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小兒貧血,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內鐵缺乏而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所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疾病,尤其是在嬰幼兒中多見,爲我國重點防治的小兒疾病之一。

◆ ◆ ◆

造成小兒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1

孩子自身體內鐵儲備不足

寶寶在胎兒期的時候,主要從母體裏獲得鐵,尤其是在妊娠最後三個月所獲得的鐵最多。

這些所獲得的鐵儲備起來後可以滿足寶寶在出生後4-6個月的生長發育需求,但 如果孕媽媽在妊娠期有嚴重缺鐵性貧血的話,那麼她能爲胎寶寶提供的“儲備鐵”就非常有限。另外,一些早產的寶寶,由於錯過了妊娠期最後三個月儲備鐵的高峯期,那麼他們在出生後也會比其他足月新生兒更容易出現貧血。

2

寶寶的生長發育速度過快

寶寶出生後的前六個月,是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峯階段,一般出生後3個月的體重爲出生體重的2倍,1週歲時的體重爲出生體重的3倍。在這階段,如果營養跟不上去,未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那麼,則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3

寶寶偏食或有長期慢性出血的疾病

兒童期和青少年期發生缺鐵性貧血,常見於一些偏食、挑食的孩子。另外,一些長期慢性出血的疾病,如鉤蟲病、腸息肉、慢性腹瀉、反覆感染等,也可因鐵丟失過多或消耗過多而出現貧血。

一般來說,缺鐵性貧血在經鐵劑治療後,可收到較好的效果。但除了缺鐵性貧血外,小兒貧血也還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4

維生素缺乏所致的貧血

維生素是人體六大必須營養素之一,參與人體的代謝調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5

葉酸缺乏

葉酸,即維生素B9,它有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的作用,常用於孕婦及備孕人羣。其實,這種維生素人人都需要,我們每天需要攝入的膳食葉酸當量爲400ug, 當體內的葉酸不足時,可妨礙血紅蛋白合成,使得紅細胞出現異常,爲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臨牀上表現爲面色蒼白、食慾減退、精神萎靡、疲倦、胃腸功能紊亂等症狀。

6

維生素B12缺乏

身體內維生素B12缺乏時,我們的人體便可因無法生產出足夠多的健康紅細胞而出現貧血。這是一種大細胞性貧血,跟葉酸缺乏所致的貧血一樣,都屬於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體內的紅細胞不夠時,身體也就無法得到所需的氧氣,這個時候常表現爲易疲倦、虛弱和呼吸短促。

7

地中海貧血

地中海貧血是一類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血液病,有家族史,它是由於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得血紅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鏈有一種或幾種合成減少或不能合成,導致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改變,從而引起慢性溶血性貧血,常見的有α-地中海貧血和β-地中海貧血兩種類型。

輕度地中海貧血如果沒有明顯的貧血症狀,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補血治療,但 如果是輕度地中海貧血合併了缺鐵性貧血,爲了防止貧血加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各種肉類食物的攝入,每週再喫1至2次豬肝、豬血、鴨血等含鐵豐富的食物。

中重度地中海貧血,由於慢性溶血已經造成身體主要臟器鐵負荷過重,故這類患者不適宜補鐵,補充鐵劑反而會加重,適得其反。

8

鐵利用障礙所致的貧血

有一些患者因與血紅素合成有關的各種酶和輔酶的缺乏、活動減低和活性受阻,導致鐵利用不良和血紅素合成障礙,結果形成組織鐵儲量過多和外周血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這類貧血患兒多有脾腫大,用鐵劑治療無效,部分患者對維生素治療有效,可口服維生素B6,有效者多需長期治療。

9

慢性感染所致的貧血

感染性疾病所致的貧血是由於許多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後,在引起炎症或感染的過程中,能使紅細胞生成減少,破壞增加或失血。

主要分爲兩大類,一類是感染後迅速發生,常以急性溶血性貧血表現爲主,可引發鞏膜、皮膚顏色變黃等黃疸的表現。

另一類是慢性感染或炎症時逐漸發生的慢性病貧血,常表現爲輕度皮膚黏膜蒼白、心慌、胸悶、氣短、食慾降低等。

對於感染性疾病所致的貧血,通過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後,原發疾病控制住了,患者的血象也可很快恢復正常了。

10

新生寶寶的生理性貧血

胎寶寶在宮內時血氧飽和度較低,血清紅細胞生成素含量及紅細胞生成增加,而出生後,隨着寶寶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紅細胞生成素減少,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逐漸降低,於是,足月兒在生後6-12周時,血紅蛋白通常會下降到95-110g/L,早產兒4-8周時下降到65-90g/L。

但隨着血紅蛋白濃度下降到一定量時,又可刺激紅細胞生成素的產生使骨髓恢復造血活力,使得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又緩慢增加,進而使得貧血得到糾正。

因此,對於這個階段的生理性貧血,一般無需特殊治療,這是寶寶對環境改變的一種調適的現象,並不是真正的貧血。

總之,當寶寶出現貧血時,最好配合醫生查找貧血的原因和基礎疾病,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去除病因,以較好地糾正寶寶貧血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