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阴山下”,寻找中国乳业真相。

全文5500字,读完约需要5分钟。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我乘坐的大巴车从呼和浩特市区缓缓驶出,沿阴山山脉南麓一路向西,路旁挺拔的白杨映衬着远处的青山、蓝天,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这首耳熟能详的北朝民歌。

此时正值7月末,内蒙高原虽然也是烈日高照,但微风送来的是体感十分舒适的丝丝干爽。穿过一座座山头,总能看到一群群牛羊散布在一片青翠的草原上,恰似绿草上流动的云朵。

我的内蒙之行,就此拉开帷幕。

这一次,我的身份是伊利集团招募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品质鉴定官”,此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实地查看一滴奶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到了老百姓的舌尖上,以及,国产奶到底能不能让国人放心?

我要寻找到这个答案。

01

从头到尾我一滴奶也接触不到”

车从呼市出发,大约行驶40分钟,我来到了内蒙古优然牧业土左示范园区,这里也是伊利集团刺勒川精品奶源基地。

在示范园的门口,竖着一块蓝白相间的电子展示牌,上面动态显示着“安全生产无事故第2235天”的字样。

上方,是签署着负责人赵国梁名字的“环境、健康、安全承诺”,包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发现安全红线及重大安全风险,立即叫停作业;每周组织一次安全生产会议;接受外界监督”等。

进入示范园,上午10点多钟,正是奶牛挤奶的时间。

在一个转盘式的挤奶设备上,60头奶牛环绕并排站立,同时挤奶,每10~12分钟设备旋转一圈,围栏后排队的奶牛依次替换上来。

工作人员介绍,这套设备由瑞典利拉伐公司提供,有不少黑科技,比如自动高效驱赶门,可以让奶牛快速进入转台挤奶;奶杯根据奶牛泌乳量的高低自动调节真空度、脉动比率和脉动频率;泌乳结束后自动切断真空,提升挤奶杯组,节省劳动力。

在转盘式挤奶设备的旁边,是并列式的挤奶设备,也是由瑞典利拉伐公司提供,每15分钟可以完成96头奶牛的挤奶工作,是最为高效的挤奶设备。待挤厅设有自动引导门,可以将奶牛引导向挤奶位;前翻转定位门将奶牛固定在挤奶位;入口处还设有自动识别门,将奶牛的相关信息输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奶产量记录和其它数据分析。

整个挤奶厅,在工作时间,我一共也没看到几位工作人员在现场操作。自动化的智能设备大量替代了人工,传统农牧业已经成了智能化的工业流水线。

“很多人印象中,是不是还是那种奶农家里养几头牛,然后在山坡上人工挤奶?”园区负责人赵国梁笑着问我。

我点点头,“是啊,没想到,已经这么先进了。”

赵国梁说,以前内蒙古有一句口号,“户均三头牛,小康不用愁”,2010年的时候家里养1~4头牛的占26%,20头以下的占53%,但到了现在,规模化牧场、标准化养殖已经占绝对主流了。过去10年,中国乳业跨越了从散户奶农到规模化牧场的重大改变。

我参观的这个土左示范园区有4000头牛,而就在一个多月前,这里举行了伊利·敕勒川30万头奶牛生态牧场示范项目暨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基地开工仪式,这里将打造成为全球最大奶牛生态牧场示范项目。

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好处不言而喻。一方面,通过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作业,提升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了奶源建设上的升级,确保了原奶的品质,为优质乳品的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我在牧场了解到,一头奶牛,从每天吃的草、睡得卧床,到挤奶室温度、每年挤奶的时间、“带薪休假”的时间,都有详细的规定。比如,奶牛口粮中精饲料占20%,青贮占16%,苜蓿5%,辅料9%,水50%,而且根据季节的变化、奶牛生理的变化随时调整。一头奶牛每天的生活费70元左右,比很多人都高。

在奶牛的健康管理方面,也有非常完备的措施,比如日常健康监测、接种疫苗、传播途径阻断、隔绝传染源等。牧场可以随时掌握每一头牛的健康状况,并且确保整个牧场奶牛的健康。

集约化养殖还一个好处,很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那就是联结了奶农的利益。伊利探索了“四个联结”机制——技术联结、金融联结、产业联结、风险联结,与奶农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有效解决农牧民面临的实际困难。伊利通过嵌入式服务、SOP管理、智能管控等途径,加强奶源建设,带动500万养殖从业者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2014年至今,伊利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奶款超过了1277亿元。伊利合作牧场的奶牛日单产水平整体提升了近7公斤。截至2020年6月30日,伊利累计为6768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为560.38亿元。

“我给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就理解了,”赵国梁说,“过去的奶农,现在在规模化牧场里上班,如果是两口子,一年能拿到10万元左右的工资,这比原来在家里养两头牛收入高多了。”

