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博社记者/陈丽冰)2020年上半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1691列,同比增加674列,增幅66.3%。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多重利好政策陆续发力,重庆、贵州等中国西部省区市货物经广西北部湾港发往全球的货运量迅速增长,彰显了"陆海新通道"的巨大活力。

这些成效的背后,展现了"陆海新通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怎样的作用?疫情期间,"陆海新通道"又是如何助力中国与东盟等国家恢复经贸往来?就此,本刊记者通过网络视频连线采访的方式专访了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

韩宝昌表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2015年11月启动以来,我们坚持将项目放在中新两国合作大局中谋划,努力推动中国西部地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开放发展。截至2020年7月底,中新双方累计签署各类平台合作协议68个,签约合作项目228个、总金额约320亿美元,落地率超90%,逐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名片。

其中,"陆海新通道"作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的标志性项目,既为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发开放提供了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为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合作,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仅疫情期间,重庆通过"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冷链物流,就先后推动云阳60吨菊花、忠县25吨柑橘出口至新加坡,打造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新示范",成为中新两国在疫情中保障供应链的缩影。

同时,基于中国西部地区与湄公河五国在贸易与产业方面广阔的合作空间,"陆海新通道"当前还深度契合澜湄合作和各国发展战略,拓展澜湄合作机制影响力,为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不仅如此,韩宝昌表示,随着"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纵深推进,今后还将重点强化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挥重庆和新加坡双枢纽作用,高标准编制好"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规划,积极推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联动,联通东南亚和中亚、欧洲等市场,推动形成"双枢纽""多节点"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二是加快推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贸易合作,积极打造中新农业合作新示范,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重庆等西部优质农产品走进新加坡、走向东盟和更广阔市场。三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秉持"开放包容、内外协同,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的理念,先期从市场主体、地方政府合作层面开展探索实践,进而在深化中新双边共建基础上,稳妥有序推动更多国家参与通道建设,最终形成陆海新通道新型跨国跨区域合作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做实'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精度',真正让'陆海新通道'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工笔画,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韩宝昌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