-15的上艦改裝要增重,但採用先進材料和製造技術後,增重控制比蘇-33要好,燃油係數損失並不大。採用彈射起飛後,殲-15有望顯著增加起飛重量,有利於在搭載先進電子系統的同時,增加載彈量。

殲-15還可以配用隱身的保形武器莢艙,用“貼”在雙發之間的“隧道”下的大型保形莢艙掛載空空導彈、小直徑炸彈等彈藥,降低阻力,更是改善隱身。這已經接近“沉默鷹”了。

殲-15還有攜帶大尺寸重型載荷的條件,這是肥鶻較難做到的。降低的機動過載也意味着機翼結構“較軟”,不宜攜帶重型外掛。但在現代海空戰爭中,大型外掛的重要性越來越高。高超音速導彈固然長度很大,可空中投放的無人機的尺寸、重量也很可觀。

無人機在現代海空戰爭中的作用是很活躍的話題。無人機打開了全新的天地,幾乎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大型無人機固然像有人機一樣從航母彈射起飛,攔阻索降落,但小型無人機也這麼做,就浪費珍貴的航母甲板資源了。小型無人機可由艦載飛機攜帶,在戰區投放,與載機伴飛,或者前出、側出、高飛、低飛,提供各種偵察、搜索、定位、佯動、照射、干擾、誘餌等功能,在任務完成時自動返航。

當然,小型無人機可以由載機在空中投放,回收要另外想辦法,最好還是不用到航母甲板上進行。小型無人機重量輕,有各種回收方案可供考慮。甚至採用有人機難以採用的特殊飛行姿態,在回收階段垂直飛行,用推力控制下降,在最後階段用降落傘在氣墊上回收,這樣只要很小的甲板面積就可實現,包括一般軍艦的直升機甲板。實在不行,還可在軍艦附近的海面上傘降,由直升機回收。當然,如果返航時遠離艦隊,直升機回收都不可能,那就只有自毀了。

殲-15D和殲-15的強大外掛能力也是它們的重要價值所在

大型載荷只能外掛,對這個問題的重視是世界性的。美國空軍計劃在2030年前後退役B-2和B-1B,但已經是爺爺輩的B-52卻至少要使用到2040年,就是因爲B-52的大型外掛能力不可替代。新研發的B-21對大型外掛是否有所考慮還不清楚,有可能B-52還要繼續老當益壯下去。美國空軍新購一批F-15X,原因很多,但適於外掛大型載荷也是一個原因。中國空軍對轟-6的眷愛也是一樣的原因,還有殲-16。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這就是殲-15了。

考慮到殲-15還要繼續使用很長時間,在大修和升級中,應該參考美國對F-15的大修翻新經驗,根據殲-11、殲-15、殲-16等同族飛機的使用經驗,針對性地更換和加強結構件,並對機載系統的數字架構進行適應性改造,以適應信息化、網絡化新戰場的需要。

殲-15還有用嗎?有大用呢。

高仰止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