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发明于19世纪初,一开始是一种用杆子绑着,放在战船的首部,在撞击敌船时,触发爆炸的武器。在攻击敌人的同时,这种“撑杆雷”也能使敌人忌惮,不敢靠近。随着武器时代的发展,到了19世纪末期,鱼雷从水上发展到了水下,搞起了“水下爆破工作”,从这时候开始,“潜伏”成了鱼雷的主要爆破形式,同时也有通过飞机发射鱼雷的方式,可谓是海空两用。但是在水下,还是得靠鱼雷攻击敌人的潜艇和水面舰船,也能封锁港口和狭窄水道。二战时期,美军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大打鱼雷战,互相伤害。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战役、马来亚战役等等,都少不了鱼雷的狂轰滥炸。虽然太平洋战役最终是美军获胜,可是鱼雷战确实日军更胜一筹。不过美海军的失利,主要是因为自家产的主力鱼雷MK14鱼雷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在为期四年的太平洋战役中,频频哑弹,让敌人侥幸逃脱,让自己人哭笑不得。

MK14鱼雷属于重型鱼雷,是二战时期美海军潜艇的主力装备,被寄予厚望。但是在美国参战后的18个月中,这款鱼雷的哑弹率高达七成。原来这款鱼雷由于造价昂贵,以及个头太大,所以自研制出来后,就一直没有进行实弹测试,所以它的引信问题一直没有被发现。研制出了武器,不进行实弹测试也敢拿去战场上用,这是美国人太自信了,还是瞧不起日本军队呢?无论怎样,现实的毒打马上就来了。1943年,美国海军潜艇“黑鯵”号在艇长戴斯皮特少校的带领下,根据美军方情报人员破译的日军机密信息,前去伏击日本重达19000吨的大型油船“都南丸”III号。油船表示很无辜啊,可谁让现在打仗呢?很快,美国潜艇就找到了日本油船,戴斯皮特少校发挥自己的出色射击能力,共向油船发射了15枚鱼雷。本以为很快就能看见油船被击沉,而期待着鱼雷击中油船的巨响的戴斯皮特少校,却难以如愿。鱼雷是击中了,可是不爆炸啊。这15枚鱼雷,居然有14枚是哑弹。虽然还是有击中油船的鱼雷,可是难以将之击沉。于是戴斯皮特少校带着对MK14鱼雷的质疑,留下最后一枚鱼雷,返回基地。油船一开始表示很无辜,后来表示好幸运啊。

戴斯皮特少校有没有在事后大发雷霆,我们不知道,可是MK14鱼雷哑弹的事,倒是都知道了。主力鱼雷哑弹率这么高,那还得了!潜艇战以后还打不打了?美国军方工程队员马上对MK14鱼雷进行拆解,结果发现问题就出在引信上。MK14鱼雷的爆炸引信带有缺陷,导致它即使击中敌人的舰船,也不能触发爆炸。这就让许多美军潜艇队员联想起了此前使用MK14鱼雷,可是却经常攻击失败的事情。本来以为是自己在射击方面有问题,原来是鱼雷有问题。潜艇攻击敌人,以及抵御敌人攻击靠的就是鱼雷啊,我们的主力鱼雷居然有这么大缺陷,这潜艇士兵的命也是命啊!

后来美军方对哑弹率高的MK14鱼雷的引信进行改进,这才大大提高了它的可靠性,它也不再被称作“哑弹之王”。于是乎,对MK14鱼雷的那句经典评价:“它最可靠的地方就是它不可靠”成为了历史。据说,在未改进的MK14鱼雷投入使用的那18个月里,好多日本的船只在经历了美军潜艇的鱼雷轰炸后,缓慢地回到了港口,它们没有沉没的危险,只是船身上插着好多MK14鱼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