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這樣一道小河灣,清清亮亮地流,它會沁進你的心扉,刻在你的心頭;世界上有一種古老而獨特的豌豆角漂流小舟,它會盪漾出詩畫的漣漪,浸溼你的夢境。

這就是位於湖北省巴東縣境內長江北岸的一條長流性溪流——神農溪,它以雄奇險秀的山光水色,瑰麗多姿的民族風情,古老質樸的縴夫文化而備受海內外遊人的青睞,被譽爲“山和水的畫廊,心與夢的天堂”。

遊輪停靠在巴東縣碼頭,我們一行換乘小一些的船駛向巴東神農溪——一條美麗的溪流,一個不老的神話。

農溪由一古老的傳說而得名。相傳遠古時代的神農氏(炎帝),曾在這裏架雲梯攀懸崖,遍嘗百藥,拯救黎民。後來人們把他架梯採藥的地方叫神農架,這條河就叫神農溪。

神農溪,這個發源於華中腹地神農架原始森林的溪水,清冽明淨的穿梭在青山疊嶂之中,水迴路轉,兩岸山峯奇峻,爭雄鬥險。

神農溪中的龍昌洞峽、鸚鵡峽、錦竹峽三峽有“小小三峽”之稱,首先通過的是龍昌峽,一座天然石門洞開,雄偉壯觀。駛進峽谷,兩岸絕壁似斧劈刀削,直插雲霄。

神農溪像是一塊易碎的玻璃。在這裏,你聽不見恕吼的河水撞擊岩石的聲音,聽見的只是那潺潺的流水聲,你也聽不見瀑布那種“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聽見的只是溪水淑女般流淌的寂靜,也許,你看不出他在流動,因爲她是那麼的靜,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神農溪是古代巴人的聚居地,這裏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千古未解之謎的“巴人懸棺”了。木製的棺材被懸掛在高高的懸崖上,經過幾千年風雨的洗刷仍完好無損堪,遠古時代的人們到底是用什麼辦法把裝有屍體和隨葬物品、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送進高高的崖洞裏去的,如今有限的智慧還難以解讀這用千年的沉默寫下的寓言,這悠悠懸棺至今還是千古之謎。

在當地人的指點下,我清晰地看到在幾處絕壁的洞口裏,放置着古代的懸棺。懸棺越高越表明後人的孝心。

船過龍昌,便來到鸚鵡峽,這裏蒼翠欲滴,清香四溢,幽峽深谷間,充滿着勃勃生機,青山碧水如畫,人似畫中神仙,想想古人撐一扁舟,蕩遊溪中,對着青山碧水吟詞作賦,縱歌飲酒,其詩情畫意可想而知。

兩岸絕壁懸崖,奇峯突兀,層巒疊嶂,怪石聳立。岸邊藤網垂掛,飛瀑湧泉,奇觀迭現。有的崖壁上針孔密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的還留着古棧道的鑿痕,還顯露着大大小小的巖洞。最吸引人眼球的溶洞要數“燕子阡”了。

燕子阡洞高有80米,寬30米,洞頂常年棲息着金絲燕,密密麻麻地聚集在巖壁上築巢、繁衍,在春日融融陽光明媚的日子裏,常見成千上萬的金絲燕飛出洞來,好一派喜慶祥和的氣氛。

出得棉竹峽,眼前豁然開朗,平靜的水面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湖泊,微風輕拂,泛起陣陣漣漪。

乘船來到了一個渡口,幾條扁木舟靜泊在岸邊,真像家裏買來的扁豆。

船頭上幾個赤膊的船伕站起來迎接客人的到來,一邊撐穩船,一邊用有力的手臂把客人拉上船。等大家都坐好了,一聲吆喝,小小的木船平穩的離開了渡口,逆水而上,只留下一條優美的弧線,隨着水波盪漾開去。

被稱爲“中華第一漂”使用的是一種形似“豌豆角”的扁舟。跨上這種略微有一點土氣的小船,在碧水清波上悠然漂流,真是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趣沙禽掠岸飛。”

神農溪遠遠望去,就像一塊無形的天然水晶,晶瑩剔透,平滑光亮,栩栩生輝。

俯身望去,就像一個精美的工藝品,沙石水草、魚蟲花樹,美不勝收。

四周望去,就像鑲嵌在兩山中間的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雄偉壯觀,錦秀美麗,令人讚歎。

這裏的水已經很淺了,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底的鵝卵石。清澈的溪水排着岸邊泛起了朵朵浪花,一路歡歌的衝向長江。一石擊去,水環疊起,漣漪層層,環環相扣,環環有致。

如今的神農溪,可謂是自然和人工的雙重傑作,隨着三峽大壩的雛形初現,神農溪比以前委婉有餘而蒼勁不減。這條涓涓細流變成了一個狹長的湖泊,兩岸峭壁錦竹覆蓋,鬱鬱蔥蔥,青翠欲滴。青峯竹影倒映水中,更添溪水之秀。微風拂來,那溼漉漉的清新氣息,讓人心曠神怡,幽靜的峽谷中偶爾有幾聲鳥鳴,間或傳來隱隱約約縴夫的號子,彷彿天外來音。

伴隨着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神農溪之旅也到了盡頭。踏上岸邊,揮手向美麗的神農溪告別。

【獨白】

神農溪,在鬼斧神工的三峽面前,也許算不上什麼。然而,她就像是一個別致的飾品,爲三峽勾勒出了另一種別樣的風采。

神農溪“溪水”的碧瑩,“疑無路”的誘惑,“鸚鵡峽”的威嚴,“麻糖峽”的甜蜜,“三色泉”的奇異,“土家舞”的風姿,“山裏情歌”的柔情,“對歌”的熱鬧,逍遙公子被深深地吸引着,迷戀着……

神農溪兩岸的景色雖然有了一些變化,但大體上還是保持着昔日的風采。自然生態極具原始風貌的神農溪景區,山依然是那樣的蔥翠,水依然是那樣的碧綠,滋潤和培育着這一方土地和民衆。在神農溪的旅遊,像是在觀山望景讀一幅畫卷,又像是在翻閱歲月讀一部史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