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日凉风至,“秋”主要指暑去凉来,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

立秋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寒。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才能为秋冬季节健康打下坚实基础。立秋之后,还没有真正出伏天,温度相对比较高,也被称为“秋老虎”。气候变化很可能会导致旧病复发,诱发新病,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立秋至,重养生!谨记:“防三病”“吃四果”“忌五事”,更健康

“防三病”

防腹泻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立秋之后,天气转凉,人的食欲会逐渐变好。

脾胃长期处于虚弱的状态,很容易增加肠胃负担,使人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在进入立秋之后不宜大补特补,可以多吃去湿的食物,比如薏仁红小豆,茯苓等。

防暑降温

立秋之后防暑降温依然非常重要,天气逐渐转凉,白天的气温非常热,并且暑气十分逼人。

建议穿比较薄的上衣。可以在早晚时间段穿一件单衣,避免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添衣加裤,捂得严严实实。

中医认为“春捂秋冻”,秋天天气逐渐转凉,在室内温度较高,在室内可以少穿一些衣服,出门穿一件单薄的衣服,不要捂得太厚。

防秋燥

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而肺为“娇脏”。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干燥,肺气虚会使身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容易情绪低落,请做好措施防秋燥。

一定要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到内心安宁,心情舒畅,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及时排解,才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吃四果”

立秋之后,一定要知道“秋瓜坏肚”。不论是西瓜,香瓜还是菜瓜都应该少吃,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但是可以多吃一点水果,预防秋燥。

香蕉

香蕉可以润肠通便,大便通畅则能有效将体内积聚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相关研究发现,香蕉皮中含有可以抑制真菌和细菌的有效成分“蕉皮素”。可以用它来涂抹局部治疗,由于真菌和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瘙痒或皮肤干燥等问题。

红枣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不足、脏躁症。红枣对于治疗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导致的身体乏力有帮助。

秋天皮肤特别容易干燥,新鲜红枣中维生素c含量比柑橘高出7~10倍,是苹果的75倍。多吃红枣能够帮助提高皮肤弹性,皮下组织丰满使皮肤更加细嫩光滑。

葡萄

炎热潮湿的夏季刚过,体内聚集了很多毒素,且内热较重,身体困乏,适量吃一点葡萄,具有很好的利尿功效,有助于促进排毒,消除内热。

葡萄是一种很好的秋季水果,能够益气补血,补脑,安神,除燥,明目,呵护身体的健康。现在也是不到大量上市的季节。

立秋之后正值吃桃子的季节,桃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果酸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加快肠胃蠕动,缓解便秘。

桃子中含有铁元素非常高,是苹果和梨的4~6倍,是缺铁性贫血者比较理想的水果,多吃桃子更有助于补气养血,身体健康少生病。

“忌五事”

忌吃冷饮

立秋之后天气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节气的变化,身体各方面都有相应的变化,所以立秋之后禁忌吃冷饮,避免肠胃受寒,诱发肠胃疾病。

忌剧烈运动

立秋后,气温慢慢下降,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做剧烈运动,尤其患有血管疾病的人,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不能进行任何剧烈运动,要多注意观察身体变化。

忌光脚踩地

立秋之后,地面开始变凉,脚为人之根,如果光脚走路很容易使足部受凉,让寒邪入侵,容易导致旧病复发,诱发新病。

忌熬夜

经过一整个夏季的高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变大,容易感觉到疲劳,充足的睡眠能够让身体各个机能得到放松,入秋之后尽量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11点之前进入入睡状态,保证7~8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忌忧心过度

自古逢秋悲寂寥,从夏季进入秋季,人们的精神情绪也会有一定变化,秋季也是季节病的高发期,忧心过度或者生气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健康,一定要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遇事不要钻牛角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