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博社記者/陳麗冰)2020年上半年,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開行1691列,同比增加674列,增幅66.3%。當前,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多重利好政策陸續發力,重慶、貴州等中國西部省區市貨物經廣西北部灣港發往全球的貨運量迅速增長,彰顯了"陸海新通道"的巨大活力。

這些成效的背後,展現了"陸海新通道"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怎樣的作用?疫情期間,"陸海新通道"又是如何助力中國與東盟等國家恢復經貿往來?就此,本刊記者通過網絡視頻連線採訪的方式專訪了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局長韓寶昌。

韓寶昌表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以下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自2015年11月啓動以來,我們堅持將項目放在中新兩國合作大局中謀劃,努力推動中國西部地區乃至更廣泛區域的開放發展。截至2020年7月底,中新雙方累計簽署各類平臺合作協議68個,簽約合作項目228個、總金額約320億美元,落地率超90%,逐漸成爲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名片。

其中,"陸海新通道"作爲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的標誌性項目,既爲中國西部地區對外開發開放提供了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爲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合作,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

僅疫情期間,重慶通過"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冷鏈物流,就先後推動雲陽60噸菊花、忠縣25噸柑橘出口至新加坡,打造西部地區農產品出口"新示範",成爲中新兩國在疫情中保障供應鏈的縮影。

同時,基於中國西部地區與湄公河五國在貿易與產業方面廣闊的合作空間,"陸海新通道"當前還深度契合瀾湄合作和各國發展戰略,拓展瀾湄合作機制影響力,爲建設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發揮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不僅如此,韓寶昌表示,隨着"陸海新通道"建設的縱深推進,今後還將重點強化3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發揮重慶和新加坡雙樞紐作用,高標準編制好"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規劃,積極推動"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聯動,聯通東南亞和中亞、歐洲等市場,推動形成"雙樞紐""多節點"的國際物流通道體系。二是加快推動"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地區農產品貿易合作,積極打造中新農業合作新示範,加快推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推動重慶等西部優質農產品走進新加坡、走向東盟和更廣闊市場。三是以"一帶一路"建設爲統領,依託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秉持"開放包容、內外協同,共商共建、互利共贏"的理念,先期從市場主體、地方政府合作層面開展探索實踐,進而在深化中新雙邊共建基礎上,穩妥有序推動更多國家參與通道建設,最終形成陸海新通道新型跨國跨區域合作機制。

"下一步,我們將做實'陸海新通道'建設的'精度',真正讓'陸海新通道'成爲助推'一帶一路'工筆畫,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和平臺。"韓寶昌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