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云报

刘胜利在展示玉器藏品。

自幼喜欢书画、音乐、文学、玉石的刘胜利,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谈起艺术品收藏,刘胜利总是引经据典,兴致盎然。

刘胜利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清华美院艺术品评估研究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温润细腻,与玉石结缘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经济发展,文化复兴,沉寂多年的艺术品市场应运而生。刘胜利满怀对艺术品收藏的热情,走南闯北,开启了中国书画和玉器艺术品的探求、收藏之旅。

收藏要交学费。1985年,刘胜利听闻家乡大城附近一户人家有一套郑板桥梅、兰、竹、菊书画四条屏,传承有序,几代人遵照祖训视为传家之宝。他找到这户人家,多次拜访,想要买下这套名人画作。经过不懈努力,他如愿以偿。一年以后,经朋友介绍找到故宫博物院的书画专家,经鉴定此画只是老旧仿品。这给刘胜利极大触动。原来因郑板桥有朝廷官员背景,又有深厚的诗、书、画修养,画作炙手可热,成为“扬州八怪”中佼佼者,后世仿品不断。初次收藏就买到赝品,刘胜利开始潜心学习,兼收并蓄。

经过思考,刘胜利决定改变道听途说、误打误撞盲目收藏的方式,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收藏之路。

1996年起,刘胜利开始系统地学习研究艺术品收藏,自修《中国通史》《中国美术史》《中国绘画史》《中国玉器史》及有关史书古籍,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虚心向知名专家和资深收藏家学习请教;到国内各大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俄罗斯冬宫等世界级博物馆学习观摩。有了理论基础和广博的视野,他的收藏之路豁然开朗。因为喜欢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史,他开启了以书画、玉器解读印证中华文明的新路。

中国书画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化、人文、美学等诸多信息。目前考古发现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是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帛画“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用中国书画去解读印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显然是不对称的。通过比对,刘胜利发现中华玉器自近万年的新石器时期至今传承有序,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玉石有着缜密、温润、细腻、坚韧的特质,以一种不变的形态,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有力证物和重要载体。此后,他转而侧重玉器收藏。

选择收藏,意味孤独之路

虽然调整收藏“路径”,但弯路难以避免。“得到仿品,我没有苦恼过。辩证地看问题,使每一次收藏失败都成为学习、成长的过程。经历成、败、得、失,方能使收藏之路走得更加扎实。”刘胜利说。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收藏一件良渚玉琮是刘胜利多年的梦。机缘巧合,2001年他在杭州以八万元的价格从一位藏家手中购得一件。随着眼力的提高,他发现这件玉琮为高仿品。他没有找卖主退货,而是将假玉琮作为标本,激励自己不断学习。“我经常用这件仿品现身说法,辩证的看,交学费避免了更大损失,可谓物有所值。”

当下艺术品市场的造假融入了许多现代科技成分,使许多专业人员“吃药打眼”,要掌握艺术品造假新动向。刘胜利经常跑到辽宁锦州、河南、安徽蚌埠等地,辨识玉器仿品。

“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玉器,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曙光;夏、商、周、秦、汉、唐、宋、辽、金、元、明、清玉器,则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文明物证,每一件玉器都凝聚着厚重的文化信息。例如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红山文化玉龙就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找到物证源头。距今五千年左右的良渚部落酋长手执、身佩刻有“神人骑兽”和“神兽面纹”的各式玉器,以玉通神,传达神的旨意,鼓吹“王权神授”,蛊惑部落民众顶礼膜拜,由神权掌控进而达到对王权、军权、财权的统一掌控,使整个部落成为一统,巨大的凝聚力造就了良渚古城和水利工程。商、周、秦、汉时期“王者佩玉”蔚然成风,玉器成为王侯贵胄身份、地位、财富的标志。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把精美的玉器人格化,倡导“君子比德于玉”,自此玉器和国人的伦理道德、行为方式联系起来,成为精神寄托;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八曲卷草纹玉”和“胡人乐舞”带銙,见证了昔日大唐的繁华和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宋代以后,玉器成为朝野共享,进入寻常百姓家。每个时代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并演绎了诸多的历史人文故事和美好的祈愿。如“完璧归赵”“抛砖引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金玉良缘”……玉器和中华文明相映相随。

“以宏观的历史鉴赏玉器,以微观的玉器探索中华文明的蛛丝马迹,这是我研究收藏玉器的原动力。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及五十多个国家,收藏玉石是一条孤独享乐之旅。”刘胜利感慨地说。

收藏路上有失有得,也有收获和喜悦。一次在西安,刘胜利发现一件清代和田白玉挂牌,挂牌两面分别高浮雕普贤菩萨和浅浮雕韦陀菩萨,雕工精美,寓意吉祥。刘胜利以低于市场几倍的价格收入囊中。一件小小挂牌体现了眼界对收藏的重要性。

有了认知能力,自然惊喜连连。在四川成都一家古玩店,店主拿出多件自夸为“玉器精品”,刘胜利不为所动,忽然他在多件玉石器中眼睛一亮,发现一件墨绿玉神面,眼眉像两只卧蚕,眼球突出,大口獠牙,凶神恶煞、不怒而威。放大镜下观察,简练弯曲不规则的线道纹饰都是用硬物加解玉沙推拉划刻而成,当时确定为红山文化玉神面,他赶紧将之收购。此件玉神面于2006年入选中国收藏家协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玉器收藏大展》。

精美玉石,传承中华文明

中华玉器从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延续至今,每一件都用特殊的形制和图式记述着历史变迁、朝代更迭、民族信仰、国家交往、伦理道德、礼仪风范、美好祈愿和爱情故事等信息。中华大地历经无数次朝代更迭,世事沧桑,但中华民族爱玉、崇玉、赏玉之风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目前,刘胜利收藏有许多中国书画和玉器精品,撰写收藏考评文章五十多篇,多次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艺术栏目》、电视频道《收藏天下》,应邀去各地开展艺术品讲座,讲授玉石文化。“艺术品鉴定收藏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独到的眼力,并保持高度的警惕心、不放过蛛丝马迹去甄别真伪。”刘胜利认真地说。

说起这些年的收藏感想,刘胜利表明自己观点,收藏家其实就是临时保管员,人的生命和上万年不变的玉石相比只是匆匆过客。深藏不露的旧思维已经落后,文物艺术品应以多种形式转变为公共资源,引导人们观赏、学习、普及历史文化和美学知识,以此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记者张甜歌 编辑 王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