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減肥的人都把節食放在第一步,餓着餓着,胃變小了,喫得就少,離瘦又更近一步……

的確,很多人覺得只要一段時間喫得很少甚至不喫,以後就會喫一點就飽了,那這真的是因爲胃變小了嗎?

一 我們的胃是什麼樣子?

胃是不是真的會變大變小,得先來了解一下胃的正常生理……

我們的胃,也叫胃囊,最外層的胃壁是由好幾層肌肉組織構成,具有很強的伸縮性。

胃囊擴張後能容納食物的量稱爲“胃容量”。

一般來說,人在完全空腹的時候,胃容量大約有50-100毫升;正常喫飽飯之後,胃容量則可以達到1200~1600毫升。換言之,人在空腹和飽腹的情況下,胃囊大小差異可高達20倍。

二 胃真的會變大變小嗎?

胃囊大小可能會隨着你的進食量改變,但是胃容量卻不會發生變化。

當食物喫進去時,胃囊會慢慢變大,同時我們的胃內腺體分泌增加、蠕動增強,讓食物在胃內充分和胃液混合(食物變成食糜),好在接下來的腸道中吸收。

只要當食物排空,消化完全後,胃就又會恢復原來的形態,此時的胃會維持在一個輕微收縮的狀態。

因此,喫多了,胃會出現暫時性的變大,但胃容量卻不變,而餓幾頓,胃也並不會減小。就像氣球,吹氣後會慢慢變大,但只要將氣放走,它會變成原來的樣子,卻不會變得更小。

爲什麼食量有大有小?

胃容量不僅不會發生變化,而且人與人之間幾乎也沒有差異。

看到此處,肯定有人要提出反駁,那些喫播主播,一次喫下100個漢堡、幾百個壽司、幾十碗拉麪……

不是說人與人之間胃容量差異不大嗎?爲什麼“大胃王”們能喫下超過常人數倍的食物?

他們的胃容量可能並不會比常人大很多,只是胃的彈性天生比較好,每次都能喫到2400-3200ml,達到胃的極限度;

另外,人體食慾的大小並不能單純看胃容量,喫多少,與我們胃腸道、飽食和飢餓中樞、大腦皮質之間的神經調節都有關係,而這三者又會因爲體質、環境、遺傳等多方面原因互相調節、制約,保持相對的平衡。

長期喫很多食物,胃壁增厚,蠕動加快,飯量自然就大。

注意:像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疾病也會導致食慾增加。

節食後,爲什麼越喫越少?

既然胃的大小並不會發生改變,又爲什麼一段時間的節食後飯量變小了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的飢餓感並不是胃發出的,而是大腦神經中樞的一種感覺,胃也不過是“接收器”。

若感覺自己喫的越來越少,不是胃變小了,而是你的大腦發出指令來壓抑住了你的飢餓感,應對這種饑荒模式,降低食慾。一部分嚴重的人甚至會出現厭食症。

養胃四要訣

中醫認爲,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中老年人的脾胃功能一天不如一天,抵抗力也比較差,因此更要着重保養脾胃。

第一要訣:動爲綱

適當運動能促進消化,增強食慾,讓氣血化源充足,精氣神旺盛。所以,老年人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量及鍛鍊方式。

散步是比較適合的活動,可快可慢,有助於調順氣血,活動關節,幫助脾胃運化,達到祛病防衰的效果。

第二要訣:素爲常

素食主要包括喫植物油、植物蛋白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大米、麪食、雜糧、豆類及其製品、瓜果蔬菜等。

日常飲食要以清淡爲主,以便清理腸胃。

進食溫涼適當,不要過熱也不可過涼,因爲熱傷粘膜,寒傷脾胃。

少食質硬、質粘、煎炸、辛辣性食品。

第三要訣:酒少量

少量飲酒能暢通血脈、除風散寒,但過量飲酒的害處很多。

飲酒過量,脾胃必受其害,輕則腹脹不消,重則嘔吐不止。

老年人酗酒或愛喝烈性酒,更容易導致胃出血,甚至肝壞死。

第四要訣:莫愁腸

指人的精神狀況、情緒變化對脾胃亦有一定影響。

中醫認爲“思可傷脾”,意指思慮過度也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

因此,想要胃好就要做到心胸豁達,遇事不要過於計較、要常保持穩定的情緒及樂觀的心態。

艾灸護胃法

脾胃虛寒的人在秋冬季節特別容易犯病,且犯病時不好治療,許多脾胃虛弱的人們深表苦惱。艾灸是我國幾千年來的中醫瑰寶,具有對抗虛汗症、通經活絡、散寒止痛的療效。利用艾灸療法調脾養胃,效果是極其不錯的。

艾灸中脘穴

中脘,就在心窩處,是任脈與胃經交匯的樞紐,常言說:“得胃氣者生”,中脘就是調理胃氣得要穴。

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穴,長壽穴。古今許多醫家都對此穴推崇備至。因此流傳着“ 若想胃裏安,三里常不幹”的說法。

艾灸關元穴

關元:關元過去也叫玄關,就像人體腹部的一個閥門,有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泄漏的意思。灸關元就是利用艾絨所具有的溫陽之氣,通過關元穴送入小腹,是恢復體力補充能量最快的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