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连晚报】;

直 击

路通了,店开了,街上热闹了

8月6日零时,工人村疫情管控区域正式解除封闭,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早6时,工人师傅们开始逐个拆除各个路口的封闭围栏。其实很多居民早就睡不着了,有的甚至半夜11点就在等待着这一时刻。还有居民早早地出门,终于可以亲自去菜市场买菜了!围栏撤了,道路通了,居民从家里走到了街上,举着手机记录这一刻。昨日一早,记者来到工人村采访,感受“解封”第一天,这里的人们欣喜之情。

封闭的工人村社区物理解封。

围栏一拆除,整个工人村就沸腾起来。许多人专门出来举着手机拍摄,然后发图片发视频,将“解封”的好消息传给亲戚朋友。还有市民出来完全是漫无目的,“就是出来看看,也没想好要去哪儿。”市民庄大爷凌晨3点就睡不着了,5点半就出门溜达。庄大爷说,刚开始得知有疫情,心里挺紧张的,封闭之后心绪逐渐平复。李女士也是天不亮就出来溜达了,她说,“有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众人的付出,才让我们被封闭在这里的居民没有丝毫‘憋屈’感,真的是特别感动。解封了,也让他们都回家好好休息。”

出来溜达溜达。

这一刻,封闭区域内的每一位居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工人村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

清洁工刘玉兰:

脱下防护服,终于没那么热了

“解封”当天早5点多,一辆垃圾车缓缓停在封闭区域内的垃圾箱旁,清洁工人们将垃圾倾倒到车上后,又仔细清扫着周边的卫生。负责该区域清扫工作的大马清洁有限公司有15名清洁工一同被封闭在了疫区,他们肩负起了疫情封闭期间,这里的卫生清扫、垃圾清运工作。“无论封闭与否,垃圾清运总要有人去做,每天的工作量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每天需要穿着防护服工作,许多队员热的都浑身起了痱子。”清洁队长刘玉兰,一直比较平静。她清楚地记得,23日该区域封闭时,她正在路面清扫卫生,原本家住甘井子的刘玉兰被隔离在了工人村,她只能借住工友家。一台垃圾清运车专门负责该区域的垃圾运输,每天清运一次,晚间将垃圾送到垃圾场当即焚烧。

解除封闭的第一天,他们率先脱下防护服,换上原来的工作服,终于没那么热了。在中风险区域连续工作14天,公司也特别体谅他们,决定给他们放几天假,让他们好好休息休息。

家庭主妇赵女士:

赶紧去早市采购一番

6点多,赵女士已经拖着采购小车装着满满的蔬菜水果,从早市上返回来。她高兴地告诉记者,终于可以自己亲自去菜市场了,封闭时虽然有社区的生活服务员提供帮助,想买啥跟他们说一声都能给送到家里来,可只有自己去菜市场看着品类不同的蔬菜才有购买的欲望。“这就是生活吧。”赵女士感叹。她说,以往自己都是六七点钟去早市,那时人最多,自从有了疫情,她觉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尽量避免人多拥挤更好,因此5点多就去了。并且,采购之后她就要回家继续“隔离”,防护意识明显增强。

出租司机李师傅:

路通了,可以进来揽活了

李师傅应该是“解封”之后进入该区域的第一辆出租车司机,早上6点多,他就停在工四巷等着接一位老客。以前每天早上接其上班,疫情期间客人封闭在家。“许久不见,甚是想念啊。”两人一见面开着玩笑。解封第一天,客人立即要去单位上班了,于是通知了李师傅来接。

采访期间,陆续有出租车从身边经过。李师傅高兴地提醒同行们,路通了,都可以来工人村揽活了。

报摊主柏先生:

封闭期间报纸销售正常

今年60岁的柏先生,经营报摊30年,他的报摊就在工三街和工三巷交叉路口的大杨树下,工人村这片的居民基本都知道他。疫情期间,封闭围栏刚好就在他摆报摊的位置。“我支摊的许多东西都在封闭区域内的房子里,只是我没住在那,就没被封闭。这些天,报摊也得以继续经营。”他每天早上到发行站将报纸取来,就在路口的封闭围栏外摆了一把椅子,卖报纸。柏先生坦言,卖报纸现在其实不挣钱,就是还有几户百姓有买报看报的习惯,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封闭期间,生活服务员隔着围栏代买报纸,送到有读报需求的人家,即便封闭在里面,也不耽误大家看报热情。

报摊摊位恢复。

据他所知,封闭区域内的报纸订户,这些天也依然能够正常收到报纸,投递员将报纸送到物资交接区,生活服务员帮忙取走送到各户。

心 声

“终于解封了,

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

昨天早上6点,工三街与香工街交叉口的卡点上,随着隔离栏被缓缓推开,西岗区香炉礁街道工人村封闭区域解除了物理封闭。其实,在当天零点,这片区域随着封闭卡点站岗执勤人员的撤离就已经正式解封,但似乎只有拆除隔离栏,撤掉“小区封闭”标牌,才算是一种彻底的结束,让里面被封闭了整整14天的居民真正感受到了自由。“终于解封了,悬在心里的石头也可以放下了,说明我们大家都没事!”一位居民大声地欢呼道。