“那现在怎么杜绝添加呢?”我还是不放心。

“这么说吧,现在牧场里,从头到尾我接触不到一滴奶,挤奶管道直接就通向运输车了。”赵国梁说,装车的地方有摄像头,车上有GPS,车子从出发到奶企的时间严格把控,原奶检测环节也是“只出不进”,根本没法往里添加东西。

在他身后的墙上,贴着伊利董事长潘刚的一句话,“奶源是乳品生产的第一车间,优质、安全、可持续的奶源是乳品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02

“咱们国产奶粉可以放心”

一滴奶,从奶源基地出来,就进入了奶企的一条条生产线,变成了液态奶、酸奶、奶粉和冷饮等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最后再通过经销商,进入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那么,伊利在奶制品生产线环节,又是如何保证质量和品质的呢?

沿着牧场门口停放的运输车每日行进的路线,我从土左示范园区出来,乘车前往伊利的奶粉生产车间和液态奶生产车间,看看一条条生产线的背后会有哪些发现。

我先来到了伊利集团·奶粉全球样板工厂。

工厂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00亩,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于2008年7月建成投产,日产奶粉160吨,年均产量6万吨。

奶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分为7个环节,第1个环节是选取原料,第2个环节是原料检测,然后进入混料,均质,浓缩,喷雾干燥,最后是打包装箱。

在奶粉生产车间,我看到了奶粉生产线上的混料罐、喷粉塔、巴氏稀奶油罐、乳清液暂存罐、阴离子交换柱,以及正在车间里进行检测、监控的工作人员。

目前,伊利的奶粉全球样板工厂许多方面的能力都是全球领先。

比如,生产技术方面,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库,都由计算机操作完成,配料、均质、干燥、净水、充氮等工艺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工厂里的生产团队、检验团队、运输团队也都是精兵强将。

在节能环保方面,样板工厂采用清污分离及膜过滤除污技术,实现水循环再利用,不仅节约大量水资源,而且大幅度降低污水排放。同时,所有污水均经过污水厂集中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之后作为绿化用水、清洗用水等。气体排放也达到了欧洲环境排放标准。

举一个最简单的数据,普通人平时比较关注的是PM2.5,在伊利奶粉车间,提供了洁净的厂房供风净化系统,空气洁净等级达到10万级,也就是针剂级,PM2.5过滤高达99.99%。

在奶粉的质量管控方面,伊利的奶粉车间配备中心化验室,汇集全球最高端的检测仪器,包括岛津、安捷伦等国际知名品牌,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酶标仪,确保对三聚氰胺的专项检测;气相色谱仪器,确保对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塑化剂专项检测。企业内控线检测项目多达1003项,严于国家标准。

我个人最近比较关心的是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品质问题——相比洋奶粉,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究竟怎么样?能不能让妈妈们放心?

工作人员介绍说,国内主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生产、设施设备、硬件条件基本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检验能力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指标和营养指标与国际水平相当。

而且,非常重要一点是,很多妈妈们不了解,婴幼儿配方奶粉关键是要看营养配方,洋奶粉不一定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比如,日本,四面环海,母乳中并不缺碘含量,而中国很多内陆地区的日常饮食中并没有海产品,所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是需要“补碘”的。

伊利很早就开始研究中国母乳的特点,开发适合中国宝宝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从2003年起,伊利开始进行母乳采集,从而建立了中国母乳数据库。截至目前,伊利中国母乳数据库原始数据量已达到20000多个,文献总量达2000余篇,婴儿配方奶粉的研究资料涵盖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0多个产品,覆盖率、可靠性和准确性全球首屈一指。

目前国产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消费信心正在逐渐恢复,在连续多年的国家质检部门的检测中,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合格率都是高于其他食品的,可以说是所有食品中最安全的品类。

“我身边经常有朋友问,自己家的宝宝敢不敢喝国产配方奶粉,我会告诉他们没问题,但我想听听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问伊利集团的一位高管。

“你回答的非常对,我完全同意。”他笑着说。

这个回答让我感觉踏实。

从奶粉车间出来,我又探访了液态奶生产线。在一排排智能化的流水线上,亲眼看到了一盒盒液态奶从灌注到装盒、打包的全过程。智能化的机械臂代替了人工作业,整个车间几乎看不到人。

然而,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有大量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标准监测,确保100%的品质和安全。

我听到了一个故事,在一次生产过程中产品出现了包体底部划包,液态奶事业部维修班长王永强和班组人员决定分组进行地毯式排查,以最快速度找到原因,绝不让有瑕疵的产品流向市场。在不足一米高的链条前,工作人员弯腰半蹲着、仰头进行检查,细致的用手抚摸,感受链条光滑度,一点一点向前挪动,经过三个小时排查,终于发现一个长约一毫米的毛刺。

这就是中国乳业人的真实工作状态。

03

“伊利即品质”

从生产车间出来,已是下午6点,夏日的白昼比较长,此刻的内蒙高原霞光万道,远处沿东西方向蔓延的阴山山脉依然通透可见。

按照预订的行程,接下来,我将与“品质鉴定团”的其他成员一起,与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有一场面对面。

为了此次会面,正在外地出差的张剑秋专程赶回呼和浩特,从机场赶来会场。

张剑秋落座后的第一句话是,“这么多年来,伊利人的信条就一句话,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伊利即品质。”

这句话怎么理解?

