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救助 大爱无疆

作者:刘植荣

1863年2月9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瑞士日内瓦成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以来为世界范围的人道救助做出了卓越贡献,其创建人亨利·杜南获得了第一次诺贝尔和平奖,“红十字”也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859年6月,瑞士商人亨利·杜南去意大利见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向他陈情在阿尔及利亚做生意的困难(当时阿尔及利亚是法国的殖民地)。24日,杜南路过意大利小镇索尔费里诺时目睹了法奥战争的残酷,仅一天的时间双方军队就伤亡了40000人,很多伤员在荒野上痛苦地呻吟,得不到医疗救助和基本生活照顾。于是,他停了下来,把当地居民组织起来救助这些伤员,并强调要对战争双方的伤员一视同仁。

回到日内瓦后,杜南决定写一本书,书名是《索尔费里诺回忆录》,1862年自费出版后邮寄给欧洲各国的军政要员,呼吁各国成立志愿者组织,救助战争中的伤员。他还建议订立一个国际条约,确立战场上伤员以及战地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中立地位,不受交战各方攻击。

1863年2月9日,杜南与另外四人组建“五人委员会”推动这项工作。8天后,他们把“五人委员会”更名为“国际救助伤员委员会”,并于当年10月26日-29日在日内瓦组织了有14国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研究救助战场上的伤员的具体措施。

1864年,瑞士政府邀请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巴西、墨西哥派代表来日内瓦就杜南提出的建议举行正式会议,16个国家共派了26名代表与会。1864年8月22日,会议通过了第一个《日内瓦公约》,把瑞士国旗的翻转颜色,即白底红十字作为战场伤员救助的标志。12个国家的代表在公约上签字,签字国很快成立了中立的战场伤员救助组织。

杜南由于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这项全人类的人道事业中,无暇打点生意,导致他1867年破产。

1876年,国际救助伤员委员会更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徽章图案是三个法语单词“COMITE INTERNATIONAL GENEVE”围绕着的红十字。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日内瓦公约》上签字,并组建了自己国家的红十字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在瑞士登记的民间社会团体,是一个公正、中立和独立的组织,其特有的人道使命是保护武装冲突和其他暴力局势的受难者的生命与尊严,并向他们提供救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还通过推广和加强人道法与普遍人道原则,防止苦难发生。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有权探视战俘和被拘禁的平民。在国内动荡和紧张局势发生需要采取人道行动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可以向政府提出提供救助请求,而这类请求并不构成对相关国家内部事务的干涉。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显身手。1914年10月15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了国际战俘署,为战俘转发了2000万封信件,190万个包裹,并向战俘捐助了1800万瑞士法郎。更重要的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探视了524个战俘营,安排42万战俘回到自己的祖国。从1914年到1923年,国际战俘署整理出700万份战俘和失踪人员档案卡片,这些档案卡片帮助200万战俘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二战期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派出了179名代表,对41个国家的战俘营进行了12750次探视。战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战俘信息中心有3000人在工作,整理了4500万份战俘和失踪人员档案卡片,转发了1.2亿条信息,向战俘转交了110万个包裹。

1990年10月16日,联合国大会决定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观察员身份,这是联合国第一次授予民间组织观察员身份。

2005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北京开设了东亚办事处,负责协调中国、朝鲜和韩国的人道救助工作。

现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每年的预算均在10亿瑞士法郎左右,所有经费均来自自愿捐赠,但捐赠大多来自瑞士和美国。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有1400名专职人员在总部和世界各地的办事处工作,并在实施人道救助的地区雇佣了11000名当地工作人员。

根据《2012年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报告》,2012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向战乱饥荒中的630万人分发了食品,并为280万人提供了生活和清洁物资,资助了270万人的粮食生产和创收项目,还为2200万人的饮水和卫生项目提供了资金,为720万人提供了保健医疗服务,在1744个拘留所探视了540669名被拘禁人员,并逐个追踪了其中26609名被拘禁人员的人道待遇情况,帮助13913名被拘禁人员与家人探望。

由于“十字”会给人基督教的联想,伊斯兰教国家便用“红新月”代替“红十字”。后来,联合国建议用不会引起宗教联想的“红水晶”(菱形)做标志。现在“红十字”、“红新月”和“红水晶”都是红十字会的标志,各国可任选其一。

为了协调世界各国红十字会的人道救助工作,1919年还成立了“红十字会国际联合会”,后更名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该联合会1948年决定把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的生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