确诊病例所在楼还在实行精准管控

自从7月23日工人村升级为中风险地区以来,该区域实施了物理封闭,封闭设施长2300余米。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区域内主要是非物业管理的老旧住宅,但凡有口必封,平均每隔二三十米远,就设有隔离栏。解封后,居民王先生并未表现得很兴奋,相反却很平静。邻居李女士也说,“街道和社区的服务特别周到,让我们也没觉得居家隔离有多辛苦,也就是有些憋闷吧。”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居家隔离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绝大多数居民识大体、顾大局,都积极支持配合防控。

这次解封也包括了确诊病例居住楼栋,但不同的是,这栋楼暂时不撤隔离栏,50户共计80人虽然可以出入,但必须测温方可通行,另外,不允许其他楼的居民进入该楼。

坚守14天,终于可以跟家人团聚了

小区封闭不是简单的一封了之,要保障隔离小区的正常运行,为做好隔离下的服务,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等24小时昼夜值守。其间,对封闭区域进行了严格的终末消杀,对居民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并对封闭区内全体居民进行了2次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在工人村封闭区域的每一栋居民楼上,都张贴着一个大大的红色公示牌,上面用显眼的黄色字体写着社区服务保障小分队工作人员的姓名和电话,居民们足不出户,在家里就能看到公示牌上的内容,只要有需求,居民们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及时的帮助。西岗区整合组建了“生活保障专班”“应急维修小分队”“封闭管控小分队”“消杀清运小分队”“医疗服务小分队”“志愿宣传小分队”等6个保障队伍,全力做好封闭区的值守巡逻、服务保障、防疫消杀、宣传发动等工作。

西岗区香炉礁街道工人村社区副主任尚杰告诉记者,他们社区一共有13位社区工作人员,在封闭区域里一直坚守着,从昨天解封开始,除了值班人员外,他们终于可以在下班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觉了,终于可以和许久未见的家人团聚了。

物理上的解封,

不代表思想上的松懈

西岗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物理上的解封,并不代表思想上的松懈。工人村封闭区域将本着“解除隔离不解除管控”的原则,继续对确诊病例居住楼栋居民实施每日健康监控、出入测温、登记等监控管理,对相关疫点实施终末消毒,进一步加强垃圾清运、环境卫生管理和重点区域消杀工作,积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识的公众宣传、普及和疫情危机心理干预与应急知识宣传。

对社区内的垃圾箱进行消毒。

讲 述

封闭让50户居民的心更近了

8月6日一早,家住工人村工七巷的居民王义平,打开了他值守了14天的封闭围栏上的锁头,为封闭了14天的楼院打开了一道大门。王义平所在的楼是工人村唯一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居民楼,就是7月22日发现的第一例病例。7月22日当天晚上,该楼就被封闭起来。里不出外不进,切断了一切外部接触。在工人村全面实施封闭期间,这栋楼也是单独封闭的,成为工人村疫区的“岛中岛”。由于疫情管控需要,这栋楼并没有像外围区域那样拆掉隔离栏彻底解封,不过从8月6日开始,楼内居民已经允许外出,进出时要实行登记、测温。这已经是跨出了这栋楼解封的第一步。

王义平坚守在岗位,为居民测量体温。

跨出封闭圈的那一刻,王义平眼里溢满了激动的泪水。他所在的楼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共5层,每层10户,楼里许多都是十年甚至几十年的老邻居,关系一直不错。第一例病例也是该楼的老住户,是他们几十年的老邻居。许多居民是到封闭时才得知其染病,自己紧张的同时,也为邻居担心。不过很快,在街道、社区等工作人员的安抚下,大家情绪都稳定下来。

作为社区志愿者,疫情封闭期间,王义平主动承担起了为全楼居民服务的工作。他和四五位老邻居站岗执勤、消毒保洁、派送物资……成了50户居民的全能服务员,是居民与外界的联络员。记者来到该楼门前时,王义平正在门口执勤,为进出住户测体温。“有居民需要一些生活物资,社区就帮忙采购,送到封闭围栏外,我们再负责给送到居民家中。”王义平说,虽说被封闭起来,但居民们都很乐观,没有人有怨言,而且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能够及时得到满足,居民生活基本一切如常。

封闭期间,大家精神上互相鼓励,生活上互相帮助,个别家中无人的住户,周围邻居会去帮忙给花浇浇水,打扫打扫屋子。此次疫情,50户居民被共同封闭了14天,也让50户居民的感情更深了,心更加贴近了。

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唐东丽、杨璐

图: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高强

相关文章