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軍中無女,士兵有生理需求怎麼辦?勾踐支一高招用了千年

文/觀心通史

在古代徵兵時,一般都是先挑選年輕健壯的青年入伍,這部分青年身強體壯,打起仗來比較勇猛。如果戰爭中士兵消耗太大,青年肯定供應不上,也只能放寬徵兵條件,召集一些年齡稍微大點的男人,但是基本不會徵女兵的。

古代打仗沒有現在那麼先進,基本都是靠冷兵器作戰,這時候體能顯得尤爲重要,女兵在身體素質上要比男人差很多,所以用女兵打仗會大大降低戰鬥力。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軍營中男兵多,這些男兵正值精力旺盛的時期,如果有少數女人進入軍營,很容易引起騷亂。

所以,在古代軍營中幾乎沒有女人存在。那麼,問題又來了,這麼多男兵,個個都精力旺盛,青春年少的,打仗又是個痛苦而漫長的活兒,這些男兵如果有了生理需求該怎麼辦呢?雖然聽起來很荒唐,打仗還需要解決什麼生理需求啊?過了今天還不一定有明天。

正是因爲可能沒有明天,所以這些男兵在心理和精神上會更加壓抑,如果不正確引導,這些慾望就有可能像洪水猛獸一樣難以控制,做出一些非常極端的事情。比如攻下一座城之後,很多士兵會衝進城裏進行大規模的燒殺掠奪,迫害女人。

再者,古代打仗沒有先進的武器,多半是依靠強大的兵力打近戰取勝,所以穩定軍心尤爲重要。如果士兵們出現了生理上的需求,領導者不去解決,就很容易引起士兵譁變。昏庸的君王當然不會管這麼多,可是英明的君王早就想到這一點了,並且想出了各種高招。

越王勾踐想了一招,執行下去後效果非常好,以至於被後人繼續用了一千年,明朝時期才廢除這個辦法。勾踐究竟想的什麼辦法呢?據《越絕書》記載,句踐將伐吳,徙寡婦致獨山上,以爲死士示,得專一也。

意思是,勾踐討伐吳國前,爲了鼓舞士氣,並讓士兵們專心打仗,挑選了一些寡婦送到軍營中,後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因爲這些做法上不了檯面,所以史書記載的也比較隱晦,只說這個辦法叫“卒妻”,就是士兵的妻子,至於哪個士兵的妻子,就不得而知了。

因爲勾踐的辦法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後人就在軍中沿用了下去,到漢武帝時期,還專門制定了“卒妻制”。據《漢武帝外傳》記載,至漢武始置卒妻,以待軍士之無妻室者。漢武帝將這個辦法運用到了極致,不但將它制度化,還向全軍推廣使用。

漢武帝比勾踐規定得更細,勾踐只粗略的選擇了寡婦,而漢武帝則制定了相應的選擇標準,選擇對象包括俘虜、重罪犯和死罪犯的妻女。一旦成爲重罪犯或死罪犯,不但你要受刑,妻女也要跟着遭殃,她們被送進軍營,爲士兵服務。

即便是再好的制度,也會有人出來反對,這個反對的人就是漢武帝時期的李陵。李陵反對“卒妻制”的代價比較大,他在出徵匈奴時,第一次便打了勝仗。因爲他不喜歡帶着女眷行軍,索性把她們全部殺了,結果後面接連打敗仗,士氣全無。

唐朝也沿用了這個制度,唐朝一向是個充滿浪漫的朝代,它將骨子裏的浪漫也表現在了“卒妻制”上。唐代詩人岑參爲“卒妻”寫了一首詩——《玉門關蓋將軍歌》,詩中寫道:五千甲兵膽力粗,軍中無事但歡娛。暖屋繡簾紅地爐,織成壁衣花氍毹……看完岑參描寫的打仗,你不免會覺得,這哪裏是打仗啊,分明是享受春宵時刻啊!

元朝時,在選擇對象上又增大了範圍,加上了“賤民”這一項。所謂的賤民實際就是些弱勢百姓,她們手中無權,只能服從上層的安排,是非常痛苦的。幸好到了明朝時,朱元璋覺得這個制度容易使百姓積怨,不利於統治,便廢除了。從此,一些社會底層的女性不再擔心自己會落入火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