比如,在伊利,有“三线”质量控制标准,分别叫国标线、企标线、内控线。国标线以国家标准为基础,企标线在国标线基础上提高50%,内控线在企标线基础上再提高20%。

以生鲜乳的质量标准为例,蛋白质方面,2015年伊利生鲜乳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18,2020年上半年为3.28,欧盟标准为2.9;

微生物(菌落总数)水平,2015年伊利为4.45万,2020年上半年为1.77万,欧盟标准为≤10万;

其他诸如脂肪含量、体细胞等指标,2015年至今,伊利的情况均高于国家标准,而且符合欧盟标准。

这背后,是伊利从2010年开始推进的“七个100%”、“三个全面升级”——100%规模化牧场奶源基地;100%应用TMR全混合营养日粮技术;100%全株青贮和紫花苜蓿的使用;100%安装和使用精准饲喂系统;100%配置奶牛卧床及开展舒适度项目;100%机械化挤奶;100%提供嵌入式服务。以及全面推进牛群品质、饲草料质量和养殖技术的全面提升。

十年来,伊利集团生鲜平均乳蛋白质从3.07g/100g增长到2020年1到6月份的3.28g/100g,生鲜乳的菌落总数从平均值21.87万/ml逐年递减到2020年1到6月的1.77万/ml。

张剑秋说,在伊利,实行的是“三全”质量管理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每一个伊利人都是品质创造者,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比如,在产品和乳品原料质量控制方面,伊利一直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世界一流、极为严苛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不仅增加了众多质量控制指标,而且对每项指标设定了极为严格的限量值。以生鲜牛乳质量控制的部分指标为例,伊利比国家标准多增设了5个卫生指标,同时对多项指标根据夏季和冬季作了明确规定,明显高于国家统一标准要求。

2019年,伊利将质量管理工作战略从“质量领先3210战略”升级为“品质领先3310战略”。第1个3指的是“3个一流”(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标准、一流的产品),第2个3指的是“3个基础”(质量领先管理体系、质量自主管理模式、品质评价体系),1指的是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风险一票否决,0指的是食品安全事件零发生。

正是通过这样严格的、层层把关的、不断加码升级的、体系化的品质把控,保证了中国乳业成为安全、品质的代名词。潘刚说,“追求产品质量安全永无止境,对消费者的安全承诺毫无条件。”

04

结语

结束当天的“品质鉴定官”之旅,天色已晚。从伊利厂区走出来,远出的阴山山脉已经逐渐隐没在夜幕之中了。

满满一天的行程,略感倦意,但收获颇丰。

之前虽然长期关注中国乳业的发展,但近距离深度的去实地探访代表性乳企的生产链、全流程,了解背后的科技能力和品质管控体系,机会并不多。并不是每家乳企都愿意打开大门,欢迎“鉴定官”们走进来,提问题,发起挑战。

作为中国最大乳企的伊利,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至今,中国乳业正在重塑信心,重塑品质,重塑品牌。要让人们正确的了解乳业知识,了解国产奶粉的安全可靠,祛除对洋奶粉的盲目推崇,消除对国产乳制品标准低的误解,这个过程需要开放,透明,沟通和了解。

举个例子,有人批评国标低,但事实是,中国生鲜乳国标在许多方面并不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低。蛋白质含量方面,中国标准是大于等于2.8g/100g,而国际法典委员会标准对此无要求,美国、日本也无要求;脂肪标准,中国是大于等于3.1g/100g,国际法典委员会标准无要求,美国、日本也无要求;菌落总数,中国标准是小于等于200万cfu/ml,而且是每车必须达到,否则拒收,国际法典委员会标准对此无要求,欧盟是小于等于10万cfu/ml,但计算的是两个月的几何平均数,并不是拒收标准。

而且,国标并不代表一个国家乳业的平均水平,而只是底线要求,中国乳企达到的平均标准都是远高于国标的。

普及这些知识,消除公众误解,很有必要,相信伊利这样打开大门的举措,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让中国乳业品牌成为安全、可靠、高品质、高科技的名片,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